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溧水,来了才知好
2020-10-21武凤珠
武凤珠
风景秀美的洪蓝涧东村和万亩草莓大棚。
由中心城区辐射范围外的远郊县转型为积极融入长三角城市群的现代化都市城区,南京市溧水区在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的引领下,将打造“健康中国”样本作为全区发展的重大战略和引领性目标,通过“健康+”为核心推动文旅、体育、医疗、康养、制造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拓展健康城市外延,维护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优化健康服务、普及健康生活、营造健康社会、使“健康”成了溧水越来越闪亮的金字招牌。
生态:有机融合成系统
溧水区南部,山脉连绵。山间丘陵地带,有一片全区面积最大的草莓种植园,这是位于傅家边社区的草莓种植基地。在这座基地里,健康环境、健康产业与健康食品实现了有机融合。
傅家边社区北依无想山,南临石臼湖。依山傍水的区位条件赋予了这里优越的生态本底、良好的水土资源。“2000年,我们发展了200亩草莓种植基地,后来每年逐渐扩大,现在20年过去了,草莓种植基地的面积已经达到了5000亩。”傅家边现代农业园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赵鸟明对记者说。
傅家边草莓种植基地种出的草莓,品质有保障,是周边小有名气的健康农产品。“目前市场上对优质农产品、安全农产品有非常大的需求量,草莓种植基地生产的高品质产品已经吸引到了一个稳定的客户消费群体,有一些客户每年都会购买我们的产品。”草莓种植基地负责人刘东华向记者表示。
依托自然资源发展生态农业,使傅家边社区二十年如一日地保持着优良的生态环境。记者了解到,社区于去年9月入选了江苏省首批乡村旅游重点村。“我们不只包括生态农业,还延伸到了休闲旅游,是溧水区文旅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傅家边社区党总支书记龚志敬告诉记者。
在草莓、蓝莓等农产品种植的基础上,傅家边社区还办起了梅花节、蓝莓节、草莓文化节、水果采摘季等品牌活动,赏梅花、采草莓、踏青游等活动项目层出不穷。“草莓一方面对外批发,另一方面有游客直接来采摘。节会期间,游客可以通过网络预订,预约前来参观或采摘。来游玩的不只是溧水区市民,有很多是从南京市中心城区来的。”刘东华对记者说。
“农业+旅游”的绿色产业发展模式,使傅家边社区在守住“绿水青山”的同时筑起了“金山银山”。溧水区新闻中心主任杨长喜告诉记者,如今,溧水区一对夫妇承包10亩土地种植草莓,每年纯收入能够达到30万—50万元。
國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溧水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
依托生态农业,傅家边社区的农产品加工业也在蓬勃发展。种莓大户薛地保种植蓝莓已经7年了,傅家边社区共有100多亩土地种植蓝莓,这些土地几乎全部流转到了他的手上。记者了解到,他的蓝莓种植基地不仅已经做到了规模化种植、企业化经营,而且基本实现了种植、加工与销售的“产销一条龙”。“我自己有一个果汁加工厂,雇了两名长期工,其余工人都是短期雇工。蓝莓加工品除了果汁,还有干果。上海有两个代理商在帮助我们做销售。企业每年的产值能达到几百万元。”薛地保告诉记者。
健康的产业发展模式撑起了傅家边社区居民的美好生活。“现在已经有150—160户农户加入了基地。农民把土地流转给基地,同时在基地里参与现代化种植。我们为他们提供技术,帮助他们销售产品。农民既有土地流转的收入,又有务工的收入。”赵鸟明对记者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溧水区把治水兴水作为倒逼产业转型、塑造健康环境的重要抓手,近三年累计投入50多亿元,率先在全省基本实现全域Ⅲ类水。建成城市公园14座、健康绿道1350公里,构建起“3分钟到社区绿地、5分钟上健康绿道、10分钟进城市公园”的健康环境体系,被评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通过健康环境、健康产业、健康服务、健康食品等的有机融合,构建全域健康体系,是溧水区健康城市建设的重要内涵。傅家边社区有机融合的健康体系,或许可以为溧水区的健康城市建设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缩略“样本”。
生产:产业链中透绿色
傅家边社区的草莓种植基地,是溧水区大力培育的“五莓(梅)经济”的一部分。“五莓(梅),即草莓、蓝莓、黑莓、青梅、杨梅。”杨长喜告诉记者。记者了解到,以生态农业为基础、围绕“五莓(梅)经济”形成的健全产业链,只是溧水区健康产业布局的一个剖面,溧水引进的汽车企业也以节能环保的新能源汽车为主要生产方向,目前已经形成了包括比亚迪、长安、金菱等知名车企在内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长安汽车落户溧水已经17个年头了。最初,我们是响应政府针对环境治理的‘退城进郊号召来到溧水的,过去几年的发展也得益于溧水的产业配套、营商环境、交通优势等。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在2017年发布了‘香格里拉计划,布局发展新能源汽车,替代传统燃油车。溧水建设健康城市与我们的‘香格里拉计划一脉相承,我们也正在积极参与到‘健康溧水的建设中。”长安汽车南京基地负责人对记者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除了以草莓种植基地为代表的生态农业、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制造业外,目前,江苏省康复医院、南京市颐养中心、国家极限运动溧水训练基地、国家冰雪极限运动白马训练基地等服务业项目都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医疗+康养”项目、“健康+体育”项目等正在成为溧水区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江苏省康复医院和国家极限运动溧水训练基地施工现场,记者看到,许多建筑材料都采用了环保建材。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未来,江苏省康复医院除了引进国际领先水平的医疗设备外,还将重点建设适宜疗养的绿化景观和水系系统;国家极限运动溧水训练基地将不只面向专业运动员开放,向普通市民普及极限运动也是基地将发挥的重要功能,为运动员建设的健康餐厅也将面向普通市民宣传健康餐饮知识,基地周边甚至可能发展出运动器械店、健康餐饮店等衍生业态。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着力推动产业健康,大力发展健康产业,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目前,溧水区的“绿色”产业已经涵盖了种植、旅游、农产品加工、汽车制造、康养、体育等诸多领域,绿地·中国中医健康养生示范区、天安健康产业园、宝能国际健康科技城等健康产业地标性项目也都在全力推进中,产业的含金量、含绿量、含新量正在不断提升。
“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习总书记的‘两山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发展理念。无论是医疗康养还是高端制造,溧水区的产业布局都是朝着这个方向去做的。”杨长喜对记者说。
生活:高位均衡添活力
溧水区委书记薛凤冠提出,展现民生温度之美。记者了解到,溧水区对于养老、医疗、教育等基本民生保障的要求都是“高位均衡”。“在溧水区,本地人能够享受到的公共服务,外地人都可以享受到。区里的任何一所小学、中学,教育水平都是基本均等的,学生就近入学。无论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子女都可以公平入学。”杨长喜告诉记者。
充分发挥区位交通、生态环境等独特比较优势,在更大坐标系中谋划健康溧水建设。溧水区委区政府对“健康溧水”的谋划,不只是立足于生态本底发展健康产业;在发展健康产业的基础上,關注市民的精神诉求与心理健康,也是“健康溧水”建设的重要构成部件。
“溧水区每个街道、乡镇都设有24小时图书馆,每个图书馆每年都有几万人次前来借阅书籍。为了引导年轻人健康成长,我们会有意识地多放一些科普类、励志类书籍在图书馆内。”曾担任溧水区图书馆馆长的区融媒体中心主任杨绍云对记者说。
记者了解到,目前溧水区不仅正在建设社会心理健康体验中心,完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而且已经建成了数家3A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老助餐点也已经遍及城区和乡村。对于市民健康生活与健康心理的关怀,溧水区的公共服务覆盖到了从日常事务到文化生活、从年轻人到老年人、从城区到乡村的方方面面。
市民的健康生活,离不开健全的医疗体系。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溧水区扎实推进国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和省级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两大试点”工作,组建两大事业性质医疗集团,同时拥有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两大三级医院,是苏南唯一一个公立医院改革连续三年被省政府通报表扬的区。在溧水区中医院,记者见到了院长助理冷恩荣。“虽然我们是中医院,但是在对病人的诊断、治疗中,我们是‘中西并重的。我们医院是全区唯一一家有两个ICU的医院,我们对重症病人的治疗可以实现从诊断到康复的全流程闭环管理。我们还有一个特色的‘国医堂‘国医堂请的都是区里甚至市里中医领域的老专家。”冷恩荣向记者表示。
溧水区大力推动的医疗与康养、医疗与体育的融合,也正在进入普通市民的生活。“区体育局和区卫健委联合发起的‘体医融合项目包括‘体育+健康体检‘体育+中医康复等几个重点版块,这个项目落实在了我们医院的体医融合运动促进中心。通过智能检测,我们不仅可以为普通人出具健康报告,还能根据不同人的健康情况开具运动处方。”冷恩荣说。
清早起床锻炼、午时买菜做饭、病了去看中医、偶尔健康体检、晚间运动休闲……一名溧水区普通市民的健康生活轨迹已经清晰可见。
市民是构成城市的基本细胞,也是城市的活力之源。健康城市的建设实践,只需要观察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便可以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