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背景下关于药学专业“四横、两纵”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2020-10-21岳显文

科学与信息化 2020年2期
关键词:药学专业人才培养

岳显文

摘 要 依托创新型人才培养理念,构建药学专业“四横、两纵”人才培养模式,将学生的能力培养与创新创业互联互通,既有横向联系,又有纵向等级,力求培养一批良好知识基础、较强应用能力、具备创新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 药学专业;四横、两纵;人才培养

1“四横、两纵”内涵

“四横”是指公共基础课、基础实验课形成的学生基本技能与医学基础操作技能比赛相匹配,旨在创新思维的形成;专业基础课、专业基础实验课形成的学生专业能力与化学基础操作技能比赛相匹配,旨在创新方案的设计;专业必修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专项实践课形成的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与中药传统技能大赛、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大赛、化学制药技术比赛相匹配,旨在创新项目的构建;专业选修课、专业模块课、跨专业综合实践、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形成的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与“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相匹配,旨在创新产品的孵化。

“两纵”是指能力培养价值链和创新创业价值链两条纵向链条。能力培养价值链由低阶到高阶分为基本技能、专业能力、综合应用、实践创新,创新创业价值链由低阶到高阶分为创新思维形成、创新方案设计、创新项目构建、创新产品孵化。

2方案特点

2.1 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要体现创新性。一年级新生入学教育过程中引入创新创业活动内容,通过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创新创业教育等公选课,举办创新创业讲座、新老生交流会等各种形式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二年级学生结合各种大赛增设相关选修课,在专业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各环节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努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1]。

2.2 教学内容

针对大赛所依赖的药学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要求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现代化教学理念和手段,将大赛中的典型案例引入课堂教学,讲授具体的解决办法[2]。在教学过程中,增设实践课程环节,以强化教学内容实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增设专题训练环节,将项目分解,学生分组完成不同子课题。学生在参与项目的实践过程中,经过讨论、研究,其创新能力得到了锻炼。

2.3 授课方式

3~4名教师共同承担一门课程,资深教师讲授理论,企业教师讲授案例,充分发挥了每位教师的长处。推行启发式、研讨式、案例式教学和研究性学习。围绕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授课过程中始终将培养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放在首要位置。案例分析法、互动式教学法、专题讨论式等,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2.4 实践教学

将学生参加的“互联网+”项目内容转化为实践课程设计课题,实现了创新创业与实践教学的融合。为增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核心课程与技能大赛相结合,学生分组完成。同时,在第四学期期末增设了两周“综合创新创业设计”,学生结合专业课所学理论知识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创新能力得到提升。

2.5 师资队伍

注重提高校内任课教师和校外兼课教师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每年都派遣教师到国内相关院校交流,参加实践能力提升班,校外兼课教师参加科技创新活动。通过访学交流,教师开阔了视野,創新能力有所提高。

3实施过程

3.1 依托技能大赛,实现课程内容与大赛项目互通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吉林省中药传统技能大赛、吉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查大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学生完成的优秀作品可为更多同学提供榜样和借鉴,还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演示。这不仅解决了课堂教学乏味的问题,而且促进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激发了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增加了专业学习动力,达到“以竞赛促实践,以竞赛促教学”的目的。

将学生参加各种创新活动的优秀成果反哺教学活动,实现专业竞赛与实践教学的结合。例如,学生可以利用专业优势,制作特色中药洗手液、中药书签、中药香囊等,优秀选手可以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实现科研训练与创新创业训练的相互转化与结合。

3.2 依托项目教学,实现课程平台与课程模块互通

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应按照“一个公共技术平台下的核心课程群及核心能力培养模块加多个面向岗位(群) 专业方向(知识+技能) 模块”的课程体系结构设置公共课及专业方向课[3]。一是公共基础平台,主要有思想道德素质、身体与心理素质、基础知识与能力类课程;二是专业技术平台,主要为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对应知识点的实践课等;三是专业方向模块,设置多个专业方向模块,且每一模块课程应包括必要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专业实习、毕业实习。通过“平台+模块”结构的课程设置和弹性修业年限,实施宽口径培养。这种课程结构模式能使学生就业后很快具有职业迁移的能力。

3.3 依托校企合作,实现校内教师与校外专家互通

高职教育需要有密切联系企业、实践性强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因此,高职院校更应该重视专任教师职业技术能力的培训,每年安排一定时间让教师深入企业学习或任职,在企业一些岗位上从事实际工作,并进行职业轮岗,或参与企业的决策咨询顾问,扩大“双师型”教师成分,重点培养和造就优秀专业带头人。

3.4 依托过程管理,实现质量监控与实践创新互通

注重课程考核方式改革,重点考核学生创新思维和应用能力,以突出专业课程的创新性和实践性。在专业课程授课中,普遍采取“平时成绩、实验成绩、课后习题、笔试以实践考核”相结合的多层次、多角度考核方式,加强了过程管理,兼顾平时表现,增加了实践和创新环节的考核。专题训练课中既有体现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的计算题,更有考核学生创新思维的“创新题”,更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参考文献

[1] 连毅卿.需求分析视角下“英语+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9,35(12):41-43.

[2] 傅联英,陈琳琳.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6(96):19-21.

[3] 刘功良,任文彬,汪薇高苏娟,张宏康,丘苑新.依托产学研优势 培养创新型食品类专业人才的研究与实践[J]. 农产品加工,2019,(21):91-93.

猜你喜欢

药学专业人才培养
关于高职药学专业教学改革探讨
药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改革初步探索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药学专业物理化学课程教学与实践改革研究
高职药学专业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