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国学教育的策略

2020-10-21姜莉

神州·下旬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国学教育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摘要:近年来我国一直在大力宣传传统文化,在学校语文教育中渗透国学教育,利用国学教育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已经成为国家对语文教师的硬性要求之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我们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提出了这一工作要求。作为传统中华文化与学术的代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国学经典知识的学习,能够让学生熟知优秀传统文化,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精神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对于学生良好的成长与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国学教育,在课堂中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教材内容讲解国学知识,带领学生进行课堂诵读活动,让学生在国学氛围中爱上国学,配合识字教学让学生从文字的变化中领略国学魅力。利用国学故事,引起学生学习国学的兴趣。

关键词:小学语文;国学教育;教学策略

前言

语文是从国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内容本身就受国学的影响。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教育能够让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价值观念,帮助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使学生在学习中增加民族认同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1.结合教材内容,融入国学知识

要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国学教育首先就需要语文教师充分了解教材内容,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融入国学知识。让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健全学生的人格,让学生在国学教育中实现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然而在当前小學语文课堂中,教师还是重点关注教材知识的讲授,就算在课堂中融入国学教育也是在随口带过,学生对国学知识印象并不深刻,没有发挥国学教育的作用。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授课之前先进行充分的备课,根据教材的内容,选择合适的融入国学知识的方法。然后通过互联网搜集跟教学内容有关的国学知识,包括相关背景、典故、发展历程等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充满文化氛围。诗歌是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国学中的重点门类之一,其中蕴含着先人的伟大智慧和人生哲理。小学语文教师根据诗歌体裁来加强国学教育时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积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不要只是重点强调对诗歌的刻板背诵,要重点强调诗歌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思想高度,在进行诗歌教学中要向学生详细介绍诗歌产生的背景,通过对背景的了解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还能够使学生真正理解作者的情感。加深学生对古诗的印象,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诗歌。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一课,教师可以利用这首诗让学生感受到委婉的魅力,教师引导学生先将这首诗朗读一遍,然后重点为学生讲解这首诗产生的背景,向学生介绍作者之所以做这首诗是因为他的好友林子方被调离皇帝身边,前往福州任职,林子方认为这是一件好事,认为是仕途升迁。但是作者不这么想,在送林子方前往福州时,写下此诗,想要劝告林子方不要去福州。其中“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明面上是指西湖与此地风景不同,实则暗指前往福州不是一个明智之举,希望林子方能够小心谨慎。在介绍写作背景的时候学生能够对诗歌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学会通过现象去看本质,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2.进行课堂诵读,营造国学氛围

诵读经典是将学生带入国学氛围最有效的方式,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国学教育也可以在正式教学前利用五分钟的时间带领学生进行经典诵读。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上网进行国学经典的收集例如《三字经》、《论语》、唐诗宋词等,将这些经典内容利用多媒体播放在大屏幕上先领学生读一遍,帮助学生确定读音,然后采取一起朗读、分组朗读、抽取一名学生示范朗读等方式,引起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营造国学氛围。通过视觉和听觉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文学魅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加学生文学积累,提高学生文学素养。

3.配合识字教学,引入国学知识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小学阶段正是积累生字的关键期,小学教师在进行时可以引入国学知识,让学生对汉字有更深的认识。向学生展示不同阶段的汉字结构,使学生在比较中发现文字的魅力,产生对语文的兴趣。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口耳目》教学中先让学生明确耳、目、口、手、足这五个字的写法,然后从网上找出这几个字的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书的不同写法,展示给学生看,引导学生认识汉字的演变,对古人的智慧有更清晰的认识,对传统文化产生深刻的认同感。

4.利用国学故事,引起学生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有很多具有教育意义的国学故事,通过学习这些国学故事可以使学生学会做人的道理和准则,对学生有很重要的教育意义,也能够对国学内涵有更深入的了解。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国学故事的趣味性,采用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激发对国学知识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如,在进行《曹冲称象》这一篇文章的学习时,教师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分别扮演文中的人物,使学生对本篇文章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在主动学习中学习曹冲的聪明才智。

5.总结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加强国学教育,对于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底蕴和内涵,产生民族自豪感,尊重并主动继承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赵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教育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32):117+119.

[2]付晶晶.对国学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性的思考[J].学周刊,2016(24)

作者简介:姜莉,本科学历,二级教师,从教于抚顺市顺城区抚顺城第四小学校,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国学教育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在民族预科融入国学教育的意义与途径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