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紫砂壶制作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

2020-10-21刘莉丽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24期
关键词:紫砂壶中华传统

刘莉丽

(青岛市中学综合实践教育中心 山东·青岛 266033)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世代相传经过了数千年沉淀下来的精华,它具有传承性、连续性的特点。紫砂壶是中国特有的手工陶器,经数百年传承与发展,如今已不再仅仅是一件冲茶器皿,而是一件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品,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作为紫砂壶制作课程的任课教师,应在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在一个和谐的审美环境中去学习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神圣和伟大,提高审美情趣,在学习紫砂壶制作技艺的同时,去传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

1 “欣赏”紫砂壶,了解中华传统文化

人们常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兴趣更是学生探索、创新的力量源泉。在教学中,只有引起学生强烈的注意力和极大的学习兴趣,才能发挥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使他们以高昂的情绪主动接受新知识。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讲授紫砂壶制作的第一节课时,教师要搜索大量有关紫砂壶的资料和图片,从紫砂壶所承载的文化、紫砂壶的精、气、神等方面讲解紫砂壶的审美,使学生在欣赏品鉴中,感悟中华文化的魅力,提高学习兴趣。

紫砂壶色泽匀和,表面光滑而毫无突兀。这是紫砂壶深受中国文人喜爱的一点。正如王徽之爱竹、陶渊明爱菊、周敦颐爱莲一样,紫砂壶所拥有的平滑的表面,大度的内在,正是古往今来的文人无限向往的魅力人格。教学中通过鉴赏名家名壶作品,使学生在了解紫砂文化的同时,领悟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

好的紫砂壶,主要看它的“精、气、神”。“精”者是指紫砂壶的工艺、造型、装饰的精美;“气”者指壶的气质内涵;“神”者指壶的神态情趣。一把好壶,以素心素面沟通茶人的心灵,魅力所在让你魂牵梦萦,抚之爱恋,赏之悦目,用之舒心。有人赞叹,紫砂壶:“温润如君子,豪迈如丈夫,风流如词客,丽娴如佳人,葆光如隐士,潇洒如少年……”紫砂壶有一种天成的淳厚、宁静、平淡的特质。

整节课,教师通过一幅幅紫砂壶的图片,一个个紫砂壶的传说故事,把学生领入了紫砂的大门,学生被紫砂文化深深地吸引,一种我要做的强烈欲望油然而生,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又将中华传统文化渗透其中。

2 “制作”紫砂壶,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紫砂壶——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一把紫砂壶不仅是一件饮茶的器皿,它融入了中国原始制陶技术、商周青铜工艺、唐宋书法绘画、明代家具线条的同时,还糅合了舞蹈、诗词、色彩、服饰、雕塑、篆刻、造型等多种艺术形式和文化元素,把中华文化的诸多奥妙之处展现得淋漓尽致。学生在学习紫砂壶制作的同时,既能掌握做壶的技能,又可以从中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将其运用到自己的紫砂壶中,以提升壶的品质和个人的文化品位。

2.1 “静”心,感悟中华美德

静,从青从争。青,初生物之颜色;争,上下两手双向持引,坚持。静者,不受外在滋扰而坚守初生本色、秉持初心。紫砂壶制作所用材料为宜兴紫砂泥,制作过程中,泥料会逐渐变干,制作难度会逐渐加大,学生如果在做壶过程不能静心,壶就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如裂缝、破损等。因此,教师在学生接触紫砂壶制作的第一节课,便提醒学生:要想做好壶,唯有心独静!

青岛二十八中王润同学在学习紫砂壶制作课程后,这样写到:为了做好这把壶,我始终把“静”字铭刻心中,心中有壶,心静如水。通过学习紫砂壶制作,我想,我不仅仅学会了如何做壶,我还学会了如何为人处事。

2.2 “精”心,精益求精

“精”者是指紫砂壶的工艺、造型、装饰的精美。学生制壶,世上独一无二,制作过程教师应培养其精品意识,从注浆成型,到开模制作,每一步都要渗透精心、细心的制作品质,以及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有同学在学习心得中写到:壶是脆弱的,做壶时手要稳,每做一步都要细心、用心,为了不伤到壶,制作时我屏住呼吸,生怕喘气影响手的稳定性。那发亮的壶身、精致的壶盖,不下功夫,怎能成器。

2.3 “经”历,体味文明

学习活动的生命在于经历学习过程,只有亲身经历,才能真正悟到其中的真谛,才能内化为自身的一种素质,一种修养。

青岛五十九中马跃菲同学写到:紫砂壶制作是我国民间传统艺术,我制作的这把壶名字为《雅·竹》,壶的正面刻“雅”字,寓意雅致的意思。壶的背面刻有竹子。“竹”清雅澹泊,许多诗篇都赞颂它的坚韧,它的淡然。我们制作的紫砂壶以最原始的形态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

2.4 “净”心,传承美德

劳动技术教育,不仅仅教会学生会动手,能实践,教学过程中同样需要培养学生树立卫生意识,养成卫生习惯。紫砂壶制作课程,在壶体修整过程,会产生许多泥屑,如果学生没有良好的保洁意识,教室会尘土飞扬,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保洁意识,做到随时清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这种好的习惯,我想会让他们受益终生。

我们的教育不仅仅是教给学生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一种品质。学生在学习紫砂壶制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将紫砂壶的“精、气、神”潜移默化的的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虚怀若谷、宽以待人的君子精神,同时提高学生审美、鉴美的情趣和能力。

猜你喜欢

紫砂壶中华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此时无声胜有声——论紫砂壶“谦德提梁”的创作
大巧若拙,大拙至美——浅谈紫砂壶“供春”的传承与创新
论紫砂壶“洞天福地”的创作
紫砂壶的自然意趣——紫砂壶“怡情”创作漫谈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