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二胡狂想曲》的揉弦技巧处理
2020-10-21杨作鹏
摘要:《第三二胡狂想曲》的创作过程中,王建民先生在其中使用了大量颇有难度的二胡演奏技巧,他还将自己独特的作曲手法与演奏技巧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让这首曲子表现出了独具魅力的民族特色。一首成功的创作不能仅仅以演奏技巧的难易去衡量,但是每一首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又离不开高难度演奏技巧的融入,纵观在二胡的发展历史,正是被这样一座又一座里程碑式的延续串联起来的。
关键词:第三二胡狂想曲;演奏技巧;揉弦
《第三二胡狂想曲》是依托新疆的民族音乐为基础进行谱曲创作的,因此在演奏过程中,对揉弦的处理大多使用的是特别具有现代特点的半滚动的揉弦手法。由于二胡和小提琴都是弦乐器,所以在演奏过程中演奏者可以适当的参考小提琴对揉弦的处理技巧,不同的是由于乐器本身的特点,小提琴的琴弦是直接靠在指板上的,手指的按压并不会使琴弦的张力发生变换,在揉弦的处理过程中,频率和振幅相对比较一致,这样一来乐器的音色就不会轻易发生改变。对于二胡而言,演奏中手指的滚动频率要变得更快,幅度相对要降低,尽可能地让琴弦的张力不发生太大的改变,如此才能表达出类似于小提琴那样豪迈、热忱的情感,让狂想曲本身所描绘的新疆少数民族的文化气息展现的酣畅淋漓。
作为极具现代性的曲目,《第三二胡狂想曲》在演奏过程中大致可分为六个阶段,跟随着曲目情节的发展,乐曲的色彩和速度也阶段性的发生改变和递进,在演奏过程中,尽管使用的是半滚动揉弦的处理方法,但手指在处理滚动的节奏和对琴弦的按压时,必须要根据乐曲情节的发展进行相应的改变,如此才能将作者想要通过乐曲表达的情感展现的淋漓尽致[1]。
作品的第一阶段是引子,以自由的散板作为开头,这个阶段作者想要渲染的是一种广阔的意境,篇幅上显得简练干脆。开篇的四个泛音音色清澈,就像黎明时太阳发出的第一缕阳光,划破了苍穹。泛音的特点是音色清透,所以在演奏时不采用揉弦的方式进行处理。之后是高音部分,在一系列不规律的音组后,曲调又回到了低音部分,就像沐浴在朝霞中的万物马上就要迎接全新的一日,这一部分是二胡演奏中最美的的音区,为了展现出生机勃勃的情感,演奏时手指滚动的应该尽可能的轻松缓和,以此来烘托乐曲想要展现的情感。在揉弦的处理上,按压的力度不应该太大,手指与琴弦之间的角度掌握在30-90°最为恰当,如此以来表现出的音色更加轻柔平缓,同时也应和了这一阶段所需要表现的情感。在结尾时长音的处理上,可以先轻微的加快,当音乐结束时在慢慢的消隐。
作品的第二阶段是如歌的行板,10/8的节奏形式是这部分的主体,通过附点音的形式不仅展现出了浓厚的新疆音乐的风味,又表现出了朝气勃勃的节奏感。通过连弓和分弓的相互配合,形成了特有的节奏形式,不仅没有丧失动感,又带有欢畅跳动的情调,通过和乐队的相互配合,使乐曲显得激昂且畅达,最后以D徽调式结束。在乐曲的演奏过程中,2拍以上的部分,音符可采用半滚动揉弦的方式进行处理,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结合着轻盈的音色,将乐曲十足的动感完美的展现了出来。在这一阶段的揉弦处理上,和第一阶段有着较大的不同,曲子节拍的比较规则,所以这一阶段揉弦的频率和幅度也要跟节拍保持同等,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音色不发生较大的变化。相比与第一阶段,手指对琴弦的按压要稍稍用力,如此才能让音色更加圆融。
作品的第三阶段是自由的散板,在演奏中曲调的旋律应该根据情感的要求发生变化,速度并非是一层不变的,这样才能表现出曲调应有的弹性。这一阶段开头的部分音符在处理上应该略微松散,如此才能表现出诙谐而戏谑的情感,随后的拨弦部分应该处理的比较紧凑,来展现热闹欢愉的氛围。还需要注意的是结尾处的快速连顿弓部分,为了更好的描摹出人们的欢笑,应该处理的更加连贯。在这一阶段的演奏中,揉弦的要求不是特别高,在长音部分采用滚动的揉弦进行处理便可。
作品的第四阶段是活力的快板,在开头比较简洁的过渡之后,整首曲子来到了极具活力的快板部分,節奏明快的16分音符与钢琴的伴奏组合成了有机的整体,从表现上可以明显的感受到节奏感十足的旋律跟随着乐曲的发展层层递进。在快板的这个阶段中,还交织了两段比较抒情的句子,在谱曲时这么处理是防止曲子显得滞板和机械,所以这两段抒情的句子应该增加揉弦的比重,更好的表达情感。揉弦的处理上使用半滚动的揉弦方式,结合着右手满弓的运弓方式,让这其中抒情的部分变成了这一段的亮点,观众在观赏表演者高超技巧的同时,又能感受到动听的抒情旋律,让乐曲上升到了高潮。
作品的第五阶段是舒徐的慢板,是整首曲子中最为优美的旋律,也是最难把控的阶段。这并不是说这部分需要多么高难度的技巧,而是说演奏这部分时对于气息的把控和所要表现寓意比较困难。所以这一段的揉弦如何把控变得非常关键,演奏的过程对速度和力量的控制要十分的精准,弱时不显力虚,强时不显急躁。揉弦时手指的力量不能太大,音色的控制更要俊逸优雅,展现长音时尤为重要。随着乐曲的发展,作者想要展现的情感也愈加升华,这时候在运弓时要随之增加强度,左手揉弦的频率也要加快,这样才能更好的表现出激情的部分,为之后的急板打下铺垫。
作品的第六阶段是急促的急板,这一段情绪最为强烈。开头部分采用的是浮点的节奏,通过撞击弓的形式来表现,音色丰满又不失张力。后半段采用了许多的模进音阶和高于两个八度的快速音阶,大大的提高了技巧上的难度。在最后一段中,作者谱曲时采用了大量的十六分音符,这就使得本段不需要太多揉弦进行增色,在演奏的过程中需要格外注意对音准的掌控和对节奏的把握,在平时的练习过程中,可以先适当的降低速度,首先做到把每一个音精准的表现出来,在慢慢的恢复原本的速度,这样才能更好地抒发这部分的情感。揉弦是作品的精髓,在处理时必须要根据情感的变化调整节奏,这样才能将乐曲演绎的活灵活现,乐曲的精髓也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表达。
参考文献:
[1]姜莹.论《第三二胡狂想曲》中的揉弦处理[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1.
作者简介:杨作鹏(1996.8)男,汉族,山东滕州人,硕士,二胡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