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梦回繁华》教学设计

2020-10-21冯倩如

神州·上旬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汴河遗民景象

一、课堂引入:千古传奇《清明上河图》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现在流行的奶茶店、外卖早在宋朝就出现了。你们相信吗?不信,我们一起来看下面这个视频。

你看,我们最熟悉的外卖、奶茶店早在宋朝就出现了。它们都出现在同一副画作之中,是哪一副画作呢?

生:《清明上河图》

今天,我们跟随美术鉴赏家毛宁一起欣赏这幅国之瑰宝——《清明上河图》。

二、阅读探究:彰显繁华《清明上河图》

(一)浏览文本,概括说明内容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用跳读的方式,圈划每一段关键词句,思考文章的每一段分别介绍了哪些内容,并完成下面这幅思维导图。

明确:1.创作背景,引出说明对象——《清明上河图》2.作者,画作及其对北宋遗民的意义3.画作总体介绍4.画作具体介绍5画作艺术特点和社会价值

2.文章由引出画作到介绍作者、画作内容到画作的价值和意义,这种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介绍用到了哪种说明顺序?

明确:逻辑顺序

(二)细读文本,品味生动语言

刚刚同学们对文章已经有了整体的了解,那文章中最能体现繁华的是哪一段?

明确:第四段。

这一段也恰恰是作者独具匠心、集中笔墨为我们再现《清明上河图》繁华景象的段落。

1.请同学们细读第四段,思考:这一段用什么样的说明顺序再现《清明上河图》的繁华景象?

明确:第四自然段。

第四段描写了那几处场景?

明确:三处:近郊、汴河两岸、街道。

作者写了这三处场景,先写画面开卷城郊,笔触转到画面中段的汴河两岸,又转到尾声的街道。这是什么顺序?

明确:这种“按事物空间顺序来写作”的方法就叫做“空间顺序”。空间顺序使我们的文章更加有条理。

在这三个场景中,你认为哪个场景最繁华?

画面开卷:汴京近郊的风光。(明确“清明时节”)

画面中段: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

①巨大的漕船,舳舻相接,忙碌的船工从停泊在河边的粮床上卸下沉重的粮包,纤夫们拖着船,逆水行驶,一片繁忙景象。汴河上有一座规模宏敞的拱桥,以巨木虚架而成,结构精美,宛如飞虹。桥的两端紧连着街市,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哪些词让你体会到了“繁华”)

这里运用了什么样的说明方法?体现说明文语言的什么特点?

明确:打比方。生动性。

此外,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一段中还有很多四字词语,我们一起来找一下。这些四字词语可以体现说明文语言的什么特点?

明确:典雅、简洁

除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本文还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明确:

举例子: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便是北宋风俗画作品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幅。

列数字: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

引用:后习绘画,擅长界画,工舟车、人物、市街……

②一艘准备驶过拱桥的巨大漕船的细节描绘一直为人们所称道。船正在放倒桅杆,准备过桥,船夫们呼唤叫喊,握篙盘索,桥上呼应相接,岸边挥臂助阵,过往行人聚集在桥头围观,而那些赶脚、推车、挑担的人们却无暇一顾,这紧张的一幕成为全画的一个高潮。(“摹状貌”的说明方法)(以此为例体会文章语言的生动。)

后段描写:汴梁市区的街道。

在高大雄伟的城楼两侧,街道纵横,房屋林立,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寺观、公厕等,一应俱全。各类店铺经营着罗帛布匹、沉檀香料、香烛纸马,另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应有尽有;街上,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备。

①街道上都有什么呢?(店鋪、行人)

②这两句话中有许多像“摩肩接踵”这样的四字词语,你能迅速找到并把它标出来吗?(高大雄伟、城楼两侧、一应俱全…)

你有什么感觉?这些四字词语更能体现出什么?(繁华)

这些四字词语,不仅概括力强、精炼,而且使文章的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读起来朗朗上口。所以,作者就是用精炼、生动、典雅、富有韵味的语言说明的。

作者在再现画繁华景象的过程中,为力求详尽,专业、生动,使用了一些说明技巧:① 说明顺序,条理清晰②说明方法,生动形象③四字词语,典雅凝练④语言易懂,严密专业

(三)再读文本,探究繁华主题

面对如此繁华丰盈的艺术佳作,作者为什么要说“梦回繁华”呢?你能不能试着从文中找找依据?

(1)明确:画家追思繁华,虚假繁华,大造盛世假象

为何说这繁华是虚假的,你能不能从文中找出依据?

明确:如长途跋涉,无暇一顾

这些虚假的景象都被谁看在了眼里?

明确:张择端 追思

(2)明确:遗民回首故土,繁华不再,作者没有直接将说明对象用作题目,除了向我们展现画卷中的繁华外,更主要的是这繁华对于北宋遗民来说只能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回忆,盛景不重来,繁华不待人。明确:北宋遗民 回望

这样一副既有美感又有思想的画卷究竟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我们跟随一个视频,一起梦回繁华。

三、课堂练笔

如果能回到《清明上河图》中的汴梁,我想去……看一看,那里……要求:至少使用一种说明技巧(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四字词语)

如果能回到《清明上河图》中的汴梁,我想去茶坊看一看,那里贤人雅士,聚坐畅谈,杯盏相映,诗赋成篇,斟一杯香茗,听悠悠琴曲,闻淡淡茶香,赏片片繁华。

同学们的文字太有味道,看来你们是真的被画卷打动,得之心而寓之文也,其实这幅传世佳作不仅打动了我们,还打动着无数喜爱它的人。

作者简介:冯倩如(1992.03-)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初中语文。

猜你喜欢

汴河遗民景象
冬天的景象
莫高窟第61窟甬道为元代西夏遗民营建说
黑白键
高句丽灭亡后遗民的叛乱及唐与新罗关系
蒙元时期金遗民研究——以金遗民的地域特性为中心
论明遗民姜埰及其《自著年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