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爱国企业家典范 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
2020-10-21徐惠民
徐惠民
2020年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从清末民初的张謇,到抗战时期的卢作孚、陈嘉庚,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荣毅仁、王光英,等等,都是爱国企业家的典范。”清末状元张謇,虽处在中国积贫积弱、外敌环伺的年代,但他砥砺家国情怀、矢志创新创业,勇毅精进、勠力奋斗,深耕家乡南通20多年,兴实业、办教育、建城市,开创了“中国近代第一城”,留下了无比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代江海儿女奋勇拼搏、追梦前行。
学习爱国企业家典范,就要传承和弘扬“士负国家之责”的爱国情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企业家必须对国家、对民族怀有崇高使命感和强烈责任感,把企业发展同国家繁荣、民族兴盛、人民幸福紧密结合在一起,主动为国担当、为国分忧。爱国是张謇贯穿其一生的主线,是其全部实践活动的中心点和出发点。作为深怀爱国之心、报国之志的实业家,张謇以舍我其谁的社会责任感,投身于救国实践之中。他在《垦牧乡志》中表示,“士负国家之责,必自其乡里始”,认为读书人承担报国之责应先从建设家乡、造福桑梓开始。张謇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立足家乡南通,经营地方自治,为此付出了艰辛努力,使南通一跃成为当时全国的模范县,在社会治理、国家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学习张謇等爱国企业家典范,重点要倡导广大企业家始终胸怀产业报国、实业强国的志向,深耕主业、做强企业,共同推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国际竞争力;始终情系家乡、造福桑梓,自觉将企业发展融入“强富美高”新南通建设的生动实践,繁荣家乡经济,致富一方百姓。
学习爱国企业家典范,就要传承和弘扬“独力开辟新路”的创新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企业家要勇于推动生产组织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重视技术研发和人力资本投入,有效调动员工创造力,努力把企业打造成为强大的创新主体。“盖今日为科学发达时代,科学愈进步,则事业愈发展。”张謇以工业、农业为立国之本,深知欲振兴工农业,必须追踪欧美各国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他创新创业数十年。时至今日,人们徜徉于江海大地,仍会不时邂逅张謇所开创的诸多全国之最:中国人创办的第一座公共博物馆、中国第一所民立中等师范学校、中国第一所戏剧学校、中国第一所纺织高等学校、中国第一个农垦股份制企业、中国最早的民营资本集团……众多的全国之最、众多的新生事物,反映出身处文明交汇时代的张謇奋力开风气之先的变革、惟新、创造精神。胡适先生评价张謇为独力开辟了无数新路,做了三十年的开路先锋,造福于一方而影响及于全国。企业家创新活动是推动企业创新发展的关键。学习张謇等爱国企业家典范,重点要倡导广大企业家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自觉做创新发展的探索者、组织者、引领者,加大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的研发与应用推广力度,及时有效解决企业恢复生产、做大做强面临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努力把企业打造成为强大的创新主体,合力推动“南通制造”向“南通创造”华丽转变。
学习爱国企业家典范,就要传承和弘扬“言忠信,行笃敬”的诚信品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人无信不立,企业和企业家更是如此,企业家要做诚信守法的表率,带动全社会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提升。自幼浸润于儒家经典的张謇,对于“诚”“信”自不陌生,曾自述“生平待人坦怀相与,不事机诈”。更为可贵的是,他对于诚信的提倡并未局限于个人道德范畴,而将之与现代企业的经营联系起来。在数十年的实业生涯中,张謇始终注意保持企业的信誉。在大生纱厂二十年纪念会上,他曾发出这样的谆谆告诫:经营之道,胜败无常,往往从一个人的精神和能力,就能看到他的事业发展前景;固然不能认为大生纱厂的成功是一种常态,也不必害怕失败,务必要使本公司信誉不落前二十年之后。张謇深知只有“示人以信用”才能使人乐而从之,实现“昭信义而广招徕”,使企业得到良好发展。从大生纱厂的经营活动来看,张謇的诚信经营已涉及到企业对于消费者的诚信、企业对于银行的诚信、企业对于政府的诚信、企业内部管理的诚信等方面,其诸多举措时至今日仍有借鉴意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法治经济。学习张謇等爱国企业家典范,重点要倡导广大企业家坚守法治意识、契约精神、守约观念,带头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带头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带头遵循市场规则和行业规范,做到依法经营、依法治企、依法维权,在恪守商德、践行商道中强企树人,推动企业发展行稳致远,在诚信南通、法治南通建设中发挥示范作用。
学习爱国企业家典范,就要传承和弘扬“兼济天下苍生”的民本意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企业既有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也有社会责任、道德责任。只有真诚回报社会、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家,才能真正得到社会认可,才是符合时代要求的企业家。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张謇深感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帮助百姓解决生计问题,兴办实业无疑是有效途径之一。他曾说,士大夫有口当述苦人之苦,有手当救穷人之穷,尽自己之所能,为百姓做好事,做实事。面对当年饿殍遍野、民不聊生的社会状况,作为一个步步艰辛走向成功的儒商,张謇既用自己的如椽大笔抒发对民间疾苦的同情,为民生福祉大声疾呼、慷慨陈词,又通过自己的实干苦干为改善民生而不懈努力。他兴实业、办教育、广慈善,造福对象从普通百姓到弱势群体,购置领域从生活物资到文体设施,关注区域从城区市镇到滨海滩涂,多渠道、多层面、全方位改善民众生活,充分体现了为百姓谋福祉、为社会作贡献、为政府担责任的儒家思想,体现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儒商情怀。社会是企业家施展才华的舞台。学习张謇等爱国企业家典范,重点要倡导广大企业家既担负起企业发展之责,又履行好应尽社会责任,稳定就业岗位,关心员工冷暖,守牢安全环保底线,广泛参与公益事业,积极投身美丽南通建设,树好新时代企业家形象。
学习爱国企业家典范,就要传承和弘扬“洞明世界大勢”的开放胸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企业家要立足中国,放眼世界,提高把握国际市场动向和需求特点的能力,提高把握国际规则能力,提高国际市场开拓能力,提高防范国际市场风险能力,带动企业在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中实现更好发展,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作为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先驱者,张謇始终关注着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从世界大势中寻找贫弱的中国、偏狭的南通可能的发展机遇,发现可以借鉴的经验。他一贯主张“办一县事,要有一省之眼光;办一省事,要有一国之眼光;办一国事,要有世界之眼光”。无论是探索实业救国路径,还是引进西方科技文化;无论是规划南通“地方自治”布局、经营乡里村落,还是推动地方产品走向国际,张謇一方面积极吸纳西方的经验和技术,另一方面更以一种通达天下的胸襟、高瞻世界的眼光来把握趋势、超前谋划、创新格局。有多大的视野,就有多大的胸怀。学习张謇等爱国企业家典范,重点要倡导广大企业家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在多重国家战略实施、南通城市能级提升过程中抢抓机遇,在融入苏南对接上海中拓展合作空间,在国内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找准坐标,全面提高开拓两个市场、用好两种资源的能力,带领企业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实现更好发展。
百年通商,源远流长。我们弘扬企业家精神,就不能忘记张謇的奠基意义和典范作用,他是践行“强毅力行、通达天下”通商精神的第一人,身上集中展现了近现代企业家拥有的情怀、风范和气度,是我们全市上下特别是广大企业家需要不断学习的榜样。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将认真学习张謇等爱国企业家典范,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传承并创造更具丰富内涵、时代价值的企业家精神,全面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激励全市上下积极投身全方位融入苏南、全方位对接上海、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征程中,不断开辟“强富美高”新南通建设新境界。
(作者系中共南通市委书记)
责任编辑:段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