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民同招”落地,民办学校何去何从

2020-10-21文/徐

北方人 2020年18期
关键词:民办学校公办生源

文/徐 天

林叶从没考虑过,要让儿子去读家门口的对口公办初中,用他的话说,“学校太差了,小区附近的学生都跑了,大家要么去考民办,要么买学区房。”

不过,学区房不在他的考虑之中。在上海一所大学任教的林叶,认为中考、高考、就业都需要竞争,应早早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幼升小有点早,他们直接给儿子报了家门口的公办小学。理想状态中,孩子应该在小升初时参与竞争。

今年必须“不折不扣地落实”

上海市在今年3月公布的《2020年本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打乱了林叶一家的计划。意见指出,严禁以各类考试、竞赛、培训成绩或证书等作为招生依据,不得以面试、测评等名义选拔学生。并且,一旦民办学校的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由各区组织实施电脑随机录取。

2018年,上海宣布当年在幼升小阶段,实施公民办校的同步招生,简称“公民同招”,包括统一入学信息登记、同步网上报名公办小学或民办小学、同步进行公办小学第一批验证和民办小学面谈等环节。“公民同招,摇号入学”近期在全国范围内推开,各地做法大致相同。

最大的变数隐身在这一新政背后。如果孩子选择报名民办校,但在面谈后未被录取,他可以进入公办校,但极大的一种可能是,根据“本市户籍人户一致优先、同类排序靠后”的原则,孩子会被统筹去区内排名靠后的公办校。

2019年3月,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首次提出,要进行公民同招。政策的升格是在当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指出,“严禁以各类考试、竞赛、培训成绩或证书证明等作为招生依据,不得以面试、评测等名义选拔学生。

此后,国内各省市陆续出台规定,明确2020年义务教育阶段招生时,要落实该政策。2019年末,教育部基教司司长吕玉刚在新闻发布会上说,教育部已经给各省下发“军令状”,这一政策今年必须“不折不扣地研究并落实,不合理的现象必须改过来。”

民办校热过了头

“圈地抢生源”的现象已存在多年,教育资源发达的上海,这一问题尤其凸显。

上海是鼓励民间资本办学最早的城市之一。1992年,市场经济体制确立,改革前沿的上海,居民对下一代的教育有着迫切的需求。但公立学校往往“铁板一块”,改革难以突破。这种情况下,享受着公立资源,却能由学校自主管理、自筹经费的公立转制学校,成为教育改革的阵地,释放了政府的一部分压力。

为了给各个公立转制学校打响牌子,几位有着多年工作经验、接近退休年龄的资深校长,被各区教育局邀请去这些学校担任校长。几年内,许多公立转制学校都因办学自由度较大,在课程设置、教材编排、教学形式改革方面形成了各自的体系和特色,吸引了大量家长前来报名。

2004年,国家发布《民办教育促进法》,公立转制学校必须明晰产权,选择成为公办还是民办。此时,民办学校生源的优先挑选原则依然没有改变,但已受到了限制。2000年前后,招生笔试取消。2003年前后,有学科类倾向的面试改为面谈。上海市教委要求各民办学校上报面谈试题,校长须签字承诺,一旦发现面谈中有学科类倾向,校长将被问责。

上海的公办小学也分几类。上海某区教育主管部门人士介绍,第一类,生源有保证,学校不断接任务、不断研究,不比民办小学差;第二类小学稍差一些,排名中等;第三类小学则比较弱,因划片原因,生源不好,久而久之,只做保底。想要推动最后这类小学的改革很难,它们往往陷入恶性循环,招不到好学生,招不来好老师。

民办学校将何去何从

面对这一由体制、政策和历史形成的复杂局面,为了维持公办、民办校良性的平衡与生态,解决学校之间的“掐尖”问题,教育主管部门从生源上破题。这是公民同招政策的由来。

从已经结束的上海来看,生源的数量变化是显性的。今年有11.9%的民办小学、22.73%的民办中学正好招满或没有招满。浙江省杭州市的变化更为明显,今年65所招生的民办初中,只有24所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数。

公民同招,短期内给学生、公办校、民办校带来的影响都是显著的。对学生来说,电脑派位使得他们无需三四岁就过早地奔走于各类补习班,经历拔苗助长的童年。

生源的焦虑是民办校当前面临的首要难题。上海市特级校长赵国弟说,学校里有各种各样的学生,才是正常生态。教育正处于大变革之际,民办校不应该再依赖于好的生源和成熟的应试教育路径,而应用几年的时间,探索如何认识孩子,如何打磨课程的饱满度,再次给其他学校树立标杆、走在前面。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指出,对一些实力不足的民办校来说,少招几个班,着力提升教学质量,恐怕是解决之道。不过,民办校的每一个生源都意味着一份办学经费,这也是民办校极为重视生源的重要原因,它们需要依靠学费实现学校的平稳运行。

直到2016年,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校才拥有和公办校同等的公用经费保障,即生均公用经费。中央确定的基准定额为普通小学每生每年650元,普通初中每生每年850元。上海市的标准提高了一倍,当年给民办学校的生均经费补贴为小学每生每年1600元,中学每生每年1800元。

但这笔钱对民办校每生每年数万元的收费标准来说,可谓杯水车薪。内部人士透露,中国某一线城市拨给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办校,每年每人数万元,而这笔钱,民办学校是领不到的。在储朝晖看来,这是在实施公民同招之余,急需解决的不平等问题。“不能只谈义务,不谈权利”。他认为,现在,需要将招生的公正平等转向为更加系统、多角度的公正平等,“让学生、社会受益,而不是让公办校受益”。

猜你喜欢

民办学校公办生源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亚运城再添一所公办学校! 广铁一中天峰中学落成启用
益阳:推进公办幼儿园建设
全国近两成学生在民办学校就读
广西:民办校可由营利性转非营利性
神数据
四川成都:民办学校党建工作推进会
两类生源高职生的比较及对教育教学的启示①
公办中小学不能成为平庸教育的代名词
民办教育促进法修正案获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