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扇的市场态转型和发展研究

2020-10-21余彦沁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传统工艺美术设计管理

余彦沁

摘要:作为我国传统工艺美术的苏扇,如何在传统工艺美术的原生态环境遭到大破坏的情况下更好的抓住有利的艺术市场条件谋取发展?苏扇艺术的市场态转型是传统工艺美术打破原生态环境束缚的良好榜样,本文希望通过对苏扇的艺术市场态分析,给其他传统手工艺提供些许思路。

关键词:苏扇;传统工艺美术;设计管理;市场创新;市场态

中图分类号:TS95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 (2020) 20-0272-03

一、前言

苏扇是名四扇之一,因其制作工艺精巧、历史文化悠久著称,被世人称之为“雅扇”。苏扇制扇工艺被收录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扇子起源于中国,最早可追溯到远古时代。扇子与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的是密不可分的,我们在扇子上可以看到绘画、书法、刺绣等文化艺术,所以它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体现。在苏州不得不提到的就是四大名扇之一的苏扇。苏扇复杂精巧、极具特色,被人们称之为“雅扇”。苏扇分为折扇、檀香扇、绢宫扇、纸团扇这四类。2006年5月,苏州制扇技艺摇身一变,它从地方级传统手工技艺转变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现今,在这个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许多传统文化都受到冲击,政府为保护这些传统文化对其加以保护。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过程中,许多传统手工艺都出现了困境,在这双重压力下,苏扇该如何顺应时代潮流,该如何发展?

提到苏扇,不得不提到的就是国宝级制扇大师盛春和她獲得“国之宝”殊荣的苏扇品牌盛风苏扇。盛风苏扇得以稳步发展,逐渐扩大不仅仅是因为他们顺应潮流的思想和准确的市场定位与营销策略,还有他们保护和发展苏扇制扇技艺的热心和初心。本文主要以盛风苏扇公司的苏扇产品为例,结合消费者对苏扇的审美和收藏需求,分析苏扇设计革新,并且通过盛风苏扇公司的营销策略、宣传手段来分析苏扇的市场,调查研究苏扇如何通过设计创新来顺应新时代的发展和要求。

二、苏扇及其原生态

生态学这个词最早出现于德国生物学家恩斯特海克尔的《普通有机体形态学》中,原生态则是在生态学的启发下出现的,人们认为原生态是自然情况下的完整的生态链。对于传统工艺美术而言,原生态就是传统工艺美术早期生活和发展的舒适的环境。传统工艺美术发展受到价值观、道德观、社会制度、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它们就好像一个完整的生态链,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任何一个因素的改变都会影响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

早在南宋时,便有苏州人开始制作折扇。到明代开始出现苏扇作坊,逐渐出现小有名气的苏扇品牌。清代,苏扇成为皇家贡品,这是苏扇制作的鼎盛时期。但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电扇和空调的出现影响了扇子的生产,苏扇也大不如前。民国时期苏扇店随处可见,而现在只剩下几处。现存的苏州本地制扇艺人也寥寥无几,苏州制扇工艺濒于失传。在历史悠久的农业文明中,传统工艺美术一直生活在稳定的原生态环境中。随着自然经济的逐渐瓦解和工业化、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传统工艺美术生存的安稳的原生态逐渐被摧毁。在全球化这个大背景下,原有的环境等因素受到改变,这使有这些因素构成的传统工艺美术的这个生态链被影响。苏扇艺术原有的宁静被打破了。苏扇的原生态由内外环境组成。内环境是指影响苏扇发展的主观因素,比如制扇者的技艺;而外环境则指社会大条件,比如科技、政策等。在这些年苏扇的发展中我们不难发现,内、外环境之间的关系就像骨肉,不能分割,它们中只要有一个因素发生一点变化,哪怕是极其微小的变化,都会影响苏扇的发展和走向。

三、盛风苏扇的改变

盛风苏扇得以稳步发展与它的创始人盛春有很大的关系。从1997年创办了苏州市凌云工艺扇厂,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当时市面流行‘绢宫扇”,盛春的制扇作坊也随行就市做起了“绢宫扇”。可是马上就出现了第一个问题:当时市场上普遍都是全手工制作,这样耗时耗力,而且收入低。为了提高经济效益,盛春决定尝试用电雕制版来取代人工制版,这个想法得以实施,而且效果显著。不但制扇效率得到了提高,而且电雕制版“绢宫扇”也由此成为凌云扇厂的一个支柱性产业。她的创新带动了整个制扇厂的技术改革,绢宫扇”迅速成为各扇庄的一个支柱性产业。

盛春对于檀香扇制作技艺的学习来自西班牙扇的探究。西班牙扇是欧洲贵妇喜用的扇子,由于大量使用镂空、雕花等技法使其显得高贵典雅。作为工艺发达之地,苏州自然也是客商们目光汇集之地。而苏州扇人向以精雕细凿名闻于世,苏州所制檀香扇自然也深受欧洲贵妇们的喜爱,苏州版西班牙扇也由此名扬海外。为了体会西班牙扇的神韵,盛春到处寻访当年苏州造西班牙扇,并阅读了大量十七、八世纪经典油画书籍,以此丰富她的创作视野。一些外客商也将自己珍收藏的十三行时期檀香扇提供给她研究,希望她能做出受海外市场喜爱的扇子,而盛春也没有让他们失望。她在檀香扇扇骨上用手工拉出镂空的花纹,使扇面玲珑剔透。苏扇扇骨的装饰首重扇头,流传至今有马牙头、燕尾头、金鱼头、大钩如意头、花鼓圆头、松枝圆头等100多种。盛春在制作扇头时,通过镶、刻或加以牙、角等方法,使之更为丰富多彩,她制作的檀香扇经由外商远销欧洲等地大受欢迎。这是一种中西结合的设计思想,盛春设计的檀香扇打开了外国的市场,这是一种顺应时代潮流的表现。

2016年9月,湖南卫视找到盛春,希望她能为湖南卫视中秋晚会制作一柄团扇。最早的团扇都是圆形,象征团圆美满之意,融入了中国传统的吉祥意趣,将它用于中秋晚会是再合适不过了,传统的团扇中有一根“梃”,将团扇的扇框一分为二,盛春在制作中将这根“梃”去掉了,她说:“中秋本就是团圆的节日,团圆美满也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期盼,所以我将这根‘梃去掉,希望这把团扇能够给所有人送去一份祝福。”她还为这把团扇起了个“花好月圆”的名字。从最初的选材、打磨,到最终糊面绣字,盛春星夜兼程的赶制,仅用了三天的时间就将团扇《花好月圆》制作完成了。盛春在传统团扇的基础上做出了创新,将‘梃去掉,在底端进行加固,在确保扇子稳固性的同时,使扇面更加美观。

2017年9月,盛春承担了为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制作四把扇子的任务。为了充分展示中国传统扇文化的魅力,盛春决定以团扇为因子进行设计,她借助现代计算机绘图技术,利用黄金比例原理对团扇扇面形制进行研究,从而制定出扇面最佳设计方案。在色彩方面则以黄色为基调,借此传递一种温馨复古的情怀,并透过简约的现代设计理念给观者以现代秩序的视觉体验。为美观大方起见,盛春这次制作的每把团扇尺幅达30-32厘米,较传统团扇大出10厘米。由于尺幅大,扇的张力也因此要大很多,而且使用的扇架不能太粗,在此情形下,要保证成扇不因自然环境变化而变形,其难度可想而知。为解决这一难题,盛春经过反复研究,最终在扇架材质上别出心裁地采用了从老房子上拆下来的老香樟,这种材质环保、稳定不易变形。为了保证成扇的稳定性,盛春还对厦门的温度、湿度及扇的摆放位置乃至空调与扇的距离都进行精心的考量,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终于如期完成了这一任务。在峰会开幕式上,盛春制作的四把团扇获得峰会领导人及各方的一致称赞,为峰会增添了一抹婉约迷人的风景。

苏扇工艺能发展到现在这么成熟是经过历史长河的积累,在一次一次的打磨进化中逐渐演变成现在这样的。对待传统手工艺,我们不能一味的照搬照抄,这是没有灵魂的。贴合时代背景,懂得顺应时代,利用新时代技术,创造更多新产品。2017年盛风苏扇联合国际知名品牌GUCCI将联名设计的团扇,也通过米兰时装周这个大舞台将苏扇推广出去。与传统诗词、山水画的团扇不同的是:这把扇子单看外形是中国团扇,但是上面还印有哥特风格的字体,这是一种中西结合,是设计上的创新。盛风苏扇的设计师和GUCCI合作,利用国际尖端时尚带货,这不光是设计上的创新也是营销市场的创新。现在国内很多人思想都受到局限,我们并不缺工匠精神。我们不缺中国制造,我们需要的是中国创造。而中国创造需要的就是新思想,我们要顺应时代、利用时代,引领时代。

四、苏扇的市场态转型

(一)原生态转向市场态

现今传统工艺美术生存的状态主要分为两类:一是生存于发展慢、科技条件差的地区,由于内、外环境对它影响甚微,原生态仍较稳定。二是像苏扇这类由于内、外环境变化大,原生态遭受破坏的传统工艺美术,为了谋求发展被迫迎合市场的需求。当苏扇从原生态转向市场态时,苏扇也从民间艺术转变成了适应城市需求的大众文化,成为适应大众需求的商品。

(二)苏扇转向市场态的特征

1.自我定位和开拓新市场

艺术属性的演化是苏扇向市场态转型的过程中的第一个环节。随着时代发展和进步,它的實用功能逐渐被人们遗忘,而它的艺术价值则被越来越多人发现。随着苏扇技艺越来越成熟,人工要求也越来越多,花费也越来越大。苏扇自身的艺术价值使其逐渐走向中高端艺术品。

现阶段市场上的苏扇,价格高昂,不适合绝大数人群,它们的消费群体以富商居多,普通人家很难消费的了价格高昂的苏扇。但对于苏扇的发展而言,这并不是我们乐于看到的,因为像苏扇这类的传统工艺美术一旦失去了市场就会面临消亡。面对市场的需求,苏扇必须做出改变。盛风苏扇回归实用功能,尝试满足普通消费群体的需求,做到更实惠、更实用。让苏扇既美观又经济实惠。经济实惠并不是没有艺术。近几年,传统工艺美术和现代工业美术正在向实用艺术迈进,苏扇也从日用品到艺术品再回归日用品。

2.艺术产品工业化

20世纪以来传统手工艺深受市场化影响,市场化的出现使传统手工艺逐渐转变为文化工业生产。文化工业品就是工业化用品带有文化意义。在我们生活中,很多产品打着文化产品的噱头却忽略了其文化属性,反而强调工业特性。苏扇从工艺品转变为工业品,我们就需要按照工业化来要求产品注意效率、利润等。苏扇的题材、材料、工时都受到了成本的影响。现在存在的许多苏扇的文化工业品,如旅游经济中的苏扇产品,因为成本低廉出现了制作粗制滥造、题材临摹老套等问题。虽然我们在这些产品上仍然可以看到传统苏扇工艺的某些形式,但是它们为了眼前的利益抛弃了原有的文化意义。这些产品并不是“苏扇”,它们失去了传统工艺美术的灵魂,只是有着苏扇形式的普通商品罢了。这是对其他传统工艺美术在工业化转型中的提醒——不要为了眼前一时的利益,损害了整个行业的未来。

五、苏扇发展面临的困难和应对措施

(一)急功近利,急于求成

在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许多传统手艺无法适应现在经济的快的发展逐渐被淘汰,成为只有在博物馆里才能看到的孤品。当然,也有企业调整自己适应时代发展,把产品做的更快更好。和所有商品一样,传统手工艺也面临着现代转型的问题。许多企业在这快速发展的时代里迷失了自己,他们一味的追求经济,而忽视了传统工艺的保护。这就相当于失去了灵魂的躯壳,这是走不远的。许多企业采用机器化的大生产,一味追求速度,虽然得到了短暂的经济,但是这些扇子只能称之为商品,他们的艺术价值都变得单薄。比如,为了增加产量,缩短制作时间,他们昧着良心偷工减料、狸猫换太子——将香料、色素后期加工出来的木质扇充当檀香扇,质量大打折扣。

不光是企业,连苏扇技艺的传承人也出现因循守旧的问题。他们制扇开始缺乏新颖的设计思想,他们的制作出现复制抄袭。他们被眼前的小利益迷惑了,停止了创新的脚步,这对艺术品来说是致命的。没有创新,一味的“复制”只会让作品失去灵魂,让消费者和收藏者失去兴趣。

政府通过各项政策补助和扶持,支持、推动手工艺人创新。设立专项基金形成良性竞争,从而推动苏扇等传统手艺的创新、进步。

盛风苏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成立了扇子博物馆——盛风苏扇艺术馆。盛风苏扇艺术馆是集研究和实践于一体的苏扇艺术传承基地,馆内拥有展厅区、会客区、制扇参观区、工艺体验区、原料展示区等规划区域,并藏有众多苏扇精品。通过成立苏扇艺术馆,促进和带动公司制扇设计人员的积极性,在保证扇子质量的同时不断地创新和超越自己。艺术馆的体验区还吸引更多人了解体验苏扇制作,推广和普及传统手工艺。盛风苏扇的创始人盛春也一直秉承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研发了多项苏扇制作技艺,成功申请了外观专利51项,发明专利12项。她带领着盛风苏扇不忘初心、创新进步。

(二)后继无人,传承人缺失

像苏扇这类的传统手工艺,它的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漫长的岁月中积累沉淀学习的。而今,快文化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很少有年轻人会愿意为了这项技艺,打磨十几、二十年。随着传承人年龄的增长,苏扇这样的传统手工艺面临着后继无人、“濒临灭绝”的危机笔者在这次调查时候发现厂中的技工年纪普遍偏大、而且他们收入低、工资来源不稳定,甚至笔者发现外卖员的收入都远远高于传承人,收入低、工作繁琐等都是传承乏人的重要原因。

盛风苏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政府的扶持和帮助下,与技术学校的学生签约,提供免费的教学和稳定的岗位。这极大程度上解决了“后继无人”这一个难题。传承人的培养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源头、也是重中之重。

(三)政府的扶持和保护

近年来,传统文化、传统手工艺后继无人,许多优秀传统文化面临着“灭亡”的情况。政府为了保护传统文化先后颁布了优惠政策,为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铺平道路。政府为保护、声援和复兴传统文化在2017年颁布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该意见健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制度,体现了国家对于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向濒危“传统文化”伸出了援助之手。该意见的颁布增加了国民关注度,给像苏扇这一类传统文化的技艺和手工艺品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在2018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提出了《振兴传统工艺美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份文件表明国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作为国家战略性工程进行发展。政府通过减税降费等措施来支持传承者建设自己的工作室,政府采取补贴的政策对鼓励省级传承者们多带徒弟,从而增强了传承人队伍,以此来解决苏扇等行业传承人人数减少的困难。政府推出这些的优惠政策,为苏扇这类的传统手工艺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四)交流沟通,互利互赢

积累和传递是民族的非物质文化的进步的表现。传统手工艺的发展是要沟通和交流的、要互相傳递的。苏扇的制作技术也是不断交流和传递所形成的。现在很多制扇厂美名其日是保护自己的设计作品,就好像闭关锁国的清王朝一样,这样是没办法共同进步的。解决这类问题,需要扇子协会和政府共同的帮助,举办交流会,互相讨论,吸取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或者举办扇子大赛形成良性竞争共同进步。

六、结语

在调查的过程中我了解到,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科技发展,信息化时代带给人们很多便利但是也让人们慢慢遗失先人留下的优秀传统文化。一部分人们一味的否认传统文化,追求西洋的“快文化”,他们只看到了有些陈旧迂腐的思想就以偏概全,全盘否定传统文化。也有人因为传统文化的学习积累需要时间的沉淀和金钱的补给而放弃学习传统文化,久而久之传统文化面临“后继无人”、无人理解”的境地。

近年来,社会各界对传统文化的热情大大增强,基层和民间的参与面很广,参与主体很多,形式载体多样,总的势头很好。在政府政策的扶持和传统文化逐渐复兴的今天,越来越多像盛风苏扇这样的公司出现,他们怀揣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发扬弘扬传统文化的初心,他们用努力创新和永不放弃的精神一步一个脚印的带领着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向振兴的道路,这条路虽然艰苦,但是在现在看来很多人都发现认识到了苏扇等这些传统手工艺,说明他们的努力是有效的。当然,单单是继承传统文化是不够的。在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同时我们应该顺应时代潮流,比如像盛风苏扇的创始人盛春女士一样,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只有这样优秀传统文化才会与时俱进,发展的更好。同时我们在继承发展的同时不能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一味的追求产量,就会导致质量的缺失。在这个高速运转的年代我们不要被眼前的小利益迷失了自己,急功近利、不稳扎稳打带来的利益只是一时的,只有脚踏实地、用心制作才会得到成功。

苏扇在时代发展、科技进步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出于自保,选择从原生态向市场态转型。面对市场竞争,传统工艺美术能做的就是继承发展,努力创新,来适应时代的趋势。对于传统工艺美术而言,盛风苏扇的转型是值得其他传统工艺美术学习的。保护和发展传统工艺是每个人的责任,我们应该学习盛风苏扇这些公司,顺应时代的趋势,做出改变,弘扬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不要让传统文化就此消亡。

参考文献:

[1]王欣,苏绣艺术的市场态转型研究[J].现代丝绸科学与技术,2012 (06).

[2]周敏.苏州传统工艺美术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探索——以苏扇为例[J].科技界,2015 (06).

[3]何培旭,王晓灵,李泽.市场创新关键资源、市场创新模式、战略地位优势与企业绩效[J].华东经济管理,2019 (02).

猜你喜欢

传统工艺美术设计管理
汉江流域传统工艺美术的主要类型及其影响因素
学院版画在民间工艺美术中的价值研究
建筑智能化系统的设计管理研究
房地产开发项目设计管理要点解析
某电站工程设计管理与施工、质量控制接口关系研究
基于南阳传统工艺美术资源的旅游开发探析
浅议EPC模式下的石油化工项目管理
浅析山西传统工艺美术产业化的创新与发展
广东传统工艺美术高职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