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传统戏曲的传承与创新
——以南昌采茶戏为例
2020-10-21傅涌
傅 涌
传统戏曲是我国文化的瑰宝,但目前传统戏曲的发展遇到了不少瓶颈,这些瓶颈是阻碍新时代文艺工作发展的突出问题,也是当代传统戏曲应该着力解决的问题。面对时代的不断发展,不少传统戏曲剧团没有积极做出改变,没有与新时代进行对话,而是出现了自娱自乐、自言自语、闭门造车的现象;同时又有一些传统戏曲剧团出现了以洋为尊、以洋为美、唯洋是从的现象,不自觉地掉入创新的怪圈。因此,如何在传承传统的同时兼顾创新,是当前传统戏曲工作者应该考虑的问题。
一、传统戏曲的发展现状
(一)传统戏曲线下演出场次多,但演出效益低
虽然总体而言我国演出市场欣欣向荣、一片向好,但是传统戏曲的发展情况却不容乐观。据调查统计数据显示,其他演艺活动如演唱会、音乐剧等演出场次数量的增加,进一步压缩了传统戏曲的市场份额。由此可见,随着文化市场日益开放,全球范围内的文化交流活动日益频繁,可供观众选择的剧目层出不穷,传统戏曲的吸引力与其他演艺活动相比,并不具有太大的竞争力。南昌采茶戏的情况也是如此。南昌采茶剧团每年演出超过百场,但形式多为基层公益演出、指令性演出和无偿交流演出,缺乏艺术节演出、租场演出、交换演出季和演出商邀请等其他演出形式,演出效益较低。在文化市场日趋市场化的今天,显然不具备竞争优势。
(二)传统戏曲线上发展迅猛,入驻短视频和直播平台
随着无线互联网提速降费、智能手机的普及与升级、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以及人们精神需求的不断提高,短视频和直播平台应运而生,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密切相关的一部分。与此同时,短视频和直播平台不断赋能各行各业。值得一提的是,短视频和直播平台也日益成为了传统戏曲文化传播与传承的载体,各大剧团和民间爱好者纷纷入驻线上平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扛起了戏迷的大旗。2019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快手平台上新增的传统戏曲类视频中视频播放量最多的是京剧,作者数达到了158万;平均观看量最高的是豫剧,作者数超过2万。由此可见,传统戏曲线上发展十分迅猛,短视频和直播平台正在打造传统戏曲新生态,助推传统戏曲线上传播的新发展。令人遗憾的是,南昌采茶剧并没有抓住这一机遇,南昌采茶剧团的所有演出仍然停留在线下,在追求数字化、交互化的今天,对该剧种的发展、传承和创新十分不利。
二、传统曲的现存问题
(一)传统戏曲内容与形式不贴合人民生活
传统戏曲的剧目通常较为固定,剧团拥有一批自身的经典剧目,并且将这些经典剧目当作剧团的常演剧目,不注重创新。然而,许多经典剧目的内容只有在特定时期的政治语境之下才能够被理解,一旦脱离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剧目的生命力就大不如前。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传统戏曲的许多剧目已经无法起到记录时代、反映时代的作用。以南昌采茶戏为例,最初的南昌采茶戏剧目讲述的大多是农民劳作、反抗剥削的故事,如《攀笋》《卖棉纱》《撇芥菜》等。这样的主题虽然有意义,但与现代人民的生活相差甚远,年轻一代的观众更加无法难理解剧目背后所蕴含的深层含义。
(二)传统戏曲营销力量薄弱,尚未形成品牌效应
根据调查统计数据显示,当下传统戏曲的主要受众并非以老年人、低学历的观众为主,而是具有较高学历的年轻人和中年人,广大人民群众对传统戏曲的接纳度也并不低。但是,相当一部分传统戏曲剧团仍然把老年人和低学历的观众作为自身的目标受众,缺乏有效的营销传播手段,如制作节目册、灯箱广告等,更不用说利用短视频、直播等新型互联网平台。以南昌采茶戏为例,乡间田头自然是南昌采茶戏的重要阵地,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他市场就不重要了。由于剧团缺乏营销传播意识,在其他传统戏曲纷纷入驻抖音、快手等平台时,依旧将乡间田头作为南昌采茶戏最重要的演出阵地,导致它的演出市场始终没有真正被打开。
(三)传统戏曲剧团凭借经验进行管理,缺乏科学的管理思维
在我国,传统戏曲剧团通常没有职业经理人。大多数剧团的负责人都是从基层演员做起,虽然业务能力强,但是缺乏科学、系统的管理思维,仅仅凭借自身的经验进行管理。剧团的管理工作是复杂的,不仅涉及演出创作,而且涉及财务机制、用人机制、分配机制、运营机制和发展机制,这些都需要具有专业管理知识的人才能做到,而传统戏曲的院团长很少具备这些能力。以南昌采茶戏为例,南昌采茶剧团在近年起才开始招收大专院校的专业人才,数量也不过十几名而已,管理队伍的专业化程度亟待提升。
三、南昌采茶戏的传承与创新策略
(一)以受众为导向,兼顾传承创新
强化以受众为导向的创作意识,在传承经典剧目的同时,加大创新力度,形成从新创剧目,到常演剧目,到保留剧目,再到经典剧目的发展流程,延长作品的生命力。在创新的过程中,编导和编剧不能闭门造车,应该深入人民、扎根生活,丰富剧目的题材,务必保证创作题材与人民的生活和情感的血肉联系,避免使剧目成为限时的应景制作。目前,南昌采茶戏已经在创作剧目时注意到了这一点,在兼顾传承经典剧目的同时,积极结合新时代的特色进行剧目创作。《花轿记》《鸣冤记》《辜家记》《南瓜记》等经典剧目由于拥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仍然被保留,与此同时,南昌采茶戏在保留艺术风格和剧目特色的基础上,将《郝仁好事》《三家坪》等现代故事融入传统戏曲中,丰富了传统戏曲的表现内容,更加贴近人民的生活。
(二)注重营销传播,形成品牌效应
传统戏曲剧团应该清晰地意识到:内容是戏曲发展的关键,营销是戏曲发展的重点。只有在保证演出质量的基础上,不断强化营销传播方案,打造出不可替代的演出品牌,建立起长效的激励机制,才能使传统戏曲接触到更多的受众,占领更广的市场。而在短视频与直播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传统戏曲剧团也应该顺应这一发展趋势,让互联网为自身赋能,突破传播屏障,拓展市场。以南昌采茶戏为例,在京剧、豫剧等传统戏曲剧团已经入驻快手等平台的情况下,南昌采茶戏剧团也应积极入驻该类短视频与直播平台,与其他传统戏曲剧团共同打造文艺传播矩阵,积极搭建线上线下文艺演出互动平台,打造文艺品牌,实现优质文化资源的线上转换和持续输出。例如,剧团可以以较高的频率发布短视频,依托平台的算法接触到广大的潜在受众,使对南昌采茶戏有兴趣又没有机会在线下欣赏的人能够随时随地接触到这一优秀的传统剧种。剧团还可以结合各大节日进行直播活动,通过作品推广、直播预热、直播推广等多个渠道集合宣发,打造与提升南昌采茶戏剧团的品牌影响力。
(三)重视戏曲教育,储备人才力量
南昌采茶戏剧团可以与艺术院校进行人才培养合作,吸引毕业学生来剧团就业,一方面保障了学生的就业,能够吸引到更多的人才;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剧团增加专业力量。另外,南昌采茶戏剧团应该加强在岗演职人员的专业素养,除了定期进行业务培训外,可以选派一些优秀人才进行学历深造,提升管理水平。同时,南昌采茶戏剧团可以依托各大短视频和直播平台的付费课堂专区,开设艺术讲堂,以专家视野和育人情怀面向公众尤其是青少年普及南昌采茶戏知识,培养更多潜在的受众和未来的人才。
(四)加强政府扶持,发挥市场力量
南昌采茶戏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其他商业产品不同,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点,属于经济学中“公共产品”的范畴。因此,采茶戏等传统戏曲必须由政府等公共部门提供,否则将会引起市场失灵。从这个角度而言,一方面国家有必要发挥艺术基金对南昌采茶戏传承与创新的引导、推动与扶持作用,进行更为精准的“扶贫”;另一方面南昌采茶戏剧团自身也应该积极主动地向外寻求社会资金,通过民间基金会、节庆活动等渠道开源,推出无愧于人民和时代的艺术创作。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传统戏曲剧团无需自行创收。传统戏曲剧团也应该发挥市场力量,通过各种商业活动,增加自身的收入。南昌采茶戏可以通过开通直播打赏、开设付费课程、制作节目册、制作相关“文创”纪念品、吸引赞助商等手段,以获得更多的资金。
四、结 语
传统戏曲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宝贵的历史文化和广大人民的集体记忆。在目前传统戏曲发展不容乐观的情况下,各大剧团应该积极主动地做出改变,坚持以受众为导向,兼顾传承创新;重营销传播,向演出要效益;重视戏曲教育,储备人才力量;加强政府扶持,发挥市场力量。总之,只有怀抱着开放的心态,坚持科学的发展道路,去芜存精、融会贯通,传统戏曲剧团才能不断推陈出新,带来无愧于人民和时代的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