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毕业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2020-10-21陆芬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72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陆芬

【摘要】目前部分小学毕业生受社会、家庭等多因素造成心理素质脆弱,逆反心理较为普遍,自卑脆弱严重,主观思想突出,情绪多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尤其小学教育工作者,更应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健康成长,从而更好地推动素质教育。本文对当前小学毕业班学生的心理状况和表现作了分析,从而提出系列改善措施。

【关键词】小学毕业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常言道:“做人先立德。”一个人良好品德养成的重要前提,是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我们常说的健康成长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者缺一不可。学生的心理问题关系到学生的成长成才。少年强则国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关系到祖国未来接班人的素质问题和国家的兴旺。小学阶段是形成学生良好心理素質的关键时期,所以应该从小学开始重视心理健康的教育。尤其对于小学毕业班学生,更加重要。

一、当前小学毕业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心理健康是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因素。多年的小学毕业班班主任工作经验,让我体会到多数学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表现为逆反、盲目追风、不耐烦容易暴躁、心理脆弱、自卑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叛逆期提前,再加上背负着沉重的学习任务,心理压力太大,造成心理上各种矛盾的激化和混乱,各种心理问题就出现了。这些心理状况存在毕业班学生的比率要远远高于三、四年级学生。由此,反映了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这一环节没有跟上去,甚至被忽视了。如果再不把心理健康教育重视起来,错过了最佳的教育时机,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将会受到严重影响,他们长大成人后就不会有健全的人格。

二、小学毕业班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表现

第一,逆反心理较为普遍。六年级学生的年龄都在十三岁左右,也是进入青少年时期的转折阶段,学生的心理会有明显的变化,开始出现叛逆心理的行为,在学校表现出一种莫名的躁动,不听老师的说教,做事比较主观性,学习被动敷衍,课堂上不再抢着发言,作业任务式应付,但下课后生龙活虎、追赶打闹,令老师甚为头疼、着急。所以,老师总是说六年级的学生不好管。

第二,自卑脆弱心理较为严重。自卑心理是使人感到自己事事不如人,又没有勇气赶上去,悲观失望,消极处事的一种心理状态。自卑会让学生发挥不出最佳水平,使学生丧失斗志,承受不了一点点的挫折。

第三,主观思想较突出,情绪多变。多数学生的生活条件比较优越,在大人的百般呵护中长大,形成了自私、以自己为中心的性格,受不了半点的委屈和挫折,爱面子,主观性强,不容易接受长辈的教育,情绪易多变难控制,甚至受不良风气的影响而变得蛮不讲理等。

三、对小学毕业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造成的因素

第一,受社会的影响。科技的发达,生活水平的提高,网络的发达,生活方式及行为都会发生改变,学生特别喜欢玩电脑、上网聊天,玩游戏机等,而处于刚进入叛逆时期的六年级学生自我控制力不强,网络上的负能量信息和形式多样的游戏不断影响着他们的思想,冲击着他们的大脑,使他们流连于网络中不能自拔,而当回到现实,面对家长、老师的管束和繁重的学习任务时,就觉得枯燥无味,表现出烦躁、焦虑。从而对学习和身体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第二,受家庭环境的影响。首先,学生是一个家庭未来的希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已是现实生活中的事实。所以家长对学生寄予很高的期望,特别注重学生的升学问题,于是施加给学生的各种辅导和训练源源不断,使学生喘息的机会都没有。原本就天性好玩的学生,由于沉重的学习压力下,自然会产生厌倦、畏缩、恐惧的心理,以致出现想通过说谎来讨好家长,逃避惩罚的心理问题;其次,单亲家庭中,学生在父爱会母爱方面的缺失,使他们感受不到爱,总认为自己被忽视,而缺乏安全感,从而容易产生自卑感。

第三,学校教育重智轻德。小学毕业班是人一生第一个转折点,他们在学校接受怎样的教育,形成怎样的心理素质,将影响他们的一生。总是觉得小学教育中过分强调对小学生书面知识的教育,注重成绩的高低,却忽略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没有把心理健康教育列入教学内容,长期下来,错过了学生健康心理形成的最初时机,使学生小学毕业时,考试成绩良好甚至非常优秀,心理方面却问题多多。

四、解决小学毕业班学生心理健康存在问题的策略

第一,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上班会课、心理健康课,非班主任老师只管文化课,好像成了传统的规律。一个学校老师中,做班主任的毕竟只占少数,如果仅仅靠班主任上心理健康课,力量是单薄的,覆盖面不够广,影响力不大,教育效果不会理想,达不到教育的需求。如果在每个科目教学中能够科学地、合理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日积月累,就可以在无声中健全完善学生的健康心理。

第二,坚持上好心理辅导课。学生良好心理健康的构建,需要老师耐心、细心和坚持不懈的思想引导,学校应该以多种形式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辅导,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及团结协作的能力,培养他们“胜不骄,败不馁”的良好心理素质。例如,通过包含有励志小故事、中国感动人物内容的心理讲座,让学生锻炼和形成坚强的意志,使他们逐渐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第三,家校合作,成为学生的“心医”。“团结就是力量”这句话用在哪里都合适,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上,家校合作,互相配合,会起到令人意想不到的作用,例如,2017年小聪同学,因为父母做餐饮生意无暇顾及和陪伴,长期感觉孤独的他变得性格内向,不善言语,不愿意和别人交流,有时上课迟到,考试经常不合格,同学们看他都以异样的眼光,导致他产生了强烈的自卑感,发展成厌学。我通过家访,取得了家长的支持配合,对小聪同学从日常的关心做起,同时发动其他同学在学习上帮助他,老师再从点滴小事上重视他,善于抓住闪观点并及时表扬,课余找他谈心,引导他敞开心扉,渐渐地他的笑容越来越多了,性格变得开朗了,成绩不断进步。

第四,寻找时机对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教育。信息时代,无论在哪个领域,网络已被广泛使用,学校也不例外,所以网络在学生中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在这种形势下,无论老师还是家长,首先要让学生认识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在利用网络学习时,充分发挥网络的正能量优势,正确利用网络进行学习。

综上所述,小学毕业班学生即将跨进中学的大门,也就是说他们由儿童步入为青少年。在这个转折点里,健康的心理素质是非常重要的,它将会是学生以后的成长奠定基础。所以,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必要的,特别是对毕业班学生,不仅能够使学生顺利地从童年过渡到少年,而且对于学生将来成为国家栋梁之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姜晓丽.浅谈毕业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界,2012.

[2]白少红.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及对策分析[J].学周刊,2017.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
心怀阳光,健康成长
运动过度不利于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教育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