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鲁迅文学作品的语言特色

2020-10-21刘珍

神州·上旬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语言特色文学创作文学作品

刘珍

摘要:鲁迅是我国文坛上的大家之一,创作的文学作品众多,语言特色鲜明,很多作品还被收入语文教材,在我国语文教育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对鲁迅文学作品进行解读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其语言特色,了解他进行文学创作的目的以及他的文学艺术特点。本文对鲁迅文学创作的时代背景进行分析,并且通过对他的一些作品进行分析,阐述了其文学作品中的语言特色,旨在加深对鲁迅文学艺术创作的了解。

关键词:鲁迅;文学创作;文学作品;语言特色;文学特点

引言

鲁迅是“五四”期间引领白话文学创作的第一批作家之一,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代表作用,鲁迅也凭借众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和独特的语言风格,成为现代文学上最独特的象征性人物。许多人对鲁迅的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不是很了解,认为鲁迅的作品中总有一种稀奇古怪的、看起来令你非常不舒服的、甚至读起来不通顺的句子,不通的句子混在里面,但仔细阅读鲁迅的文章,却可以发现,这正是他的独到之处,他通过自己的文学创作,对社会现实进行批判,一针见血地揭露与批判了当时的社会现状,在作品中虽然充满了辛辣的味道,却说得十分在理,而且他敢于表达自己心中所想,虽然语言不像其他作家那样优美,但这种独树一帜的风格,丰满、诙谐、隽永又含蓄的语言,让鲁迅的文章越读越有味道,也奠定了他在我国文坛的地位。

一、鲁迅文学创作的时代背景

“时势造英雄”,要了解一个文学大家的文学艺术特征,必须要结合他生活的时代,以时代为背景,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他的文学艺术风格产生的原因。鲁迅生活的年代正好是“五四”运动前后,当时的中国社会动荡不安,外有西方帝国主义的侵略,内有封建主义的残余和侵蚀,外加民族资产阶级的妥协与反抗,让整个社会处于战乱不断、民不聊生的时期。鲁迅是一个爱国主义作家,对民族、对国家有十分深层的热爱,但是现实却让人觉得崩溃,正是这种内在的爱国情绪和现实社会的冲击,让鲁迅时常处于煎熬的状态,而他选择拿起手中的笔,对严酷的现实进行挑战和批判。他发现用自己的文字,可以抒发心中对现实社会的不满,虽然带有很强烈的讽刺意味,但他的笔确实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对于当时中国人的麻木状态,对于外来入侵,他都刻画得淋漓尽致,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学财富,而且这一时期也成就了他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独特语言风格。

二、鲁迅文学作品的语言特色

1.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在鲁迅的笔下,每一個人物的个性都是十分鲜明的,如何体现出人物个性的特征呢?就是靠人物语言。语言体现了一个人的身份、地位、年龄、经历、教养、气质、心理和精神状态等等,通过语言就可以了解这个人的一大半。在鲁迅看来,写人物的时候,不需要花太多精力来写他的外貌,只需要写他的语气、声音等等,都可以将一个人立体地呈现出来了。语言是一种极富个性化的载体,在人与人的交谈过程中,语言也是最关键的工具。鲁迅的文学作品中,人物的个性特征大多也是通过语言体现出来的。

例如在《社戏》中,就利用个性化语言塑造了一个个性格鲜明、十分丰满的人物形象。以双喜为例,看双喜的语言:当大人们都在为没有船发愁的时候,双喜说:“大船?八叔的航船不是回来了么?”这里双喜的语气明显有些急切,显示出他的机灵的一面。当大人们犹豫不决的时候,他又站出来了,痛痛快快解决了难题。“我写包票!船又大,迅哥儿向来不乱跑,我们又都是识水性的!”。双喜说的话虽然短,但是他是经过缜密思考之后说出来的,这也展示出他想要解决问题的机智和才干。等到孩子们安全返航之后,双喜说到:“都回来了!哪里会错。我原说过写包票的!”这里的一个“都”字用得十分巧妙,语气中也充满了自信、欢乐、幽默,可以看出,双喜是一个善良、懂事又很幽默的人,在生活中能够发现快乐。

2.通过细节刻画塑造人物形象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的语言可以很好地展示出他们的形象、个性特点,作者的语言也可以勾勒出一个完美的人物形象,对于鲁迅来讲,他认为描绘一个人,最好的方法就是画他的眼睛,眼睛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想法、心灵,即使画出了人物的其他部分,但是缺少了眼睛,那整个人物形象也是没有灵魂的。所以,他在刻画人物形象的时候,很善于描绘细节,比如对人物的眼神进行深入地描写,从而写出了人物的灵魂。这种方法,在鲁迅的很多作品中都有应用,十分细腻、真实。例如,在《祝福》这篇文章中,鲁迅对祥林嫂的描写就着重在眼睛部分,细数下来,整篇文章一共描写了十二次祥林嫂的眼睛,而且祥林嫂的眼睛的变化也揭示了她的性格,更揭示了在封建制度压迫下的悲惨命运。比如祥林嫂在第一次到鲁四老爷家的时候,她的“顺着眼”的,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善良、老实、本分的妇人;当她丈夫去世并且失去儿子的时候,她再回到鲁四老爷家,这时候她的眼睛就失去了神采,没有以前那么精神,通过对她的眼泪以及眼光的描写,可以看出她失去丈夫和孩子的悲哀;当祥林嫂向四婶诉说自己的儿子阿毛被狼吃掉的时候,她抬起了没有神采的眼睛,进一步写出她失掉儿子的痛苦;后来,当她一次次地向人们倾诉自己痛苦的时候,人们给她的回应是无尽的嘲笑,此时她就只是直着眼睛看他们,眼神有些呆滞,因为那个时候她受到了生活的沉重打击,性格也变得呆滞,通过眼神就可以看出她的生活和性格的变化。最后,祥林嫂临死之前,她的眼睛更是没有神采了,鲁迅写道:“只有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从这一点可以看出,祥林嫂遭受了生活的巨大打击,在痛苦和悲哀中已经麻木了,丧失了活力。一双眼睛就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内心,鲁迅很好地抓住了这一点,将祥林嫂悲惨的一生刻画出来,一步步递进,控诉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和封建礼教的反动本质,很好地反映出作品的主题。

像这样对人物的眼睛进行描写的作品还有很多,比如《药》里的刽子手康大叔,他的眼光很毒,就好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这种凶狠的眼光往往也说明康大叔本身是一个凶狠贪婪的人;在《故乡》这篇文章中,闰土的眼睛也有深刻的描绘,“闰土的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说明闰土的生活十分艰辛,和他父亲一样,都承受着生活的重担。鲁迅很善于抓住细节,尤其是眼睛这一细节,用细腻的语言将眼睛的变化描绘得很到位、很传神,勾勒出人物性格的同时,也揭示了他们的身份和命运。

3.语言辛辣,具有讽刺意味

鲁迅的语言在当时的中国社会中,算是比较辛辣、尖刻的,他写了很多不同题材的作品,比如小说、散文、杂文,无论是哪一种文体中,都可以看到他富有表现力的词汇、语言风格,通过灵活多变的句式,将客观事物的特征准确地描绘出来,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总体来讲,他的语言是多变的,有的时候呈现出简练、清新、幽默的感觉,有的时候呈现出辛辣、讽刺味道,在作品中明确地表达出自己的强烈的爱憎情绪。以辛辣的讽刺语言为例,在鲁迅生活的时代,政治黑暗、社会动荡都是常态,这种时代背景下,文人的创作大多是被限制的,但文人心中有自己的理想境地,为了抒发自己心中所想,他们一般都会通过文字来反讽,这也是文学作品中很常见的一种现象,在鲁迅的文学作品中更为常见。

例如,对于当时国民的愚昧、无知、麻木的状态,鲁迅将这些人比作一群鸭,当自己的同胞被处死的时候,他们无动于衷,反而像鸭子一样,伸长了脑袋去看这一幕,那些围观的人,就好像脖子被人提起来一样,没有任何自己的思想,冷漠、麻木地充当着看客这一角色。这种现象并不少见,相反,在当时的社会中,浑浑噩噩的状态已经深入人们的骨髓,因为他们不懂得如何去自主思考,就好像是被人捏住了脖颈的鸭子一样,滑稽可笑,命运掌握在别人手中,看似有些好笑的对比,但其实表达出鲁迅对当时这一类人的愤慨,看到自己的同胞变成这样的状态,他也是十分痛心的。运用讽刺语言揭示真相的另一个重要人物就是阿Q,鲁迅在描写阿Q这个人的时候,对反讽语言的应用十分到位。阿Q最喜欢的一句话是“儿子打老子”,将阿Q这个愚昧、麻木、自我麻痹的人活脱脱地展示出来。因为阿Q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被人们压迫,他没有固定的收入,没有固定的住所,生活十分窘迫,在这样的状态下,他没有想到依靠自己的努力去改变现状,不思考自己的悲惨状态的来源,反而采取了自我麻痹的方式,看似很乐观,实则是悲哀。也正是因为自己对这个社会的无奈,阿Q为了让自己活下去,创造了“儿子打老子”一类的精神胜利法,当自己遭到别人的殴打之后,他使用这种方法来安慰自己,甚至还有点沾沾自喜,觉得别人是儿子,他自己是老子,这样一想,他的愤怒消失了一大半,但依旧免不了自己在下一次依旧受到压迫的现象。最让人感觉可笑的是,阿Q最后成为了替罪羊,在画押的时候,没有一丝恐惧,他想要把画押的圆圈画得更圆一些,死到临头也没有想清除自己的悲哀的来源,而是依靠不断的自我麻痹来逃离这个社会的不公。看到阿Q的故事,一方面觉得阿Q是个可怜的人,因为在当时的社会中,像他那样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没有话语权,时常被欺压,另一方面,又觉得可气,因为阿Q顺从了社会的不公,自己无力去改变什么,只好不断麻痹自己,让自己的生活看起来没有那么糟糕。其实,放到现在的社会中,像阿Q这样的人依旧是存在的,这也可以看出,鲁迅在人物刻画与描写的过程中窥探了人性,留下了经典作品。

4.简约的白描风格

鲁迅生活的时代,正好是从文言创作转向白话创作的阶段,毫无疑问,他成为那个时代的代表作家之一。在传统的文言文作品中,作者在对人物和常见进行描写的时候,一般多会加上一些作者的评论,但是鲁迅在使用语言的时候崇尚极简原则,甚至到了惜字如金的地步,利用简约的白描风格,也可以将人物和场景渲染得很到位,让人在阅读的时候好像身临其境一般,而且可以充分发挥读者的想象力。

例如孔乙己这个人物,就十分具有代表性,因为孔乙己是“站着喝酒却穿长衫的唯一一人”。孔乙己是一个干粗活的苦工,所以他在喝酒的时候会“站着喝酒”,但是他在喝酒的时候又喜欢穿着长衫,这就和他的身份有一些冲突,因为穿长衫的一般都是做下来喝酒的有钱一族,这两种元素在孔乙己的身上都体现出来了,所以孔乙己就成了那个“唯一”。当然,孔乙己会成为这样,与他的经历也是分不开的,因为他曾经也读书,受到良好的教育,读书人一般都会穿长衫,所以他不愿意放弃自己以前的身份,但是他的生活现状又不如意,沦为了社会底层的人,只能站着喝酒,所以说,“站着喝酒”和“穿长衫”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者仅仅用了简单的一句话来描述孔乙己的现状,留给了读者很多的想象空间,当读到孔乙己的时候,读者也会对他的内心世界进行探析,比如他一方面想要保持自己曾经作为一个读书人的自尊,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向生活低头,这种双重矛盾,让孔乙己的生活也充满了戏剧性。

5.语言充满戏剧性

对鲁迅的小说比较熟悉的人一般都有一个深刻的体会,即他在驾驭文字的时候,总是可以很好地体现出语言的戏剧特点,这也是很多作者无法比拟的,而且鲁迅对戏剧性的语言表述可以说是信手拈来,通过戏剧性的语言表达方式,将这个无情的社会以及人物悲惨命运揭露出来,对于读者来讲,有很深的代入感,在阅读的时候感同身受,好像文章中描写的那个人就是自己一样。或许人生就是这样,人生的坎坷和悲惨境地,让人笑中带泪,读过之后会深深思考人生的意义,思考人生并不完美这一本质。

三、结语

综上所述,鲁迅是我国的文学大家,其文学艺术作品的成就极高,在阅读鲁迅的文学作品时,首先需要考虑的是他的语言特色,他的语言驾驭能力极高,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人物的个性特点,而且每一个人物都有独特的地方,他还善于通过语言、细节等方面,来展示人物的性格,从而揭示社会本质。正是因为语言应用到位,才让其作品的内涵与本质更加深刻,体现出汉语文化的博大精深。

参考文献:

[1]张雅琪.论鲁迅文章的语言特色[J].智库时代,2017(06):274-275

[2]代思婷.鲁迅文学作品中语言特色的运用分析[J].当代旅游,2017(10):66

[3]兰芷晴.鲁迅文学作品中语言特色的运用分析[J].青年文學家,2017(29):62

[4]黄嘉欣.鲁迅文学作品中语言特色的运用分析[J].长江丛刊,2017(34):3

[5]唐朝文.浅谈鲁迅作品语言白描特点[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08):177

猜你喜欢

语言特色文学创作文学作品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梅卓文学创作论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基于商务英语语言特色的翻译技巧研究
弗洛伊德早期绘画语言特色
浅谈商务英语的文本特征及翻译策略
论张爱玲的小说风格
论文学创作中的虚构
文学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围观者”
台湾文学作品中的第一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