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二十八宿
2020-10-21
读古典小說,常见有英雄人物是天上星宿下凡的描写,而说得最多的便是二十八宿。于是,在民间传说中,二十八宿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其实,二十八宿一点也不神秘。古人经过长期的观察,把黄道(太阳和月亮所经过的天区)附近的恒星分成二十八组,并以此为坐标来观察星体的运行,这就是二十八宿。换言之,二十八宿即二十八个星区,是将黄道附近的天区按自西向东的方向所划分的二十八个不等分的星空区域。
中国古代很早就有关于二十八宿的记载。而记载二十八宿最完整的,当推秦代的《吕氏春秋》及成书于西汉的《淮南子》。
二十八宿可分为四组星,其排列的次序是:
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
北方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
西方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
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
而每一方的七宿又被古人想象成四种不同动物的形象,即“四象”,这就是东方苍龙、北方玄武(龟蛇)、西方白虎、南方朱雀。这与西方古代把某些星座想象为某些动物的形象(如大熊、狮子、金牛、天蝎等)也颇为相似。“四象”确立后,后世的人们便常用苍龙、玄武、白虎、朱雀来标志或指代东、北、西、南四个方向,如唐代长安的南大街被命名为朱雀大街,北京故宫的北门被命名为玄武门。
至于二十八宿,在古代更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首先,它可以用来表示“七曜”(日、月、金、木、水、火、土)运行的位置。由于二十八宿都是恒星,而古人又认为恒星的位置是永久不变的,所以便常用二十八宿来表示日月及五星所处的位置。如 “月经箕”,即言月亮行经箕宿;所谓“荧惑守心”,即言火星居于心宿的位置; “太白食昴”,即言金星遮蔽了昴宿;苏轼《前赤壁赋》所谓“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即言月亮在斗宿和牛宿之间徘徊。其次,二十八宿中的一些星宿,也被古人用来测定岁时季节,如 “正月初昏参中”“五月初昏大火中”等。古人经观测得知,初昏时参宿在正南便是春季正月,初昏时大火星(即心宿)在正南便是夏季五月。
此外,二十八宿中的有些星宿,由于星象奇特,也常被古代文学作品所描述,并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如《左传·昭公元年》所记载的“参”“心”二宿的传说便是一例。由于参宿居西,心宿居东,出没两不见,所以古人便用参、商(即心宿)来比喻兄弟的失和或亲朋的久不相见。如杜甫《赠卫八处士》之“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便是讲亲朋的不能相见。而柳宿中的酒旗三星,因为其形状像酒旗,也常被古人用作反对禁酒的说辞。如东汉末年曹操禁酒,孔融便在上书中称“酒之为德久矣……天垂酒星之耀,地列酒泉之郡,人著旨酒之德”。唐代的李白也在《月下独酌》(其二)中吟道:“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饮酒不愧天。”
顺便说一下北斗,西方把它称为大熊座。在中国,北斗虽然不属于二十八宿(北方七宿中的斗宿是指南斗),却是一组非常引人注目的星。它由七颗星组成,形似古代舀酒之斗,故名。其中组成斗身的四颗星依次是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组成斗柄的三颗星依次是玉衡、开阳、摇光。古人常用北斗来辨别方向和季节。把天璇、天枢连成一线,再延长五倍的距离便是北极星的所在,而北极星便是北方的标志。初昏时,斗柄在不同的季节所指的方向也有所不同,据此又可以辨别季节。如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杜甫《赠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韵》:“一别星桥夜,三移斗柄春。”其所谓“三移斗柄春”,即言过了三年。
与二十八宿相联系,古人还把黄道附近的一周天按照由西向东的方向分为十二等分,谓之“十二次”,其名称依次是:星纪、玄枵、娵訾、降娄、大梁、实沈、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而每一“次”都以二十八宿中的某些星宿作为标志。这与外国古代所划分的“黄道”十二宫也颇有相似之处。“十二次”的用途,一是用来指示一年四季太阳所处的位置,以说明节气的变换,如太阳在星纪中交冬至,太阳在玄枵中交大寒等;二是用来说明岁星(木星)每年运行所处的位置,并据此进行岁星纪年,如某年“岁在星纪”,某年“岁在玄枵”等。
古代星象家还把天上的星宿与地上的区域相联系,让它们互相对应,即《史记·天官书》所说的“天则有列宿,地则有州域”,这便是分野。如《汉书·地理志》云“齐地,虚、危之分野也”“鲁地,奎、娄之分野也”“楚地,翼、轸之分野也”。分野的建立,在古代主要用于占卜,即通过观察天象预测有关地区的吉凶祸福。作为一种天文与地理相联系的观念,分野在古代文学作品中也常常被提及。如王勃《滕王阁序》所说的“星分翼轸”,即指滕王阁所在的洪州属翼、轸二星的分野。李白《蜀道难》所说的“扪参历井”,即指与蜀地(益州)和秦州(雍州)相对应的参宿与井宿;而诗人不直接说他由秦入蜀,而说他从井宿旁经过,又伸手摸到了参宿,真是浪漫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