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南瑶族“还盘王愿”仪式中盘瓠崇拜道教化特色分析
2020-10-21蒋玮玮
【摘要】“还盘王愿”仪式是我国少数民族瑶族的重要民俗仪式,对于整个民族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于湘南瑶族“还盘王愿”仪式的由来以及发展现状的研究,深入对蓝靛瑶的还盘王愿与过山瑶的还盘王愿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从而对湘南瑶族“还盘王愿”仪式中盘瓠崇拜道教化特色进行分析。
【关键词】湘南瑶族;“还盘王愿”;盘瓠;道教化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2020年度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湘南瑶族盘瓠崇拜的仪式传承研究”(项目编号:XSP20YBC379)成果。
湘南瑶族的“还盘王愿”仪式中盘瓠崇拜其本质就是一种典型的图腾崇拜形式,但是在史料及文献的记载中瑶族对于图腾盘瓠的崇拜与祭祀还是存在较大的差别。最早关于瑶族盘瓠的记载是在东汉时期,这个阶段是道教刚刚形成的初期,但是从相关的史料及文献中并没有记载关于盘瓠崇拜中有道教的影响。直至今日,许多专家学者通过研究各种文献资料,即使实际参与到瑶族的“还盘王愿”仪式中,也未发现关于道教文化对于盘瓠崇拜影响的因素。本文以湘南瑶族“还盘王愿”仪式为基础,分析与探讨近代以来道教文化对于盘瓠崇拜的影响,从而对盘瓠崇拜道教化特色进行分析。
一、湘南瑶族“还盘王愿”仪式
农历十月十六是湘南瑶族盘王节,每年的这一天都要组织“还盘王愿”仪式,现代的还盘王礼仪历时七天七夜,包含了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其中包含歌谣、舞蹈以及表演技艺等。在历史相关资料记载中,瑶族中信仰盘瓠的都是属于过山瑶与蓝靛瑶,他们对于盘瓠的崇拜与敬仰体现在他们生活、生产的方方面面,而传统祭祀活动中往往主要是通过还盘王愿以及跳盘王。瑶族的还盘王愿的由来主要是我国的一个民间传说,瑶族在初期生活之地即拥有良好的自然资源与环境,而且与世无争,没有外界的打扰。但是,由于后来自然环境发生了变化,连年灾害不断,加之当时封建社会官府的袭扰,在不堪侵扰的情况下,瑶族决定另寻新的生存之地。他们在海上迁徙过程中突遇极端天气,危在旦夕时刻,他们通过祭拜其始祖盘瓠,祈求其能保佑族人安全,并且为盘瓠许下心愿,结果许愿显灵,他们安全地抵达了新的生存之地。此后,瑶族人在每年许愿的日子里会杀猪焚香来祭祀盘瓠,已还当年所许之愿。经过历史的发展,盘瓠的形象深入人心,成为了瑶族人民心中的保护神,每当遇到灾祸时瑶族人会对之祭祀祈求保护,而且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瑶族人也形成了一种心理,认为如果祈愿不还愿会受到责罚,反之,如果祈愿并进行还愿的话会得到盘瓠的保佑。目前,在瑶族支系宗族中过山瑶与蓝靛瑶“还盘王愿”仪式存在着较大的差别。
二、湘南瑶族“还盘王愿”仪式发展现状
湘南瑶族“还盘王愿”仪式是目前瑶族对于祖先认同、族群认同以及历史认同的重要表现。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瑶族人主要聚居地的湘、桂、滇、粤等地区由政府牵头,逐步将“还盘王愿”仪式打造为地区文化、地区娱乐、民俗娱乐的重要活动,使得“还盘王愿”仪式得到了广泛的发展,而且也將农历十月十六设为以瑶族“盘王节”为载体的民俗文化旅游节,这不仅可以有效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而且还可以使得瑶族的民俗文化得到有效的保护与传承,促进各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在瑶族的传统中,“还盘王愿”是以家庭、族群、姓氏或者家族等为主体的祭祀仪式,而现代由政府为主导的“盘王节”往往是以祭祀盘瓠仪式为主体,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歌舞乐的表演活动。而且随着社会环境与社会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还盘王愿”已经由原生语境中逐步重构后形成了城市化的舞台表演形式,这不仅实现了瑶族文化的推广,而且增进了瑶族文化与社会中各个民族文化的交流与对话,有效实现了“还盘王愿”的现代化发展。
三、湘南瑶族“还盘王愿”仪式中盘瓠崇拜道教化特色分析
对于湘南瑶族“还盘王愿”仪式中盘瓠崇拜道教化特色的分析,需要通过对瑶族两个分支蓝靛瑶与过山瑶的“还盘王愿”仪式进行全面比较,才能更加全面且系统地分析道教化特色。
(一)蓝靛瑶的“还盘王愿”仪式
蓝靛瑶,是瑶族的一个支系,因穿着用蓝靛染的衣物而得名,专以种植马蓝制靛为生,生活在我国的云南、广西等地。度戒是蓝靛瑶重要的民俗仪式,是蓝靛瑶男子的成年礼,随着时间的推移,道教成分已经逐步成为了“还盘王愿”仪式的主要内容。蓝靛瑶在“还盘王愿”仪式中往往被安排在天门度戒仪式之后进行,蓝靛瑶男子在成为道教弟子后才能真正参与到“还盘王愿”仪式中,这就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发现“还盘王愿”仪式中存在浓重的道教化特色。蓝靛瑶的“还盘王愿”仪式中不仅有还愿仪式、祭祀盘王,而且还要请其他的神灵赐福。蓝靛瑶族以家族为主体,往往在遇到天灾人祸、小孩病患久治不愈等时,通常会向其始祖盘王许愿,祈求保佑。在许盘王愿仪式中,蓝靛瑶的族人以家庭或家族为单位在度戒时进行还愿。盘王还愿仪式中主要由师公对于许愿书、奏表内容以及相关祭祀用品以焚烧的形式进行还愿。在整个仪式中我们可以发现在还愿奏表中只提到了道教中的三清以及三元而未提及盘王,这就表明道教仪式与盘王还愿仪式已经深度融合在了一起,而且逐步发展成为了一种还愿酬神仪式。从蓝靛瑶目前“还盘王愿”仪式中我们可以发现,瑶族始祖盘王在道教文化的影响下其地位严重受到了影响,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蓝靛瑶的“还盘王愿”仪式已经严重道教化。
(二)过山瑶的“还盘王愿”仪式
过山瑶是我国瑶族支系之一,现今主要聚居于广东省乳源瑶族自治县地区,是瑶族人口较多的支系之一。过山瑶完整地传承了其民族历史,“还盘王愿”仪式也较为复杂且分为还盘王小愿与还盘王大愿两种仪式。具体而言,还盘王小愿又称为“许下小未部书良愿”,往往是在头年许愿,次年帮愿,第三年也帮愿,第四年还愿。但是有部分群体由于特殊原因,也会在第三年既帮愿也还愿,可见还盘王小愿往往周期为三到四年左右,而且过山瑶又称之为“一许二帮三还”。相对于蓝靛瑶的“还盘王愿”仪式,过山瑶的“还盘王愿”仪式周期较长,主要表现为过山瑶必须在完成两次还盘王小愿后才能进行一次还盘王大愿,两次还愿之间相隔长达三到五年之久,所以过山瑶的“还盘王愿”仪式完成一次大愿长达十二年之久,甚至会达到三十年的时间。这其中还盘王小愿的具体时间并不确定,由过山瑶族人因事而定。
过山瑶的“还盘王愿”仪式中的帮愿具体是指需要为瑶族始祖不断地供祭品,祈求盘王能够记住祈愿主人家许愿之事。过山瑶的还盘王小愿的仪式需要请师公来主持,担任还愿师、五谷师,整个仪式只需三个小时就可以完成。相对于还盘王小愿,过山瑶的还盘王大愿则有较大的区别。还盘王大愿又被过山瑶称为“做堂”,不仅时间较长,需要一天一夜的时间,而且规模较大。在还盘王大愿仪式中还愿仪式与挂灯仪式是一同进行的,而挂灯的性质与本质实为道教的一种仪式,而且在还盘王大愿中还要请师公选定吉日并分别请五位师公担任还愿师父、赏兵师父、五谷师父、招兵师父与歌师父。这些师父与蓝靛瑶的度戒师父相同需要先为挂灯的人举行挂灯仪式,然后在次日举行相关还盘王愿仪式。可以发现,无论是还盘王大愿还是还盘王小愿中都充斥着道教的文化色彩。
(三)瑶族“还盘王愿”仪式中道教化色特色分析
通过上文所述,我们对于瑶族的“还盘王愿”有了初步的认识与了解,瑶族的还盘王愿意思主要是为了祭拜瑶族始祖盘瓠的一种文化活动。但是通过对于还盘王愿仪式的深入分析发现,整个瑶族的“还盘王愿”仪式已经逐步被道教化,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一是,无论是蓝靛瑶的度戒,还是过山瑶的挂灯都深度融入到了“还盘王愿”的仪式中,而度戒与挂灯都具有浓厚的道教化色彩;二是,蓝靛瑶、过山瑶的“还盘王愿”中主要的祭祀都是由道教的师公所主持來完成的;三是,“还盘王愿”仪式已经由最初的祭祀盘瓠发展到目前需要将其他道教的神灵请到祭拜仪式中享受祭祀;四是,湘南瑶族的“还盘王愿”仪式中的祭祀布置以及诵读的经书都是与道教所保持一致的,并且所诵读的经书就是道教的经书;五是,过山瑶所唱的三遍《盘王大歌》,干脆就称为“第一道场”“第二道场”和“第三道场”。
四、结语
盘瓠作为瑶族的始祖,对于盘瓠的崇拜在瑶族中代代相传,“还盘王愿”仪式是瑶族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变迁,道教文化不仅对瑶族文化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甚至融入到了瑶族的文化中,这不仅对盘瓠图腾的地位造成了冲击,而且瑶族的“还盘王愿”仪式也深深地打上了道教的烙印,基本发展成为了道教的祭礼。
参考文献:
[1]白雪静.“还盘王愿”祭祀仪式中的舞蹈形态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06.
[2]吴宁华.史诗《盘王歌》的音乐民族志研究——以广西贺州、田林两地个案为例[D].北京:中央音乐学院,2012.
[3]黎永励.仪式的物及其社会象征——桂西盘瑶村落还盘王愿仪式中的祭品研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1).
作者简介:蒋玮玮(1985-),女,汉族,湖南永州人,硕士,讲师,湖南科技学院传媒学院,研究方向:高教管理、地方文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