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博物馆公共美术教育中的版画
2020-10-21李晓东
李晓东
摘要:二十世纪,经过艺术流派迅速的变迁,艺术包含着更丰富的内容并渐渐普及开来。美术馆和博物馆增多的同时公共美术教育这个词也越来越多的被提及。但在博物馆的公共美术教育活动或作品展示的过程中,有一个领域一直处于弱势甚至是被忽视的地位,就是版画。实际上它的许多特性,如复制性、复数性,间接性,非常适用于公共美术教育和大众美术的普及。本文结合几个国内和国际博物馆的版画展,讨论了怎样通过版画布展方式和策展方式的改变,发挥它的公共美术教育职能。
关键词:博物馆公共美术教育;版画;美术
中图分类号:J0-4;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 (2020) 20-0164-02
一、前言
公共美术教育,从字面上分析,是由“公共”“美术”和“教育”三个部分组成的,是“具有公共性的美育”,美育的方式除了观看作品,讲解画展之外,亲自动手实践是最能让大众去体会艺术,理解艺术的方式。在法国巴黎卢浮宫,每年会有上万次公共美术教育活动,平均一天几十次。这些活动中一部分是在博物馆的学习中心完成的,儿童或公众在这里学习绘画,版画制版印刷,摄影和雕塑等等。这不仅是他们一次生动的学习经历,也调动起人们对艺术的热情,并很大程度的启发了儿童的创造力。
版画,在这些公共教育活动中占有重要的一部分。但在国内的博物馆公共美术教育中,版画却常常處于被忽视的地位,那么版画到底是什么?版画真的适用于公共美术教育么?怎样才能把版画与公共美术教育结合起来?这些是我们接下来要讨论的。
二、版画在公共美术教育中被忽视的原因
版画,在狭义上是指以刀或化学药品等在木、石、麻胶、铜、锌等版面上雕刻或蚀刻后印刷出来的图画;广义上,印刷工业化以前所印制的图画普遍具有版画性质,即使在现今,运用印刷技术间接印刷的图案,海报,纪念册,地图等等,凡是具有间接性和复数性的印刷品,都可以称为版画。作为美院中“国,油,版,雕”四大艺术门类之一,版画一直处于不可替代的地位。那么,是什么造成了在学院之外的公共美术教育中版画的如此地位呢?
(一)大众缺乏对版画的基本认识
世界上许多著名的油画家同时也是版画家,荷兰的伦勃朗,西班牙的毕加索、纳兰霍等等,但人们对于这些画家的认识却只局限于油画和他们的名气,这是由于大众对于版画缺少基本的认识。实际上,弥补公众在艺术认识上的缺失也是公共美术教育的职能之一,但现实中,却由这种缺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由于大众不感兴趣,积极性不高,所以公共美术教育涉及偏少,就造成了更多的人无法读懂版画。
除了对画种的认识不够外,对于版画现今的艺术发展趋势和画面表达形式上,人们更是知之甚少。甚至许多人对于版画的画面认识还处于中国革命新兴木刻版画和欧洲古典主义铜版画时期。这造成了版画遥不可及和传统的印象,更不用说亲手尝试制作版画,增加了将版画应用于公共美术教育的难度。
其实,只要认真观赏一次当代版画展这些顾虑就会消除大半,因为现今的版画已经随着艺术潮流变迁很多次,吸收了当代艺术的特点,画面色彩丰富,形象轻松,观念性强,用传统的木板材料,金属板材料制作出了具有现代形式感的画面。因此这也让我们反省,是否应该在版画展上入手,来改变公众对于版画的印象,达到公共美术教育与版画之间的互利。
(二)公共美术教育版画课程开发上的困难
与国画,油画,摄影和雕塑不同,版画来源于印刷术,在技术方面专业性强。由于大众对版画的认识不足,版画市场的萧条和版画机器的昂贵。导致版画专业人才稀有,博物馆公共美术教育活动很少开设版画课程,即使开设由于教师的不够专业和大众的配合度不高也反映平淡,很难在提高大众艺术热情,培养艺术修养上见到成效。这需要博物馆正视课程开发的问题,吸收专业人才,建立团队,从成人和儿童两个受众人群的角度出发,研究适合基础美术教育的版画课程。必要时可建立艺术学习中心,购置版画机器,发展成一个具有稳定人群和教学深度的公共美术教育活动。
三、通过版画展的布展和策展发挥其公共美术教育职能的途径
对于公共美术教育来说,展览的策划和布置与其息息相关。策展中的每一个环节,确立展览主题、立项申报与预算论证、遴选艺术家、选择展览规模与形式、把握展场设计与布展工程,都会影响到展览现场是否能准确的表达想要的主题和是否能让观众领会到展览的内涵,达到一个博物馆公共美术教育的目的。
结合上一章节我们会知道,版画目前最大的问题是社会普及面不大,大众认识缺失,导致无法发挥它的公共美术教育职能。因此,怎样才能让公众通过展览深入浅出的认识版画,了解它特殊的制作过程,体会其画面所传达的思想,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增加辅助形式进行解说
2016年9月25日,首届国际学院版画联盟邀请展”在北京太庙艺术馆开幕。此展览展出28个国家和地区的30余所学院140余位国外艺术家和80余位国内艺术家所创作的700多件版画及版画概念的艺术作品展览处于北京太庙艺术馆的前殿和东西两偏殿,主要通过展示柜展览,展台展览和悬挂展览的形式展出。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展览中专门设置了三场面向公众的公共美术教育活动,包括浮世绘版画制版和印刷的现场演示,古代手工书装订技术的现场演示、在三个展厅中连续播放关于版画历史、版画制作相关知识的艺术短片和在展厅中的版画艺术欣赏讲座。
与我们通常看到的版画展不同,此展览不再是单一形式的布展,其中增加的这些辅助形式带给了观众很大的启发,尤其是当亲眼近距离看到一张浮世绘木版作品从制版到一遍遍印刷直至成为精美的画面时,那种制版者的严谨,匠心和从容的气场,令在场者无不赞叹,这也是对于版画最好的解读。并且在展览过程中结合短片的播放和版画艺术欣赏讲座,可以更直接更生动的将版画的历史,制作过程呈现给观众,是一种很有效的公共艺术教育方式。这也让我们反省,对于版画这种制作性很强的特殊画种,也许单纯的展示是不够的,是否应该增加现场制作甚至现场教学,现场印制艺术衍生品等多种辅助形式,将版画的特点和优点放大,增强现场的感染力,与观者互动,提高大众的兴趣,寓教于乐,最后实现公共美术教育。
(二)对经典作品的传承
纵观版画史我们会发现,版画的起源来自于印刷和翻制。从十五、十六世纪的欧洲铜版画翻制大师的经典油画,到中国的佛教版画插图,戏剧版画插图、用于中国画教学的《芥子园画谱》和明清时期的民间年画等。由于版画可以多次印刷,许多经典作品的翻制版画得以留存下来。
2015年4月18日“卢浮宫珍藏版画展——中法建交50周年定制版画展”在北京马奈草地美术馆开幕,同时开始了中国的巡展。本次展览包括1整套特别纪念版画、49件散片及8件雕塑作品。整套特别纪念版画包含西方经典名画10件,巴黎风景10件,皇家花园植物10件。西方经典名画系列中包括《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自由引导人民》、《瓦尔品松浴女》等10件中国观众耳熟能详的大师作品。49件散片铜版画作品是法国铜版画鼎盛时期的代表作,《最后的晚餐》更是“零版版画”,是自卢浮宫铜版收藏以来第一次制作的版画作品。
世界上项级油画大师的代表作,多藏于卢浮宫、大英博物馆等大型博物馆中,如需出境展览需要大量的保险金和复杂的安保措施,因此我國的民众很难见到其原作。但正是因为版画翻制,虽然工序繁琐但成本相对降低很多,使得这些铜版画可以在我国巡展,让更多的人了解西方经典油画,并且有机会看到与原作的大小和形象相同的作品。在这次展览过程中,设立了官方的经典版画售卖网站,观者不仅可以在展览中观赏,还可用与原作相比十分低廉的价格拥有一件欧洲大师铜版画作品。无形中扩大了古典艺术的普及。因此对于大众对经典艺术的理解和传承,艺术修养和审美的提高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通过版画复制经典作品,即使很难达到原作的笔法和色彩的百分之百再现,但在尺寸上,形象上和形式上,都可以向公众传达一件经典作品的魅力。这对于大众美术认识的普及和艺术思想的传承将具有很高的价值。因此现今的版画展不仅仅是展览原创作品,版画经典作品复制品也可成为版画展中重要的一部分,甚至博物馆可以设置版画翻制工作坊,将不便于展出的藏品翻制,不仅延续了版画的传统功能也可让其发挥公共美术教育的功能。
(三)文献展的策划
从2007年开始到2016年3月的南京博物馆,“实践的力量——中国当代版画文献展”已经举办七届了。在展览中不仅展出近千件的版画作品,还展出了大量的画家手稿、出版物、原板、书信等文献资料并出版了七本文献画册,取得了广泛的社会影响。现如今,仅仅展出作品已经不能满足观众的需求,在许多的艺术展上出现了画家的手稿和记录创作思路的笔记,参考的各种文献等等,不仅将原作呈现给观众,而且将作品背后的历史,社会环境,创作方式和创作思路呈现出来,帮助观者更好的解读作品的内涵,理解一个画种的特性和魅力,提升个人艺术素养和审美水平。
在展出作品的同时进行版画文献展,几乎可以说是必要的。因为在现今大众对版画认识薄弱的大环境下,文献展中包括的原板,制版工具和历史发展变迁文献等等,不仅可以提高观众的兴趣,版画知识的普及也可以更好的帮助画面的理解,同时也是公共美术教育的一种表现。
四、将艺术与文化散播向大众
那么,在今天的博物馆公共美术教育中,版画的定位又应该是什么呢?与油画,雕塑,摄影,和形式多样的当代艺术相比,现今版画虽己具有原创性和突出的艺术特点,但如果从公共美术教育来看,版画应继承历史和传统,结合自身的复数性,去放大传播的作用。比如,画展中艺术衍生品的印制,小型原作复制版画的售卖,甚至在广义上以机器印刷的插画,海报,杂志,明信片等等,都属于版画,它可以广泛的散播进大众中,以这种轻松的形式帮助提升大众对于美术的认知,让艺术走进人们的生活。
也许在当下,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导致了版画的衰落和版画艺术市场的窘迫。但如果分析艺术的大环境的话,由于艺术迅速的转变和发展,加上中国近现代艺术的断层,现今最需要的应该是美术的普及和传播,应该是公共美术教育,因为艺术品是面对欣赏者接受者而创作的,若大众的审美认知不够,无法去体会作品的内涵,受众群体缩小,那么艺术品也就失去了意义。版画在这种形势下,作为具备传播属性的画种,不得不去思考转型问题,将自身的特点转化为优点并最大化,将公共美术教育作为职能中重要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蔡元培.以美育代替宗教说[J].新青年,1917 (08).
[2]宗白华.艺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3]郑勤砚,当代美国艺术博物馆的公共教育研究[J].美术,2013(07).
[4](美)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