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高校优秀教材的特征与开发建设

2020-10-21李晓锋

中国大学教学 2020年9期
关键词:科学性特征

李晓锋

摘 要:当前高校的教育教学形态正在发生重大变革,国家对教材建设的重视程度也日益提升,高校教材建设迎来了新的发展形势和机遇。新形势下高校优秀教材应具备以下特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体现教学性要求;以结构内容为核心,体现科学性要求;以媒体融合为亮点,体现多形态特征。与以上特征相对应,高校在组织教材开发建设过程中应注重相应的策略:开展课程教材一体化研发,注重增强教材的教学性;严格遴选编写人员和落实编审要求,锤炼提升教材内容的科学性;积极推动数字化教材和在线课程建设,实现教材线上线下的多形态呈现。

关键词:优秀教材;特征;教学性;科学性;多形态

一、引言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优秀的教材是学校课程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教材也是学校教书育人、培养学生国家认同的重要工具。当前国家对教材建设高度重视,教材建设迎来了新的春天。当今时代,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在线教育呈现蓬勃发展,学校的教育教学形态正在被重塑,这一切对教材的开发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形势下,高校优秀教材有哪些特征,如何开发建设高校优秀教材,这是本文分析和研究的目的所在。

二、新形势下高校优秀教材的特征分析

所谓新形势,主要是指伴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学校的教育教学形态正在发生重大变革的发展态势。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清楚地认识到了形势变化,陆续出台政策文件主动应对。教育部在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的政策文件中指出:要重塑教育教学形态,推动课堂教学革命,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要加强教材研究,创新教材呈现方式和话语体系[1]。在专门针对普通高等学校教材管理办法中,明确提出要组织建设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多种介质综合运用、表现力丰富的新形态教材[2]。新形势下高校优秀教材需要具备以下特征。

1.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体现教学性要求

当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改革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实际上,美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启动开展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学改革运动,旨在克服单纯的传授范式(教材为中心、教师为中心、教室为中心),推广应用新的教学范式(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学习效果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大大改善了美国的本科教育质量,使得美国高等教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学习的榜样[3]。目前我国提出要重塑教育教学形态,其核心理念也就是要变革传统单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授范式,倡导推广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学习范式。教材作为课程教学内容的载体,当然也要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支持和促进高校教学改革发展。

教材不同于学术专著,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课程教学,直接服务于教师和学生两大主体。通常高校教材偏重于学术性,而对教学性重视不够,这样使得教材不好用。一些国内高校教材在教学性方面做得很不够,整本教材就像学科知识大纲,缺乏必要的学习目标、习题思考等教学元素。优秀教材首先是要让师生觉得好用,即教师好教、学生好学,这就需要教材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提供丰富的教学性元素,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习题思考题、生动的配图等。这样,一方面让教师方便将教材用于自身的课程教学过程,使得教师清晰地把握学生通过该教材应达到的学习目标,对教材的知识体系、重难点也能够一目了然;另一方面让学生方便进行自主学习,为学生提供清晰的学习目标、深入浅出的知识内容、明确的知识点、重难点、必要的自测思考题,以及拓展的学习资源等。新形势下,教学性将是高校教材功能转变的关键,也就是要将教材从单纯的知识价值载体,转变为以发展学生能力素养为目标的指导性文本[4]。国外大多经典教材在教学性方面颇为用心,提供有丰富的教学性元素,诸如学习目标、知识点列表、重难点指示、习题思考题、生动的配图以及拓展学习资源等,这也成为其受到大家欢迎的重要原因之一。

2.以结构内容为核心,体现科学性要求

高校的任务是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这样的高级专门人才必须掌握系统的知识、技能,具有正确的价值观。教材正是知识、技能等教学内容的载体,内含着教育价值导向,是学校教学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教材必須要以结构内容为核心,充分体现科学性要求,做到结构系统完整、逻辑清晰严谨,内容详略得当、紧跟时代前沿,理论性实践性兼具,融入正确的价值导向。优秀的教材是一门课程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首先,优秀教材在结构上要有系统性、逻辑性。美国科学史家库恩提出了著名的“范式”理论,该理论认为范式“代表着一个特定共同体的成员所共有的信念、价值、技术等构成的整体”,而教科书作为范式的载体,起着知识传递的作用;库恩认为科学革命需要发散性思维,但发散性思维必须要先有收敛性思维,收敛性思维是一种常规的研究规范[5]。因而,教材应具有收敛性,要为学生提供一个为大家所认同的系统完整的结构体系和学术规范。从宏观上看,教材结构体现在教材的章节目录上,编写教材首要是构建教材的章节结构。教材的章节就像是建筑的四梁八柱,一旦章节构建完毕,建筑的四梁八柱框架结构也就形成了。从微观上看,教材结构还体现在所要教授的知识点体系中,众多的知识点围绕章节框架共同构成一个逻辑清晰的知识体系。教材的结构通常反映了编者的核心观点,教材结构一旦形成往往可以持续一段时间,而对结构的调整则意味着要对教材进行版本升级。

其次,优秀教材在内容上要有丰富性、先进性。教材在确定章节目录和知识点体系结构后,就要进行具体的内容阐述。教材在内容阐述过程中,需要做到文字表述简练准确,深入浅出,详略得当,重难点突出。优秀的教材要锤炼文字内容,统一文字语言风格,形成一种独特的文风,努力创建一套属于自己的话语体系。为了增强教材的可读性,教材需要提供生动的配图,根据需要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提供交互式动画、音视频资源等,使教材内容更加丰富,更具吸引力和表现力。另外,为适应创新人才培养需要,高校教材内容要紧跟时代前沿,吸收先进科研成果,剔除过时的知识,向学生展现学科发展方向。也就是说,高校教材内容须依据学科特点和知识更新情况,有一定的发散性,向学生呈现学科发展动态,以先进的内容和活跃的思维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再次,优秀教材要理论性、实践性兼具,融入正确的价值导向。理论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升华,理论源于实践而又高于实践。高校作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阵地,所使用的教材必须要有一定的理论性,这样培养出的人才才能有一定理论水平,才有发展潜力。当然,过于理论化的教材难免枯燥乏味,容易造成学生学习困难,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因而优秀的教材需要将理论阐述与实践案例、实践活动等有机结合,让学生从容易感知和体验到的实践案例、实践活动中去理解背后的理论知识。现实中不少优秀教材就是采用案例导入的方式进行内容讲解,这样既可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又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充分体现了理论联系实践的要求。教材是国家事权,新形势下,教材内容还要有机融入正确的价值导向。教材内容不但要在核心观点上,而且还要在案例、人物、文选等材料选择上符合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为思想政治教育助力同行。

3.以媒体融合为亮点,体现多形态特征

在人们惯常的印象中,教材就是可以看得到、摸得着的纸质课本。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传统纸质媒体和各种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态势越来越深入,教材的形态也在不断创新。我国早在2014年就出台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深度融合。在这种形势下,高校教材开启了立体化转型升级之路,从开始的“纸质教材+数字资源”的媒介联合形态,到“纸质教材×数字资源”的媒介融合形态,再到一体化设计的电子课本(或电子书包),教材的表现形态越来越多样,教学功能越来越丰富[6]。

在媒体融合的新形势下,教材的开发还是要以结构内容为核心,从学生学习的视角,依据学习目标精心构建和编排结构内容体系,为学习者和使用教师提供基本知识和根本遵循。与此同时,编写者或创作团队要充分了解先进的技术手段,这主要包括多媒体表現方式、交互式学习工具、线上线下不同形式的学习媒介等。所谓多媒体表现方式,是指教材内容除了传统的文字、图片,还可以通过更为形象直观的音视频、演示动画来呈现。交互式学习工具则是指借助互联网技术手段开发的交互式动画、虚拟仿真系统、题库测验系统、智能问答系统等。线上线下不同形式的学习媒介包括纸质教材、电子教材、个人电脑、移动智能终端等。未来的教材需要合理选择开发多媒体数字资源,有效开发利用交互式动画、虚拟仿真、题库测试或智能问答系统等,借助不同形式的学习媒介终端,最终实现文本内容与多媒体数字资源和交互式学习工具的有机结合。

未来的教材形态一定是多种媒体相互融合且具有丰富交互功能的,可以通过线上线下不同形式的媒介终端访问。目前已有不少纸版教材嵌入了网络二维码,学习者可以通过扫码访问相应的网络教学资源。教材的线上形态则与在线课程的界限逐渐趋于模糊。一体化设计、融合多种媒体、富有交互功能的线上形态教材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门在线课程网站。比如,国外的一门线性代数教材,即是采用网络出版方式(具有出版号ISBN: 978-91-637-9354-7),提供有系统完整的文本内容和丰富的交互式动画,展现了未来教材的一种线上形态。

三、开发建设策略

针对新形势下高校优秀教材需要具备的特征,为开发建设适应新形势要求的优秀教材,从教材建设管理者视角提出以下策略建议。

1.开展课程教材一体化研发,注重增强教材的教学性

教材归根结底是要为课程教学服务,教材开发本身就是课程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教材既是课程的依据,也是课程的成果,课程建设与教材改革是相互促进、融合发展的[7]。高等教育有强烈的创新性要求,需要高校教材具有多样化特点,这不但表现在不同学科的多样化,而且也表现在同一学科不同视角、不同侧重的多样化。高校教材的多样化具有自身独特的显著特征。实际上,许多优秀大学教材往往是基于教师个人多年课程教学和科研成果的积累沉淀,由教师的课程讲义转化而来的。因此,高校教材的开发建设应积极采取课程教材一体化研发策略,并充分考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体现教学性要求。

开展课程教材一体化研发,首先是要遴选课程教学效果一流的教师,主动采取约稿的方式策划教材编写,将教师多年积累的课程讲义、教学案例、测试题等教学材料转化为教材成果。大学教材应当是创新性研究的体现和结晶,有着无法替代的学术个性,因而高校优秀教师多年积累沉淀的授课讲义、学术专著的教学化,应当成为教材建设的重要基础[8]。其次是要提高教材编者在编写教材过程中的学生中心意识,要求教材编者结合自身的课程教学经验,多多思考如何方便学习者使用教材,要在教材中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教学性元素,诸如学习目标、实践案例、习题思考题、生动的配图以及拓展学习资源等。必要时可以向教材编者提供优秀教材编写体例样稿做参考。

此外,有条件的话可以跟进开发在线课程,与编写的教材形成互补。教材提供了相对固定的整体化的知识体系,便于学生阅读批注。而在线课程能够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易于拓展学习资源,且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借助在线课程还可以及时收集学习者对课程教材内容的反馈,这对更新优化课程教材内容是很有帮助的。在课程教材一体化研发方面,高等教育出版社基于南开大学“数学文化”课程,策划开发的《数学文化》新形态教材与数字课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荣获了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是一个很好的示范[9]。

2.严格遴选编写人员和落实编审要求,锤炼提升教材内容的科学性

教材的核心价值体现在结构内容上,是要为学习者提供一个系统完整、逻辑清晰、表述准确、紧跟时代、理论密切联系实践、融入正确价值导向的知识体系。当前,高校教材由于多种原因,存在数量虽然庞大,但整体质量有待提高,精品教材难进课堂的现象[10]。这种情况最终危害学生利益,危害高等教育质量。鉴于此,大力加强高校教材编写、选用审核也就成为新形势下教材建设的重要任务。高校教材开发建设必须始终坚持以结构内容为核心,体现科学性要求。

为保证教材结构内容质量,首先是要严格遴选教材编写人员。曾几何时,教材的编写是一件十分神圣的事情,一般教师不敢轻易提出要编写教材,因为教材是要接受成百上千的广大师生检阅的。而且教材的编写审核也十分严格,需要经过审读专家严格把关才能定稿出版,教材的编写修改需要作者投入大量精力和付出艰辛劳动。新形势下,高校教材的开发建设要恢复这种文化,设立一定的教材编写人员资格条件,建立相应的遴选机制,从教材编写人员这个源头严格把关,为保证教材质量奠定基础。其次,要严格落实教材编写审核要求。好的作品是修改出来的。因此,要制定教材审读规范和程序,在编者用心创作的基础上,组织同行专家对教材初稿进行严格审读并提出详细修改意见,然后要求编者予以一一回应或锤炼修改,修改通过后方能定稿。此外,也有专家提出未来可以针对教材出版物,建立明确的教材标识制度,提出严格的教材审读标准和程序要求,以此督促出版机构精选和锤炼教材书稿,提高教材出版质量。值得关注的是,一些出版社已经开始采取限制教材书号的方式,加强教材的编写审核和出版管理。

3.积极推动数字化教材和在线课程建设,实现教材线上线下的多形态呈现

新形势下,高校课程教学方式已呈现出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趋势,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作为课程教学内容载体的教材,为适应课程教学方式的变化,当然也就需要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纸版教材和多媒体数字资源、交互式学习工具有机融合,走线上线下媒体融合发展之路,呈现出多形态。

首先,要依托实现数字出版转型的出版机构,吸纳编辑、媒体技术人员与教材编者一起组成一个创作团队,推动开发数字化教材。出版机构具有传统纸版教材的编辑出版,在媒体融合发展的背景下,正在积极探索数字化出版转型。大学出版社或专门组织力量开发,或寻求互联网技术公司合作,建设数字教育资源平台,支持数字教育资源开发。高等教育出版社已通过整合传统教育出版与数字化技术,搭建了专属的数字课程云平台,开展课程教材一体化研发,形成了具有高教社特色的新形态教材、数字课程出版与定制应用,以及数字教程出版等数字化教材模式[11]。高校要积极支持教师与这样的出版机构合作,开发建设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数字化新形态教材。

其次,要积极推动在线课程建设,搭建并用好网络教学平台,推动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为数字化教材开发准备条件。实际上,教师在线课程建设的成果可以顺利转化为数字化教材的内容。出版机构已经敏锐地发现了这一良机,开始主动向教学效果优良、有较大推广价值的在线课程教师约稿,将在线课程资源整合加工为数字化教材进行出版。对于新兴学科领域,或者教材空白的课程,我们都可以尝试先行建立在线课程,然后在课程教学实践中,快速积累教学资源,及时吸收不同学习者的反馈,实現课程教学内容的快速迭代升级,进而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再开始编写纸版教材,实现教材线上线下的多形态呈现。

四、结语

当前,国家对教材建设工作越来越重视。2016年,国家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大中小学教材建设的意见》,提出了整体推动教材建设的新要求;2019年,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教材管理办法》,对高校教材建设和选用管理提出了全面的系统化要求。今后,高校教材建设的主要任务是要在提高质量上下功夫,这既包括学术质量也包括思想教育要求,从而为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保障。高校教材建设工作者,要明确新形势下高校优秀教材的特征要求,然后针对这些要求,在具体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探索新途径,开发建设一流教材,为培养一流人才服务。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18〕2号)[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810/t20181017_351887.html. 2018-09-17.

[2]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教材管理办法》《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和《普通高等学校教材管理办法》的通知(教材〔2019〕3号)[EB/OL]. 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moe_714/202001/t20200107_414578.html. 2019-12-19.

[3]赵炬明.论新三中心:概念与历史——美国SC本科教学改革研究之一[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03):35-56.

[4]张学鹏.大中小学教材质量评价体系建设研究——基于学段主体差异的视角[J].当代教育科学,2019(08):69-74.

[5]温运城,汪洋.“范式”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影响和启示[J].学理论,2012(19):250-251.

[6]段博原.媒介融合下高校立体化教材的转型升级[J].现代出版,2015(01):33-36.

[7]王磊,倪牟翠,张汉壮.课程与教材融合发展促进一流本科教学建设[J].大学物理,2018,37(10):38-40+65.

[8]邹华.探究性教学与教材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07(05):94-96.

[9]兰莹莹.一体化研发与出版助力高校教学改革——策划“数学文化”的实践与体会[J].传播与版权,2018(04):67-69.

[10]陈琪琳,鲍浩波.高等教育教材出版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思考[J].出版广角,2014(17):78-80.

[11]林金安,吴雪梅,赵晓媛,等.互联网时代教育出版新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编辑,2015(06):9-12.

[责任编辑:周晓燕]

猜你喜欢

科学性特征
抓特征解方程组
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初探
语言艺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注重职校学生职业素养训练的科学性系统性
关于青少年科幻画创作辅导的几点思考
如何为我们的教学语言插上飞翔的翅膀
春天来啦(2则)
抓特征 猜成语
不存在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