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工作过程的《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设计与实施探究

2020-10-21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24期
关键词:圆锥机械加工加工

张 欣

(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徐州 221000)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是机械制造大类的一门专业平台课,主要介绍机械制造的常用方法、切削加工的设备与原理、加工工艺和刀具夹具等实用技术,需要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进行实践操作。为了打破传统的课程思路,本文围绕课程目标,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行业标准为依据,遵循能力本位原则,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结构并进行实施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

1 课程培养目标分析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中岗位群、职业能力的要求和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学习特征,确定本课程的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切削原理和各种零件的加工参数计算方法;掌握各种刀具和工夹量具的使用方法;认识各种机械加工设备,掌握机械加工的方法。

能力目标:能根据零件图选择合适的加工方法,并加工出合格的典型零件;能正确刃磨、选用和安装各种刀具;会正确选用夹具固定工件,量具检测工件。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安全生产意识、质量意识;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和团队协作的能力,养成乐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创新的良好习惯。

2 教学对象剖析

二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能识读零件图和技术要求,但理论基础不扎实,自主学习意识不强;但多数学生喜欢动手操作,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因此要因材施教,激发兴趣,循循善诱,辅助多媒体网络教学手段和现场教学,使学生在边学边做和自主探究中协作学习,共同进步,为后期的数控车/铣工的中高级工技能鉴定打下坚实的基础。

3 课程体系构建

钳工以手动加工为主,是机械加工的基础,从钳工开始安排课程内容,有利于学生对刀具、夹具、定位、基准形成直观认识。在此基础上,通过认识车铣刨磨等机械加工方法,掌握机床操作方法和切削加工工艺。因此将课程内容设计为钳工、车削加工、铣削加工和其他加工四个模块,明确典型的加工任务,将各知识分散在工作任务里,使学生在工作任务实施的过程中,逐步实现新知识的建构和技能的提高。

表1

各模块的项目列表和课时分配如表1所示:

车削加工是机械加工的基础,学生只要掌握车削加工后,会很容易操作其它机床设备。为了便于学生后期顺利通过数控车工的技能鉴定,牢固掌握专业技能,因此将车削加工模块作为本课程的重点模块,分配充足的课时,为学生综合技能提升打牢基础。

由于机电设备中的每个零件都有严格的技术要求,一旦工件不满足技术要求将被定为不合格产品,导致加工的失败,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因此将难点设定为零件加工的质量保证,提供学生的质量控制意识。

4 课程实施过程

课程实施围绕课程目标,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行业标准为依据,遵循能力本位原则,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设计基于工作过程学习情境,以典型工作任务为教学载体,实现教—学—做的有机结合,结合多元化评价方式,实现教学目标。

下面以模块二中的项目三圆锥轴的加工为例,进行具体教学实施过程的说明。

根据课程标准确定本项目的三维目标和重难点。由于圆锥半角的计算是圆锥加工的依据,而通过圆锥加工方法的掌握学生才能完成教学工作任务,因此将这两个内容确定为重点,通过实例计算、视频演示等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突出教学重点。由于圆锥精度要在不断机床调整、试切和测量过程反复进行才能保证,因此针对学生的能力特征,将本内容设定为教学难点。针对圆锥的加工方法,通过强化训练,图示分析,帮助学生掌握根据测量结果调整机床设备的方法,突破教学难点。

表2

该项目的教学过程实施如下表2。

5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探索总结

(1)基于工作过程、实现教学做一体化。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情境,以典型工作任务为教学载体,发挥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将工作领域和学习领域的有效沟通,调动学生的全方位感官投入到教学环节中来,实现教学做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实现综合能力的建构,让知识在应用中得到掌握,技能在练习中得到提高,素养在工作中得到提升。

(2)教法学法多样、场地适时变化、保障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任务驱动法、现场直观教学、教学做一体化、启发式等教学法。学生通过小组协作学习、自主探究、动手操作、理实验证掌握知识点和操作技能。

(3)教学团队深入企业收集难度适中的项目课题,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校本活页配套材料和实习手册,完善了课程教学资源库。

猜你喜欢

圆锥机械加工加工
认识“超加工食品”
后期加工
圆锥摆模型的探究与拓展
圆锥截线与玫瑰线
“圆柱与圆锥”复习指导
计算法在圆锥保持架收缩模组合冲头设计中的应用
菱的简易加工几法
机械加工工艺中的自动化控制探讨
锯床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
机械加工大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