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5年—2019年六安市在校大学生无偿献血者检测结果分析

2020-10-21夏小霞储晓莉徐茂红

实用医药杂志 2020年10期
关键词:无偿献血者不合格率阳性率

夏小霞,徐 锐,储晓莉,杨 亮,徐茂红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自1998年颁布实施以来,我国无偿献血事业取得巨大成就。救死扶伤、奉献爱心的无偿献血善举已为广大民众所接受和推崇。特别是在校大学生作为无偿献血的主要群体之一,对保证临床用血需求、弘扬社会正气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为进一步了解该市在校大学生无偿献血情况,降低血液报废率,保证临床输血的安全,该文对2015年—2019年在校大学生无偿献血者谷丙转氨酶(ALT)、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anti-HCV)、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anti-HIV)、抗梅毒螺旋体抗体(anti-TP)筛查和核酸检测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取2015年—2019年该市在校大学生无偿献血者10844人。所有献血者均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GB18467-2011)》,均经过HBV表面抗原快速筛检及ALT初筛。分析所用数据来源于当地中心血站信息管理系统。

1.2 仪器与试剂全自动生化仪(BS-390)、全自动酶免分析仪(HAMITON FAME24/20,URANUS AE 120)、全自动核酸检测系统(罗氏COBAS s201、上海浩源)、低速冷冻离心机(KDC-2046)。

ALT试剂盒(深圳迈瑞)、免疫四项即HBsAg试剂盒、抗-HCV试剂盒、抗-TP试剂盒、抗-HIV试剂盒(北京万泰、珠海丽珠)。所有试剂均为中国药品生物检定所检验合格产品且都在有效期内使用。

1.3 方法及结果判定ALT检测采用速率法。HBsAg、抗-HCV、抗-TP、抗-HIV首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两种不同厂家的试剂盒同时检测,检测结果一种或两种为阳性的,均作为不合格标本;其中,ELISA检测结果阴性的标本再次采用PCR-荧光法进行HBV DNA、HCV RNA、HIV RNA核酸检测,检测结果为阳性的,判为不合格标本。抗-HIV可疑阳性样本送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确认实验,以检测反馈结果作为阳性与否的依据。

1.4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19.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率[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015年—2019年该市无偿献血人群情况统计2015年—2019年该市无偿献血人数有增加趋势,其中18~25岁及接受高等教育人群低于25~61岁和其他受教育人群,提示开展无偿献血相关宣传工作,提升在校大学生献血率有较大空间(表1)。

2.2 2015年—2019年该市在校大学生无偿献血抗体检测不合格情况2015年—2019年当地在校大学生无偿献血不合格指标由4.26%(88/2065)下降至1.38%(43/3094),呈下降趋势。其中,ALT和HBsAg不合格率占比较高(表2)。

2.3 2015年—2019年该市其他人群无偿献血抗体检测不合格情况2015年—2019年其他人群无偿献血不合格指标由5.68%(1487/26200)下降至3.68%(920/24991),呈下降趋势。其中,ALT、HBsAg、TP不合格率占比较高(表3)。

表1 2015年—2019年该市无偿献血情况统计

表2 2015年—2019年该市在校大学生无偿献血抗体检测不合格情况[例(%)]

表3 2015年—2019年该市其他人群无偿献血抗体检测不合格情况[例(%)]

2.4 2015年—2019年该市在校大学生与其他无偿献血者抗体检测不合格结果比较2015年—2019年当地大学生群体与其他人群血液检测的总不合格率分 别为2.07%(225/10844)和4.21%(5250/124578),χ2=117.3,P<0.05。ALT、TP阳性率比较分别为χ2=136.4,P<0.01;χ2=6.33,P<0.025,具有统计学意义。HBsAg、抗-HCV、抗-HIV相比较分别为χ2=2.07,P>0.05;2=3.34,P>0.05;χ2=1.26,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表4)。

2.5 2015年—2019年该市无偿献血核酸检测不合格情况2015年—2019年该市无偿献血者血液质量应用核酸检测法新增阳性率,特别是其他人群HBV DNA阳性率达0.13%,同时检出少量HCV、HIV阳性标本,提示采取ELISA法联合核酸检测是必要的(表5)。

3 讨论

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一个国家的人口献血率达到1%~3%的水平,才能基本满足本国临床用血需求。结合该市人口数据看,2015年—2019年5年平均献血率仅为0.4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94%[1],尚未达到WHO的预期,更低于世界发达国家的4.54%(丹麦最高为6.7%)[2]。

该研究表1显示,2015年—2019年该市无偿献血人数逐年增加,这与血站加强无偿献血政策宣传以及不断提高献血相关服务密切相关。因此,当地血站应总结经验做法、积极做好无偿献血宣传、拓展无偿献血渠道、建立稳定的献血队伍,以降低无偿献血血液报废率和满足临床用血需求。

从表2、表3数据来看,2015年—2019年该市在校大学生无偿献血人数达10844人,占比8.00%,且有逐年增加趋势,说明在校大学生是无偿献血者重要群体之一。同时,在校大学生血液质量不合格率较低,ALT、HBsAg、TP和HIV的不合格率1.01%、0.59%、0.26%、0.00%分别低于其他人群的2.94%、0.71%、0.42%和0.02%。表4显示,该市在校大学生血液质量明显优于其他人群,特别是ALT、TP阳性率显著低于其他人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影响在校大学生血液质量不合格的主要因素是ALT和HBsAg,其次是TP和HCV。AL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血清ALT水平升高是反映肝细胞受损的常用指标。ALT易受肝病、服用药物、剧烈运动、劳累、油腻食品等影响而升高[3]。该研究提示ALT水平升高是导致该市在校大学生无偿献血血液报废的首要原因,可能与献血前过度劳累、激烈运动、不合理饮食等有关。因此,加强献血前相关知识普及和教育显得尤为重要。HBsAg是HBV病原体感染的标志物,因我国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人群较多,这是导致血液报废常见原因之一。

HCV主要以血液制品、吸毒、针刺等为主要传播途径,诱发肝硬化、肝癌,严重危及患者生命[4]。该研究显示,该市在校大学生HCV阳性率达0.21%,与我国一般人群HCV感染率为0.43%的报道相符[5],提示严把血液质量控制关、提高临床用血安全至关重要。TP、HIV主要传播途径为性接触传播,大学生群体性生理趋于成熟、对性存在好奇和渴望,加之社会多元文化影响,高校学生成为TP和HIV感染和传播的易感人群。该研究发现,该市在校大学生TP的阳性率达0.26%,危害了部分青年学生身心健康和临床用血安全,需引起相关部门重视和采取措施。

表4 2015年—2019年该市在校大学生与其他无偿献血者抗体检测不合格结果比较[例(%)]

表5 2015年—2019年该市无偿献血核酸检测不合格情况[例(%)]

综上所述,该市在校大学生是无偿献血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总体无偿献血不合格率低于其他献血者、血液质量较优,但血液质量筛查工作仍需高度重视。为做好无偿献血宣传工作和保证临床用血安全,建议:(1)定期走进校园。宣传和普及血液安全的相关知识、无偿献血政策;进行健康教育,日常适当运动、清淡饮食、生活规律、避免过度劳累等。(2)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做好献血前的初筛实验,尤其是ALT和HBsAg项目。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以及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试剂,初筛出ALT和HBsAg阳性的献血者,从而降低因献血后检测阳性的报废率。(3)献血后回访。通过手机短信表达感谢和告知血液检测结果、献血者联谊等活动,保证稳定的献血率和血液质量。

猜你喜欢

无偿献血者不合格率阳性率
采集部位及送检模式对提高血培养阳性率的分析*
破伤风抗毒素复温时间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的影响
视频宣教结合回授法对肺结核患者病原学阳性率的影响
破伤风抗毒素复温时间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的影响
在自愿无偿献血者招募活动中做好防治艾滋病宣传的讨论
食品安全抽检超223万批次
太原市无偿献血者临床用血费用实现“直接减免”
用血费用直接减免彰显公平正义
60%网上商城成为服装质量问题的重灾区
上海工商抽检 京东天猫1号店等集体“沦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