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智能化转型 释放发展新动能
2020-10-21郭永海王兴伟陈英武
郭永海 王兴伟 陈英武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强调,要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加快制造业生产方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变革。“十三五”以来,江苏大力推进智能制造发展,已构建起相对健全的政策体系,形成“车间—工厂—区域”的多层级试点示范纵深推进机制,智能制造装备、工业软件、系统解决方案等基础支撑产业快速发展,工业互联网、创新平台、交流合作、宣传引导、金融等生态体系日益完善,智能制造总体发展水平居全国前列。面对新形势,我省需进一步在供给侧能级提升、需求侧拓展应用和生态系统完善等方面同步发力。
近年来,我省大力推进两化融合、装备升级等工作,为智能制造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两化融合总体发展水平得分61.4,居全国第一。全省部分企业两化融合已迈向中级及以上阶段,基础建设、单项应用、综合集成、协同与创新等指标水平均居全国前列。从试点示范成效来看,截至目前,江苏累计获评工信部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项目39个、智能制造示范试点项目19个、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24个,总体数量居全国前列;累计创建省级示范智能车间1055个、示范智能工厂42家、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58家,培育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68家。从智能制造供给侧产业来看,江苏已形成比较完备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链,相关企业超过1100家,拥有南京埃斯顿、江苏亚威、纽威数控等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智能装备骨干企业。从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来看,江苏已形成一批拥有行业特色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已培育认定省级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42家,其中徐工信息汉云获评工信部2019年十大“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
虽然,江苏智能制造已取得较好的成效,但新的问题和挑战也不断显现。主要表现在:一是我省高端智能制造装备及软件有效供给不足,国产化率不高,高精度工业机器人、高端专用装备(产线)、检验检测设备等仍然是以ABB、KUK等外资厂商为主;三维仿真、生产控制和管理运维等高端软件仍以SAP、西门子等为主。二是企业系统和设备集成互通程度相对不高,“信息孤岛”现象普遍存在,整体集成、互联互通水平、数据深度挖掘分析有待提高。三是灵活的智能制造金融供给不足,中小企业智能化改造面临一次性投入大、回收周期长、资金成本高等问题。四是智能制造所需的多学科交叉专业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相对不足。
面对国内外发展新形势,我们要准确把握中央最新精神,紧跟全球智能制造新趋势,从智能制造供给和需求两端入手,实施产业发展、应用普及、生态创新三轮驱动,着力提升我省制造业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引领能力,不断释放智能制造新动能。
以提升供给侧能级为重点,夯实自主可控高端技术装备和软硬件系统产业基础。其一,持续支持智能制造装备企业实施核心技术装备赶超。以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独角兽企业等培育为抓手,支持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智能成套装备(产线)等具有核心竞争力企业联合科研院所及行业上下游企业,持续开展核心技术装备赶超和关键技术攻关。聚焦机械、纺织、医药、食品、新能源等特色优势产业,重点提升急需的智能化专用加工设备、产线及检测系统等供给水平。同时,加大自主可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力度,在实践应用中提升新技术装备的可靠性、稳定性和一致性。其二,支持高端工业软件应用创新。重点突破工业互联网和工控安全软件及面向制造业的信息技术服务等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加快信息安全软件补短板,進一步提升嵌入式软件和工业软件水平,加快推动嵌入式软件、工业软件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创新。其三,打造具有行业话语权的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面向智能单元、智能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等建设需求,支持装备制造企业、自动化工程公司等企业聚焦特定行业,加强团队、装备及软件二次开发、核心工艺库、管理体系等内部能力建设,加快向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型,拓展国内外市场,不断壮大企业实力。
以企业个性需求为牵引,分类指导企业智能制造水平提升和工业互联网应用。一是进一步明确智能制造建设路径。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一代智能制造发展基本范式为指引,以软硬件集成互通、数据共享为重点,深入推进“互联网+制造”发展,实现产品研发网络协同、制造纵向横向集成、服务平台连接交互;以智能化、柔性化能力建设为核心,加强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互联网、5G等应用,重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各环节及其集成,实现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跃升。二是分级分类精准推广普及智能制造。以省级智能制造示范车间、示范工厂、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等建设为抓手,聚焦“设施互联、系统互通、数据互享、产业互融”,支持骨干龙头企业以高级管理系统、柔性装备、系统集成等建设为重点,探索数字化网络化制造、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等新范式,打造细分行业智能制造标杆;支持中小企业以补数字化短板为重点,加快智能化改造步伐。引导流程制造行业,以提高产品全过程管控能力为重点,加快生产方式向智能、安全、绿色发展;引导离散型制造行业,以提高产品生产效率为重点,加快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转变。三是打造一批有行业特色、有竞争优势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围绕先进制造业集群领域,支持龙头企业充分借助数字化建设经验、发挥资源整合优势,联合ICT企业合力打造一批具有行业特色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对内满足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需求,对外为行业提供设备运维、财务管理、资源调配、数据分析等服务。引导有实力的省内装备供应商、互联网企业等加快布局工业互联网,支持现有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快业务拓展和模式升级,更大力度支持中小微企业接入行业互联网平台。
以完善智造生态体系为目标,进一步优化关键要素保障。一是打造一批高水平的智能制造创新(服务)平台。以国家级、省级各类创新中心建设为抓手,支持龙头应用企业、装备供应商、软件供应商、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及科研院所联合,围绕智能制造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和公共服务,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创新(服务)平台,加大现有各类企业级、行业级技术平台的支持力度,提升创新能级。二是建立灵活高效的智能制造金融支持体系。加大智能制造财政支持同时,强化与各类金融机构合作,推广适用于不同企业的“融资、融物、融服务”新金融模式。引导金融机构与工业互联网平台合作,开发出针对性的履约见证、设备租赁外包、流动性服务等专项金融产品和服务,解决企业智能化建设的资金需求。三是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5G、固网“双千兆”宽带网络、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IPv6、卫星互联网基础设施等新一代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或改造,提升现有的超算中心和大数据中心能级,支持有实力的企业谋划建设超大规模人工智能计算与赋能平台。四是构建多层级的智能制造人才队伍。设立省级智能制造高层次人才专项,引进国内外智能制造领军型人才。引导省属高校围绕智能制造需求开设智能制造相关专业,建立多学科交叉的人才培养体系。统一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标准,支持企业与高校建立订单式人才培养机制。鼓励企业加强管理人员、技术骨干等智能制造培训,提升相应技术能力和理论水平。依托各类人才政策,为智能制造专业人才工作、学习、定居、教育等提供有力支持。
(作者单位: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研究院)
责任编辑:陈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