名著复习课设计初探
2020-10-21林跃玲
摘要:本文着力探索中考前的名著复习课设计,以《水浒传》课型为例,提出了小组分组展示任务,组内外测试竞赛,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的检验复习成果方式的观点,引导学生更主动更高效更有趣味性地巩固名著知识。
关键词:名著复习课;分组展示;组内外竞赛;信息技术
行将中考的名著复习课,一般为课上老师讲析名著的主要知识点,课后学生练习巩固,每天各科的课堂皆是老师主讲阵地,甚至是老师满堂灌舞台,一天下来,学生不免疲惫,复习课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高效又不失趣味性呢?
在《〈水浒传〉主要人物情节梳理》这堂课上,我进行了大胆地尝试,并取得一定的成效。
1.以每位同学展示的方式检验复习成果
对于《水浒传》的复习,我抓住几位主要人物展开了此书的情节梳理。本部名著我分为上下两节课,第一节课主要梳理鲁智深、林冲、宋江三位人物的情节以及前后事件。第二节课梳理武松,李逵,吴用,杨志四人物情节。为此,第一节课我将全班分为三大组,每组成员负责展示该人物从首出现至结局的情节。具体步骤为,定小组负责人,然后由小组负责人组织同学讨论补充完整该人物的生平情节,以章节再细分各部分同学任务,最后由每位同学负责上台串联一情节,在上台展示时,要求以说书的方式,讲述语调、肢体语言并茂。这样一节课上,每位同学展示的时间虽短,却都有展示的机会,因需要上台展示,学生会去复习甚至背诵自己所讲的相关情节,所以这也就极高效地加深了学生对该人物情节的印象。
建构主义学习观强调,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不是学习者被动接受的过程,而应是学习者自己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也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我们在教学中包括复习中,何尝不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让学生大胆尝试,去研究,去创造。不仅能使现今的学生克服懒惰的习惯,且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复习进程中。当然,要“放”更要懂得“紧握风筝一端的线”,而绝非心浮气粗地给学生划定一组负责讲析一人物的内容后便听之任之,而是在给学生限定范围后,应再细分每一环节内容,及所应达到的目标、效果、限定的时间等方方面面,切切实实地引导,否则学生往往觉得难度大而无所适从,无形中熄灭了其学习热情,或者讲述中心不明确,达不到良好的课堂效果,而这过程中,老师与学生的交流探讨,有效引导拓宽学生的思维则尤为关键。
以这样方式进行名著的复习,无形中也锻炼了孩子的上台展示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学生更关注自己的学,更主动性地更高效地更有趣味性地巩固名著所学。
2.以组内外竞赛的方式督促学生全面掌握情节
若是仅让学生掌握自己所讲人物的情节,在复习课上,这算不得高效。为此,我安排了组内外竞赛。曾有一位哲人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塞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是要向学生“灌水”,而是要“点火”,只有这样教育才有意义。如何以“点火”方式督促学生自我复习,掌握巩固?我们必须以兴趣为先,因为没有比兴趣与热情更好的学习方法了。尊重、保护、捍卫学生的权利是“生本”思想的核心。
我将班级分成花和尚组、林冲组、及时雨组、行者组、黑旋风组、吴用组、青面兽组七大组,进行名著的小组竞赛,所以每个人都会尽自己努力去记忆名著内容,为小组添砖加瓦,有效地活跃了课堂,调动了大家学习的积极性。
组内竞赛为,学生展示完小组情节后,由组长负责在课上用电脑软件随机抽查组员的人物情节复述,可以复述的加分,复述不上来的扣分。这就能更好地督促组员去复习掌握名著情节。
组外竞赛为,每一小组在讲述前,抽班上任一同学完成该小组讲析的名著人物的情节串联题,而在讲述完所负责人物情节后,再出一道漫画情节题,由全班同学抢答。青春期的孩子,有着极强的求胜心,这就可以引导全班同学在复习课前更全面地复习名著知识。
学生普遍表示特别喜欢这样的检测名著方式,不同于平时的小测,每个孩子都会积极主动去记忆复习,而且检测的方式生动有趣,孩子趣在其中,乐在其中,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3.以信息化技术的引入推动课堂的高效趣味进行。
如果只有自我的情节展示,组内外的竞赛式检测,我觉得课堂容量还不够。信息社会的当前,我们可以充分调动信息资源,随机抽选人员,设置游戏情境,让课堂更为趣味化,更有挑戰性!
在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小组竞赛的环节中,我皆由电脑自主抽选同学回答,每位孩子皆有被抽中的可能,故每个孩子皆会认真去准备,这样更高效地促进孩子的复习进程。特别是在检测的环节中用了希沃白板中的互动游戏,活泼生动,趣味性强,颇能调动孩子的上课积极性,让学生的愉悦的环境中以游戏情境强化印象,巩固所学。如林冲环节,两位同学一起玩游戏竞赛《机器人运动会:看谁能第一个到达终点》,而游戏的内容则是林冲情节相关的判断题,做题正确的同学得分高,得分高的同学首先到达终点。比赛的同学觉得新鲜有趣,观赛的同学亦是注意力高度集中,饶有趣味参与两位同学的PK赛,可说寓教于乐,收效甚佳。
此名著复习课以“认知内化,实践生成”为学习目标,以“任务驱动,情境体验,真实探究”为课堂要求,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进行了大胆地课堂改革,上出了具有个人特色的精彩课堂,更以高效性以趣味性赢得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作者简介:林跃玲(1984.3-)女,晋江二中,汉,福建泉州,本科,中学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