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眸汉中

2020-10-21司新国

西部散文选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汉水汉江汉中

司新国

受中国西部散文学会和南国文学社之邀,我赴汉中参加第十三届西部散文节笔会。之前我从未去过汉中,但知道汉中位于汉江中上游。车过西安,我就开始想象汉中的模样。仿佛听到了汉水的低吟浅唱,汨汨流淌。汉江在我心中,早已跌宕激荡,汇成巨浪。

汉中属于西汉,属于三国,也属于《诗经》。

汉江是从诗经里走过来的,一走就是几千个春夏秋冬。

先看《周南·关睢》:“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写的是在汉江边上,一个男子对心仪女子的追求过程。表现从深深的思慕眷恋到婚配相悦的憧憬,抒发求之而不得的忧思郁闷。

还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在这里,由于追寻者和被追寻者的飘忽不定、来去渺茫,诗中的河水、道路险阻、还有顺流、逆流的追寻路线,以及伊人所在的上游、下游、河边草地、河的中央都成了虚拟的象征意象。追寻者的不懈追求和伊人的飘忽不定,便在汉水之滨演绎了一场梦幻般的千古爱情绝唱。

再有《周南·汉广》:“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写青年樵夫钟情一位美丽的姑娘,却始终难遂心愿,情思缠绕,无以解脱,面对浩渺的汉水而歌,倾吐了满怀惆怅的愁绪。译成白话就是:“南方有棵高高的大树,却不能在树下休息。汉水边有个女子,难以表达对她的情意。汉水宽又长,难以游过去。汉水长又远,难以渡过去……

还有很多。

《诗经·大雅·江汉》:“江汉浮浮,武夫滔滔”,“江汉汤汤,武夫洗洗”。二书所说的“汉”均指汉江。《小雅·大东》又说,“维天有汉,鉴亦有光”,还有《小雅·云汉》也说,“倬彼云汉,昭回于天”。三千年前的古人,看到汉水自西北向东南浩浩荡荡流过,又见那横亘天际,群星璀璨的银河,感到莫名的惊叹。便生出奇妙联想,道是汉水横卧华夏大地正中,恰与天河相配,认为是天上的银河泻落人间。便有了“天汉”“云汉”星汉”“霄汉”的说法。瞬间完成了天上人间的跨越,把汉江和银河连为一体。

据说《诗经》写江河的约六七十首,写情爱约十六七首,好多与汉水有关,是从汉水流域采集的民歌。

除了“天汉”“云汉”星汉”“霄汉”,汉水还叫汉津、汉渚。俚语传唱、骚人吟诵,让山有了生命,让水有了灵性,让每一个名字都充满诗情画意,都显得大气磅礴,更让人浮想联翩,为之沉醉!

这让我在恍惚中,有一种穿越的感觉。儿时看过的三国,读过的两汉演义:刘邦、韩信、萧何、张良;刘备、张飞、关云长、诸葛亮。无可阻隔地叠加,出场,形成一幅幅强烈的视觉画面,一幕幕呈现,鲜活在眼前。眼见得那刘邦与众乡亲饮酒作乐,击筑而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仅区区三句呀,是那么地直抒胸臆,那么地热烈奔放,那么地踌躇满志!怎么突然又透露出前途未卜的焦灼呢?怎么突然又有了对国事忧虑的惆怅呢?看吧:狂风怒号、乌云翻滚,惊心动魄的战争正在继续;在所向报靡,威风凛凛的汉军面前,各路诸候臣服于大汉天子脚下俯首称臣。如此冲天的豪迈气概,又有谁能与之匹敌呢?我知道了:所有焦虑和惆怅,来自于想找一个完美的方法避免王朝的覆灭,来自于想得到众多完全忠于大汉的猛士守护金瓯无缺。

汉江,汉中,这就是您孕育的子孙吗?这就是您的情怀吗?您不仅只是一个地域的名字?您还是我们中华民族,大汉后裔的母亲啊!您凝结着两汉风云,积淀着三国风韵;您经历过刀光剑影,血火硝烟,也承载过百舸千帆,风雨雷电;您卷走了昨日的无数英雄豪杰,荣辱盛衰;也载来了今天的繁荣昌盛,民族自豪;您来自上苍,来自天上银河,来自宇宙洪荒!您这纯洁之水啊,您这神圣之水啊,对于我们永远都是一种抚慰、昭示和呼唤!

终于看到汉江,终于来到汉中了。千里迢迢,隔山隔水。在书里读到过您,在电视里见到过您,在梦里遇见过您,终于在期盼中实现了夙愿,和汉江汉水握手相牵。一朝相遇,竟想不出该说什么才好。想来想去只有用套在女子腕上的手镯来表达我对汉中的眷恋。尽管我不是女子,手腕上沒有镯子。因为我想起了汉末诗人繁钦在《定情诗》中名句:“何以致契阔,绕腕双跳脱。”“跳脱”是手镯的别称,译作白话就是用什么表达我们之间的亲密呢?用套在我腕上的一对手镯吧。似乎唯此才能抒发我的一缕情愫,任它在思绪中绵延无尽。

哦,这就是我在来时高铁上心中反复勾画的那条江了。汉中二千余年未易其名,未易其位,就那样执着地矗立在汉水的中上游。一如我的想象:汉江时宽时窄,波澜不惊。水高之处,几与岸平。有鱼儿跃起,又在一瞬间泼刺刺落入水中。由近及远,在夕阳残照下荡起银白、淡蓝、墨绿,明灭闪烁的层层涟漪。风吹树摇,水也跟着轻摆。把映在水中的两岸美景、高楼广厦,还有夕阳残照,山光水色晃成斑驳陆离的水墨丹青,洇成梦幻般的迷离。

在和它对视的瞬间,我忽然察觉,自己的血脉,不!所有汉人、汉民族的血脉其实都和汉水汉中一脉相联,息息相通。几千年过去了,磨难、灾难、劫难,我们经过夏人、商人、周人乃至华夏诸夏等诸多称谓后,终于在汉中经汉高祖有了刘汉、天汉、大汉等称呼,找到了属于自己族群的归宿。从此,词汇里出现了汉人,汉军,汉使和汉族的名词。继华夏民族在春秋战国民族大融合的熔炉中铸成之后,又演绎出了民族形成和发展史上气贯长虹的一幕。以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汉江,汉中,怎一个“汉”字了得?泱泱大国,华夏之邦,这是我们汉民族的称谓发源地呀!这是呱呱落地就被先天赐予的名讳呀!让人禁不住展开思想触角,去触碰它的前世今生,去尋觅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

真得感谢项伯那厮,当年鼓动项羽把“巴蜀汉中四十一县”分给刘邦;更得感谢那“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的西楚霸王,以治所在汉中封刘邦为汉王。于是鸿门宴后,汉王由子午道来到汉中,边行边烧绝栈道,以示无北还之意。据说在汉中,他一度非常沮丧。萧何对他说汉中语曰天汉,其称甚美,天上的银河与地上的汉水相对应,是天意如此,愿大王王汉中。于是汉王养精蓄锐,励精图治、硬是把一片荒芜的巴蜀之地开发出来,以汉中作跳板,拜受过胯下之辱的韩信为大将军。随后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北越秦岭,消灭了不可一世的项羽,建立了大一统的汉朝。汉中开汉业,汉中成为西汉王朝的发迹地,正所谓“赫赫汉中郡,南郑古梁州。秦岭巴山屏障,栈道石门幽。饮马池边台阁,拜将坛前榆柳,大汉说从头。古桂修篁里,纵目望江楼。张骞馆,蔡伦庙,各千秋。定军山下故垒,八阵战图遒。羽箭雕弓身手,铁马秋风诗赋,豪气壮金瓯。汉沔玉盆地,苍莽翠烟浮。”

还有谁能操起如椽之笔,把汉水、汉中描写的比这首词更加引人注目,更加招人欢喜吗?

伫立在汉王刘邦当年的宫廷遗址古汉台,蓝天如洗,四顾葱茏。今日汉中,如日东升。城市框架越拉越大,广厦高楼星罗棋布。白天的汉江,花团锦簇、清澈见底的水面倒映着高低错落的城市曲线;夜晚的汉江,流光溢彩、音乐喷泉用声光电全景式演绎着汉中风情。心中陡然涌出南宋词人辛弃疾的《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道是:“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想剑指三秦,君王得意,一战东归。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落日胡尘未断,西风塞马空肥。一编书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更草草离筵,匆匆去路,愁满旌旗。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安得车轮四角,不堪带减腰围。”

我之所以一字不漏引用这首词,是因为我太喜欢这首词了。

遥想当年辛弃疾开篇即提“汉中”,除了因为汉中是张仲固要去的地方之外,还因宋高宗即位之初,李纲等人就主张在此地建立行都,出击金军。作者满怀一腔报国之志,一生都渴望光复故土,洗去被金军侵略的耻辱,所以一提到汉中,他便自然地联想到汉朝基业的建立。忆起了刘邦当年从汉中率军出发,直指关中,成就帝业的往事。而當时朝廷屈辱求和,国势日衰,没有一点振奋作战的气象。词人面对着眼前的剩山残水,怎能不借古喻今、感伤落泪呢?词人旣追忆刘邦充满荣光的辉煌岁月,又感慨如今的朝堂却是一派文恬武嬉,国势衰微,大好河山看似依旧,其实早已被金军的铁骑踏遍。既感慨再也见不到汉初风云际会,君臣相得的盛况.又痛惜眼前山河分裂、神州陆沉的现状。同时心中对友人的不舍随着分别时刻的临近而越来越深。以“更”领起,纵笔直抒,沉恨离愁,尽吐纸上。真怕再读下去,会泪湿双袖,“带减腰围”。

那是一段辉煌的历史,一个以汉民族为首的中华民族崛起的时代。

休养生息政策自刘邦开始,由登基时上朝找四匹毛色一致的马来拉车也不可得,历经六七十年,一时“海内殷富,国力充实”。班固曾言:“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

文景时,“太仓有不食之粟,都内有朽贯之钱”。至汉武帝即位时,“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如果说从汉高祖刘邦到文景之治时期的汉朝,己经成为世界强国,那么在汉武帝时期,大汉王朝己经跃居世界最强大王朝帝国之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尊儒尚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使先用德礼教化,教化无效再施之以刑罚这种“德主刑铺”刚柔相济的治国之道,成为汉武之后汉王朝法制的总纲。东汉历史学家黄现璠考证儒学独尊时曾说:“儒家学说与民言服从,与君言仁政,正合帝王专制之治。加之,儒家学说范围极广,言训诂注疏校勘典章制,甚至阴阳五行等,皆可附从,故得信仰者众。”使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正统思想。

汉武帝以过人胆略、铁血手腕,开疆拓士、横扫六合。作为天之娇子,他站在云端睥睨脚下的世界。他要把帝国版图扩张到极致,他要让包括匈奴、回纥、突厥、楼兰等在内的所有人俯首称臣,他要让大汉走向世界、威赫天下。铁骑到处,所向披靡。帝国版图“北绝大漠、西逾葱岭,东越朝鲜、南至大海”,国土面积达609万平方公里。两次派汉中城固人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长安到中亚的丝绸之路,至今己发展为“一带一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故有“功莫大于秦皇汉武”之称。史学家班固在《汉书》中夸他:“后嗣得遵洪业,而有三代之风。如武帝之雄才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清人赵翼也说:“武帝驾远驭……史称雄才大略,固不虚也”。毛泽东主席亦非常欣赏汉武帝,称其“倒是汉武帝雄才大略,开拓刘邦的业绩,晚年自知奢侈、黩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已诏,不失为鼎盛之世。

“天行有常,不为尧兴、不为桀亡。”

从汉平帝沦为王莽的傀儡始,西汉己呈衰败之象。到王莽建立新朝,西汉遂告灭亡。但很快新莽就在赤眉、绿林民变下覆灭。“人心思汉”,绿林军拥立汉宗室刘玄作皇帝,恢复汉朝国号,紧接着就是汉室宗亲,我们的河南南阳老乡刘秀闪亮登场。诛杀刘玄,于河北鄗县千秋亭登基称帝,定鼎洛阳。为彰显刘氏重兴之意,仍以“汉”为国号,是为东汉。光武帝定关中、降铜马,灭赤眉、复两京,平隗嚣、诛公孙述。结束了自新莽末年以来长达近20年的军阀混战与割据局面,实现了全国统一。

光武帝废王莽弊政,大兴儒学,使得东汉成为风化最美,儒学最盛的朝代。社会安定,民富国强,遂有史称“光武中兴”。在拜将台,我又一次陷入沉思。韩信被萧何从月下追回,登坛拜将,享尽殊荣。征战杀伐、攻城略地,为刘邦立下汗马功劳。功莫大焉!最终却也难逃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凄惨下场。让人每读史至此,平添一种惆怅。刘秀较之刘邦,却能善待功臣、分封列侯,解其兵权、使其善终。由此又记起来前刚读过的毛主席读书笔记。他给了刘秀三个“最”,“最有学问”、“最会打仗”、“最会用人”。评价实在高妙,可谓一言中的。

细究起来,华夏民族在汉代以前随着朝代更迭,诸如夏人秦人等称谓早己淡出人们记忆。唯有汉王朝凭着四百余年根基,对外交往中,逐渐被其他民族认同。称汉朝的军队为“汉兵”,汉朝的使者为“汉使”,汉朝的人为“汉人”。于是,“大汉”及“汉族”和之前称谓“华夏”并存,使用至今。其中汉高祖刘邦、汉武帝刘彻和汉光武帝刘秀功不可没,彪炳千古,被国人拥戴也就不足为奇。千百年来江山易主,朝代更替亦是弹指一挥,汉水早己将那些烽火连天的战时岁月冲刷得了无痕迹。只将汉高祖、汉武帝和汉光武帝铸成丰碑,长存于国人心底。

刘秀之后,汉明帝、汉章帝沿袭轻徭薄赋,开创“明章之治”;汉和帝继位后大破北匈奴、收复西域,开创“永元之隆”,东汉国力达到极盛。公元184年爆发黄巾起义,虽剿灭民乱却导致地方拥兵自重,公元191年董卓迁都长安后东汉名存实亡。公元220年曹丕篡汉,东汉灭亡,中国由此进入了三国时期。

那是一个群雄争霸的年代,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一个如火如荼的年代。

当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响彻大江南北时,随着剧情深入,人心向背己见端倪。不论男女老少,若问你想让谁得天下,大概百分之九十五的人会选刘备。个中原委,古今同理。皆因刘备姓刘,是汉室宗亲,是刘皇叔,是中山靖王之后。用当今话说是“根正苗红”。在正统观念的国人眼里,魏吴就先输了几分——谁叫孟德姓曹,孙权姓孙,和刘姓八百竿也打不着呢?其实魏蜀吴龙争虎斗,三国皆尊汉为正统。连乱世枭雄曹操至死枉负篡汉骂名,却也没敢付诸实际。汉虽亡于东汉,香火又绵延至三国、传续于西蜀。刘汉一脉,在汉中紧锣密鼓里拉开序幕、又在汉中风雨飘摇里黯然落幕。

有句话说是“原来刘项不读书”说的是刘邦,其实刘备也不怎么爱读书。《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说:刘备少年时失去父亲,孤儿寡母以卖草鞋打草席维持生活。且稍有积蓄就爱摆“酷”,喜欢穿着华美服饰,以斗狗骑马、酣歌醉曲为乐。身长七尺五寸,两手下垂过膝,能看见自己的耳朵。喜怒不形于色,喜欢结交豪杰。作为蜀汉政权的开国皇帝,为人谦和。礼贤下士,宽以待人,志向远大,知人善用,素以仁德为世人称赞。

还记得《隆中对》中那句名言:“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由此可见汉中对于益州政权之重要。汉中是益州的门户。有了这个介于秦岭和大巴山之间的汉中盆地,益州政权如虎添翼。退可保四川西南,阻敌于连绵秦岭中;进可攻关中陇右,有了逐鹿中原争天下的本钱。从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到赤壁之战大败曹操;从江陵之战大业初成到汉中之战上位汉中王。可惜“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谥号汉昭烈帝。一生南征北战,至死不渝,以光复汉室为己任。

在汉中和文友说刘备、论三国,正所谓“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明人杨慎创作的这首词,为我最爱,儿时即倒背如流。上阕通过历史现象咏叹宇宙永恒、江水不息、青山常在,而一代代英雄人物却无一不是转瞬即逝。下阕写词人高洁的情操、旷达的胸怀。把历代兴亡作为谈资笑料以助酒兴,表现了词人鄙夷世俗、淡泊洒脱的情怀。全词基调慷慨悲壮,本来读之就觉荡气回肠、回味无穷。在汉中读之更是别有情趣,万千感慨。

纵观大汉王朝400多年历史,除了有前汉后汉和刘备的蜀汉外,尽管先后定都长安、洛阳和许昌,但都和汉中这块龙兴宝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斯时大汉与大致同时期欧洲的罗马帝国并列,己经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先进文明的辉煌呈现在科技文化领域,就有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四大发明之一,蔡伦的造纸术;张衡制造的世界上第一台能预报地震的地动仪;落下闳等人第一次把二十向人节气订入历法的《太初历》;被尊为中华“医圣”、中医之祖的张仲景所著《伤害杂病论》。至于《九章算术》则形成了一个以筹算为中心、与古希腊数学完全不同的数学奇葩。何况汉武帝时期造船已经采用了防水隔舱、多重桅和船尾柱舵,并且开始使用罗盘;更有马王堆所出土的帛书彩绘,精妙绝伦。连人们喝的酒,两汉也开始出现了蒸馏。遑论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还有《乐府诗集》《古诗十九首》《玉台新咏》,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

岁月沧桑,风云跌宕,汉中因汉的发祥地而被世人嘱目,因博大精深的汉文化而铸造辉煌。这便是世道人心,这便是文化传承的力量。谁言“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荒凉对暮云。”经历两千多年的漫长岁月、霜逼风蚀,不少历史遗存早己烟消云散,无处可觅。而汉中依然在历史的长河里活力四射,熠熠生辉。

在汉中游走,如入西汉宫阙、三国营垒。目之所及,满是胜迹。我避开喧嚣和人群,在一段静极了的堤岸看汉江东去。听见风从树梢轻轻掠过,听见水流淙淙的声音。拼杀的呐喊与战马的嘶鸣早己远去,留下的只有迁客骚人怀古凭吊的万千感慨,还有那天涯羁旅游子的几声叹息。

我惊叹于祖先给我们民族起的名字。为什么不叫别的,譬如唐人秦人,宋族明族?但细细思之,还是这个“汉”字有来头,有意思。说来说去总绕不开刘邦发迹的汉中,总绕不开这座己有2400多年历史,与成都平原齐名的古城。有了汉中和刘邦,才有了今天的汉族、汉字、汉人。勇敢坚强的男子叫硬汉,有胆有识的男子叫好汉,敢做敢当的男子叫铁汉、酗酒喝醉的男子叫醉汉、没有妻子的男人叫单身汉、粗鲁冒失的男子人叫莽汉、年纪大的男人叫老汉,写的文字叫“汉字”,说的语言叫“汉语”,穿的衣裳叫汉服,背叛祖国叫“汉奸”!夸一个男人:“他是条汉子!”。给男人加油打气:“你是不是男子汉?”即使英雄末路,面对屠刀也是大义凛然,临刑大喊:“砍頭不过碗大疤,老子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十一

在汉中固原博物馆展出的西南联大分校旧址照片前,我陷入了沉思。因为我想起了当年西南联合大学的一位历史教授说过的话:“崖山之后,已无中国。”这和史学界曾有过的“宋亡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是一个意思。尽管失之偏颇、争议良多,但也道出了华夏民族曾经经历的两次浩劫是何等地惨烈,几乎成为中华民族无法释怀的梦魇。

宋为元灭。这是中国第一次整体被异族灭国。崖山之战,最终宋军全军覆没。左丞相陆秀夫携少帝突围无望,遂仗剑驱妻子入海,并背负年仅九岁的少帝赵昺蹈海殉国。“浮尸出于海十余万人”,北方原有4500万以上登记人口,在元军各地屠城以后,仅余700万。其后元朝建国,然而汉化仅得其形,且对汉人的镇压从未停止,中华文化至此出现重大断层。

元亡明兴,奈何中间又隔60余年。至明亡清朝入关,华夏民族又迎来了一场劫难。与元人灭宋有过之无不及,满人压根看不起汉人和汉文化。为巩固满清皇权,乾隆时期编纂《四库全书》,销毁的书籍“将近三千余种,六、七万卷以上,种数几与四库现收书相埒”(章太炎《哀焚书》第五十八章)。当代学者顾关元先生则认为所销毁的书籍是《四库全书》总数的十倍。而且实行剃发令,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满清实实在在践行了“欲灭其国必先灭其史”。

然而,镇压愈烈,反抗愈烈。面对满清血腥杀戳,高压政策,起义和暴动一直连绵不绝,“反清复明”的口号始终三百年经久不衰。正如开国领袖毛主席所说:“中华民族的各族人民都反对外来民族的压迫,都要用反抗的手段解除这种压迫。”巨疼,挣扎,反抗,自愈,坚强,强大。华夏民族在反抗外来侵略中学习敌人,在失败与挫折中反省自我,在炼狱般的煎熬中追求新生。无论宋灭于元,还是明亡于清,汉人天下虽多次易主,但传统文化亦是尧舜汉唐。“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汉文化周而复始,亘古至今,始终是主流。到头来他族的文化要么了无痕迹,要么融入了汉文化之中。反而促进了华夏文化的多元化发展,成就了中华民族文化的辉煌灿烂。

十二

历史的长河洪流滚滚,惊涛拍岸,就是这样汹涌而下又充满诡谲。在汉中的几天,我常常会突发奇想:假设当初楚汉相争,汉败楚胜呢?假设鸿门宴上刘邦做了项庄剑下之鬼呢?假设垓下一战自刎的不是项羽而是刘邦呢?我们汉民族的称谓,是不是该叫另一种称呼呢?

历史就是历史。历史不可重复,也不可复制。

离开汉中,回到河南的最初几天里,我一直在想,汉中的景点太多,许多两汉三国遗址因来去匆匆而失之交臂。以至魂牵梦绕,扼腕叹息。恍惚之间又回到汉中,郊野秋深、疏林薄雾,小桥流水、茅舍老树。路上坐轿的、骑马的、推车的,挑担的,三教九流,人来人往。汉江码头上,人烟稠密、舟船云集。有的满载货物逆流而上,有的靠岸停泊卸货装物。摇橹的、拉纤的、喊号子的不绝于耳。城里面茶坊酒肆、商旅云集,公廨楼宇、鳞次栉比。街上耀武扬威的官吏、吆喝叫卖的小贩、持钵而行的僧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

起风了,汉江水涨了,漫过河滩了。分明又一次看见在波光粼粼,浪花飞溅的汉江两岸。张良庙、武候祠在我左右,褒斜道、定军山齐来眼底。分明又一次看见在星转斗移、朝代更迭的峥嵘岁月里,那些大汉民族出征入战,开疆拓土的伟岸身影,那些纵横捭阖,教化万方的灿烂文化催开的万紫千红、燕语莺声。正在朝着华夏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万众一心、砥砺前行。刹那间,身心俱被来自天际银河的汉江大水浸润。

那一刻,我如痴如醉。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网

猜你喜欢

汉水汉江汉中
秋思
春来汉上
立春日抗疫有感
千里之外
汉江
汉中
汉江水墨石专题藏家通讯录
汉江石里的笔墨情韵
[第二十六站:汉中]
汉中的菜豆腐(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