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沂蒙精神下的社会心理体现

2020-10-21王婷婷

神州·上旬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沂蒙精神社会心理爱国主义

王婷婷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已经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广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成为解决社会心理问题、满足人们心理健康需求的重要手段。虽然,当前我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已取得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从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心理服务平台、社会心态和基层社会心理服务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完善新时代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关键词:沂蒙精神;社会心理;爱国主义;革命实践

精神,从哲学层面上讲,就是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属于意识形态、上层建筑范畴,其外在表现形式则是人参与活动时所表现出的活力和精神面貌。在革命战争年代,在山东特别是沂蒙地区,党和人民军队为了人民利益出生入死、喋血苦战,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舍生忘死、奋勇支前,共同铸就了具有超越时空的恒久价值和旺盛生命力的沂蒙精神。沂蒙精神虽然产生于沂蒙山区,但成长于山东大地,是山东党政军民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更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沂蒙精神博大精深、内涵丰富,而其核心则是党为人民利益而奋斗、人民坚定跟党走。

社会心理是指特定历史时代、特定民族、特定职业阶层中普遍流行的、没有经过职业思想家加工制作的精神状态。它是一种能与人们的日常社会生活相联系的低水平的社会意识现象,是对社会存在的一种不自觉、不定型、不稳定、不系统的反映形式。一般说来,社会心理是由感觉、情感、需要、愿望、动机、倾向、情绪、成见、意志、理想、信念、风俗习惯、道德风尚、社会思潮、审美情趣等多层次的社会心理要素构成的。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意识现象,社会心理的结构不仅是平面的,多层次的,而且是立体的,多侧面的不仅要反映社会心理所依存的社会主体,而且要反映社会心理的内容和本质。

在以沂蒙山区为中心的山东抗日民主根据地以及后来的山东解放区,人民战争一直是这里的历史主题。但人民战争的开展从来都不是无条件的。能否开展人民战争,首先取决于战争的领导者能否代表人民的共同利益。毛泽东指出:“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面临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也是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使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严重危险。山东党组织带领山东军民同仇敌忾、浴血奋战,抒写了为人民根本利益而奋斗的壮丽篇章,积淀了沂蒙精神形成的社会心理。

1937年9月下旬,日军沿津浦路南下,侵入山东。日军铁蹄所至,烧杀淫掠,生灵涂炭,哀鸿遍野。全面抗战初期,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兼第三集团军总司令韩复榘尽管拥有10万兵力,但为求得暂时苟安和保全实力,置人民群众于不顾,稍作抵抗便率军南逃,使山东很快大部沦陷。“各县县长也大都弃职开小差,逃之夭夭。抗战无人领导,治安无人维持,汉奸猖獗,土匪兴起,社会秩序紊乱”。1943年7月,国民党正规军于学忠部和山东省政府撤出山东。国民党地方部队则热衷于拉队伍、抢地盘,军纪败坏,甚至公开投敌。到1943年底,山东伪军总数达到20余万人,是全面抗战期间伪军最多的一年在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上,国民党在山东交上的是一份令人失望的答卷。

中国共产党把爱国主义融入到伟大的革命实践之中,使民众逐渐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人是最坚定、最彻底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忠实的代表者。面对日军的入侵,面对凄惶无助的百姓,山东党组织挺身而出,发动了数十起抗日武装起义,在齐鲁大地点燃抗日烽火,用生命和鲜血守护人民的家园。山东各地抗日起义武装组建之初,克服人员少、武器差等困难,机智灵活、英勇顽强地打击日军。“菩萨部队炸汽船”“天兵天将袭长山”“神兵激战白云山”等神话般的故事在民间广泛传颂。八年之中,山东党组织领导山东军民对敌作战7.8万余次,毙伤俘日、伪军53万余人,缴获各种枪21万余支、炮900多门及大量军用物资,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当然,也付出了巨大牺牲。据不完全统计,仅主力部队伤亡就达15.47万人,地方政府工作人员伤亡、失踪1.69万人。同时,部队所到之处,纪律严明、秋毫无犯,被人民群众誉为“菩萨部队”。其中,帮助群众劳动是加强党群、军民联系的基本方式,“帮助群众劳动是爱民的具体表现,是军民感情军民打成一片最有效的行动,是转变落后群众怀疑我军认识我军的良方,是扩大宣传组织与拥军的物质基础”。例如,一一五师工作队某次在白彦、天宝山一帶帮助农民收麦。群众起初害怕抢占他们的劳动果实,就婉言谢绝了。后来,群众看到战士和干部不但不要他们的东西,反而把麦子割好捆好,整整齐齐地送到打麦场上,便全部消除了疑虑。有的老农感慨地说:“自古以来没见过这样好的队伍,八路军真是人民的子弟兵。”从此,国民党的反共宣传不攻自破。农民都争先恐后地请部队到村里去开展工作。

山东人民正是从鲜明的比较中认同了共产党,看到了翻身解放的希望,进而迸发出与党和人民军队生死与共的思想觉悟。1939年3月,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主力入鲁,先后在樊坝、陆房、梁山三战三捷,打击了日、伪军,震慑了国民党顽固派,壮大了抗日力量。梁山战斗后,周围的老百姓纷纷拉来西瓜、猪肉、鸡蛋慰问八路军。人们像赶集一样纷纷前来参观战斗中缴获的两门野炮。仅半个月,梁山和东平湖之间就有3000多名青年参加了八路军。人民群众一经发动,蕴藏的巨大力量便如山呼海啸般爆发出来,“最后一碗米当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最后一件棉袄盖在担架上”,描绘了山东革命历史上最精彩、最壮观、最感人至深的历史画卷。

猜你喜欢

沂蒙精神社会心理爱国主义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沂蒙精神在党员领导干部党性教育中的价值与应用
网络流行语“宝宝”的自称功能探析
沂蒙精神的形成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启示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
浩然正气贯长虹 爱国主义谱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