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派乡村振兴鱼台服务队工作纪实
2020-10-20丁爱波
丁爱波
村里建起了CBD
提起CBD,城市人或许会有更多的感受。但在农村建设一座CBD,意味着什么?这种听起来就高大上的项目又能给村里带来什么?
时间回到2019年12月28日。那天,鱼台县鱼城镇前蒋村,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村民们呼朋引伴、奔走相告,这是前蒋村建设的“乡村CBD”正式投入使用的日子。
站在前蒋村新建成的乡村CBD前,最亮眼的便是门口的玻璃屋,那是供老人们使用的日间照料中心和活动室。所有房屋空间尽可能实现一地多用,整个日间照料中心把图书阅览室、日光浴、娱乐休闲半开放集合起来。旁边是紧凑设计的便民服务中心,所有村里的政事民需都能一站式办结。除了这些在农村党群服务中心常见的功能外,乡村CBD还创新注入了超市、食堂、卫生所、啤酒屋、电商中心等商业、康养和娱乐元素,超过70%用于商业和公益运营。
前蒋村党支部书记蒋高峰告诉记者,乡村“CBD”建筑面积有2000多平方米,被划分为党建区、民生区和商务区,其中超过70%用于商业和公益运营,并采取了节能环保的地源热泵系统,可满足冬季供暖、夏季制冷需求。
之前在城市里才能见到的“CBD”,为何前蒋村也要建?蒋高峰说:“没有服务队的帮扶,就没有这个‘CBD。”
蒋高峰所说的服务队,便是省派乡村振兴鱼台服务队,负责帮扶包括前蒋在内的5个村。“现在很多农村都建起了党群服务中心,虽方便了群众办事,但村民去的次数不多,使用效率不高,实在有点可惜。”服务队在走访调研中发现。
“城市里有中央商务区,既聚人氣又聚财气,能否在农村也打造一个村民去得勤的乡村‘CBD?” 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副局长、省派乡村振兴鱼台服务队队长刘祥元说。
“过去农村消费‘油盐酱醋靠个体,日常用品赶大集,大件商品跑县里,我们就是想在有效满足村民消费需求的同时改变这种现状。”刘祥元介绍。经过服务队和村“两委”班子多次论证,大家一致同意建设,地点选在了村东头的空闲地。
“建设一个‘乡村CBD,重聚人气。”刘祥元回忆道,当初刚进村时就看好了那六七亩地。“CBD,这是一个最早从西方国家传来的东西,是城里人政府管理与商业服务集中在一块的意思。我们初始目的,就是要聚焦组织振兴,打造一个党建与民生的新高地,要帮扶群众所需、回应群众关切。”
地点选好了,资金也在服务队各方的协调下到位了,剩下的建设施工细节也让服务队“操碎了心”。刘祥元与前蒋村帮扶组隋海波、张毓烜两位队员一道,几乎每天到工地现场,实施实地监工。他们绞尽脑汁,硬是设计出了40余项功能:两委办公、值班安全、党史党建、村史民誉、村民议事、党员活动、文明实践、儒家讲堂、乡村培训、科技普及、普法教育、会员之家、民生服务;阳光电影、图书阅览、小微课桌、小微课堂、棋牌娱乐、文化健身、乡村戏台、林荫休闲、口袋公园、花园庭院、农业公园、公共厕所;红白理事、看病打针、养老食堂、待客餐厅、安全饮水、地温空调、民俗记忆;超市购物、卫生洗浴、乡村电商、乡村快递、乡村就业、乡村创客、冷储基地、大蒜加工、乡村酒坊……特别是浅层地温能调查与成果转化项目在鱼台县落地实施,前蒋乡村CBD由此成为全省首个村庄示范工程,解决了最环保型的供暖制冷,对清洁能源利用、优化生活方式、促进生态振兴有重要意义,是省派乡村振兴鱼台服务队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上的积极探索实践。
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副局长、省派乡村振兴鱼台服务队队长刘祥元(左一),鱼台县委书记董波(左三)调研帮扶村产业项目。
杨邵村
值得一提的是,刚刚落成不久的CBD乡村学院便迎来了它的首批学员。2019年12月5日,前蒋乡村CBD乡村学院在家门口承办了鱼台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的首批乡村振兴培训班,培训主题为“新型农民就业技能”,培训内容涵盖了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从创业意识、创业计划、法律知识、安全意识等理论知识培训扩展到面点制作、烹饪、营养配餐、食品安全等技能培训。
“这是政府致力乡村振兴的具体行动,也是乡村承接举办、村民不出家门接受教育便利的实践探索。”刘祥元指出,CBD设计遵循的原则之一就是功能复合集聚化,体现在乡村学院上就是同时满足两委议事、村民议事、党员活动、人才培训、新时代文明实践、儒家讲堂、会员之家等若干功能。
前蒋乡村CBD或许还蕴含孕育着更多的东西。刘祥元还向记者透露,他一直在思考着两个问题:尝试聚合乡村振兴全要素,协同推进产业、人才、生态、文化、组织振兴,防止割裂内在联系;引申供给侧改革思维,满足农村现实需求,引导超前性需求,复制城市元素落地农村,塑造类城市功能体系,实现城市与农村各安其域,城乡同频共振……
从桃花节到无花果
200亩桃树,85亩无花果,鱼城镇杨邵村就坐落在这片郁郁葱葱的果林之中。邱臣光已在这里“驻扎”了近两年。
走进杨邵村,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水泥村道、规划统一的靓丽民居、别具特色的文化墙、清新优美的自然环境,一个生机勃勃的美丽乡村正迅速崛起。
时间回到2018年9月,在省水利厅工作的邱臣光报名参加乡村振兴服务队,来到了鱼台县鱼城镇。不给组织丢脸,不给组织添乱,不让乡亲失望,这是邱臣光作为服务队队员向鱼城镇全镇村民做出的庄严承诺。
入驻近两年来,他始终坚守在乡村振兴的第一线,大到项目产业规划,小到上街打扫卫生,大事小事都能见到他忙碌的身影。
鱼城镇杨邵村村民董香云告诉记者:他经常骑着电动车来村里,跟庄上的人都打成了一片,当成自己家一样。谁家有点儿大事小事,他都“摸”得很清楚。
杨邵村是邱臣光的帮扶村,这个村在鱼台县乡村振兴战略图谱中占据了重要位置。“鱼台县提出的一个工作思路是‘突破鱼城,乡村振兴,杨邵村又是突破鱼城的关键点,是整个鱼台乡村振兴的桥头堡。”
杨邵村是个种桃大村,村里最老的一棵桃树已有70多年历史。来到杨邵村后,邱臣光就把随时随地推介“杨邵桃”作为了自己的一个工作日常。“杨邵村的桃与别处不同,口感特别好,对水土要求也很高,出了这个村,稍微远一点儿,再种同样品种的桃树,口感就会差很多。”
2017年,鱼台县首届桃花节在杨邵村开幕,以桃为核心主题的民俗旅游项目初见雏形。2018年,乡村振兴服务队到来后,继续深耕桃花节文旅项目,围绕“自在鱼城,最美桃花源”的主题,兴建了观景台,又在这片景区中建设了一座乡村振兴展览馆。
和很多村一样,杨邵村里的年轻人不多,大都外出打工,村里剩下不少闲置的房子。这些房子如何依托景区进行开发,发挥它们的最大价值,服务队花了不少心思。
经过走访调研后,服务队决定为该村上马民宿项目,补足景区吃住玩中“住”的这个短板。
打造民宿,资金从哪儿来?邱臣光跑前忙后,从济宁市委宣传部争取了25万资金。资金如何用?服务队在村中选了7座小院,每座小院向住戶每年支付2000元的租金,之后又重新设计、装修,等这一切完成后,这7间民宿便成为了村集体的财产,由村集体统一管理运营,产生的收益也主要用于帮扶村里的失能老人和五保户。
硬件设施完善后,服务队调动各方面资源、关系,继续向社会各界推介杨邵桃花源景区。2020年3月,在服务队的帮扶下,杨邵村“自在鱼城最美桃花源”项目被省农业农村厅和省文旅厅授予了“齐鲁美丽田园”称号。
在服务队和县、镇两级政府的推动建设下,杨邵村桃花源景区已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度假地,2019年桃花节期间,杨邵村桃花源景区一周游客超过了15万人。
众多的游客为杨邵村村民带来了丰厚的收入,但同时,村集体资产薄弱的现实也一直制约着杨邵村的长远发展。
为了做大村集体产业,服务队进驻后,协助村两委、镇包村干部,研判现状,创新路径,决定重组农业合作社,发展壮大无花果生产、加工、贸易,打造该村“新六产”。
“我们前期到威海市和济宁嘉祥区进行了大量的考察调研,感觉无花果作为一个功能性水果,比较有市场潜力,由此,我们决定把无花果产业作为破解村集体产业薄弱的一个突破口,一共规划、打造了85亩。”
2019年,杨邵村注册成立济宁惠阳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公司采用党建+合作社的方式,发展无花果产业。
鱼城镇杨邵村党支部书记邵士启向记者解释了公司的“股权结构”:“服务队帮着注入五六十万资金,占出资额的51%,这个注资属于村集体收入,合作社占49%的股份,这样总共投资了209万,这样咱的产业就治起来了。”据估算,在服务队到来后,村集体收入已经突破了40万元。
果树栽种后,销售问题如何解决?邱臣光告诉记者,公司把无花果项目与杨邵旅游产业与节会经济相关联,引进电商、旅行社、银行网络,形成了鲜果直销、观光采摘、电商物流多模式营销格局。
同时,为了拓展无花果的附加值,服务队又协调资金,购买了两台烘干设备。这些烘干设备不但可以用于无花果的烘干加工,辣椒等农产品也可借此烘干、储存,由此实现了三产融合、多业并进的发展格局。
2019年夏天,杨邵村第一批无花果刚刚上市,便迎来了10元/斤而供不应求的喜人开局。“今明两年进入盛果期后,产量可达25万斤,仅此一项,预估集体经济收入可实现35万元。”杨邵村党支部书记邵士启说。
“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目的就是通过清查和盘活土地、林地、河塘等村集体经济资产和资源,明确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工作思路,提高村级集体经济资产和资源利用效率,实现村集体经济资产和资源保值增值。通过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夯实村集体的物质基础,提升杨邵村集体产业的输血造血功能,最终提高村两委为民办实事的实力和为群众服务的水平。”省派乡村振兴鱼台服务队队长刘祥元说。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杨邵村的带动下,周边村的农户也开始种植无花果,规模已有300余亩,可以预见的是,在桃花节的带动下,鱼城镇的林下经济、观光采摘等旅游延伸产业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
一条棉被的诞生与未来
不止是在杨邵村,鱼城镇湾里村的集体产业同样搞得风生水起。
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副局长、省派乡村振兴鱼台服务队队长刘祥元,济宁技师学院党委书记贺永红(左二)、鱼台县委书记董波视察湾里村巧嫂被业工坊。
2019年6月,记者到访湾里村巧嫂被业工坊时,省派乡村振兴鱼台服务队队员田家硕,正手把手地教公司销售经理杨慎航注册淘宝网店。
济宁市文联、济宁市书法家协会庆“七一”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活动暨鱼台县文艺创作基地揭牌仪式在鱼台县鱼城镇杨邵村举行。
▲服务队协助鱼台职业中专进行新型农民职业培训。图为鱼台职业中专向服务队送锦旗。
服务队队员和群众一起清扫大街卫生。
巧嫂被业工坊是省派乡村振兴鱼台服务队驻湾里村以来,扶持发展的第一项集体控股产业,主要进行棉被加工。在此之前,村两委对集体经济仅有一个模糊的概念,更不知道该发展哪种产业。服务队驻村以来,多方走访、调研、考察,终于有了眉目。
“我们调研中发现,这边的棉花,亩产是600多斤,种植规模也比较大,有千亩,质量品质都比较上乘,我们就想通过这个棉花来做一些文章。”田家硕说。
通过走访周边乡镇、县、市,服务队深入了解当地棉花生产、加工情况,并到滨州惠民县学习棉被产业生产模式与经验,终于在2018年12月,巧嫂被业工坊初具雏形。企业采用“村集体+公司”的模式运营,服务队划拨专项资金30万元,占股51%,实现了集体控股。
“如何打开销路,是我们当时面对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面对这个问题,我们服务队本着‘扶上马,送一程这么一个态度,扶上马就是先去帮他们把这个平台搭建起来,帮他们把这个订单找好,然后再通过他们自身的努力去把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田家硕说。
为了让巧嫂被业尽快投入生产,提高影响力和知名度,服务队瞄准了需求量大、持续采购的团体用户——济宁技师学院。由于缺乏棉被销售经验,对招投标流程不熟悉,服务队与公司负责人多次往返济宁技师学院,与采购人员交流,与学生交流,并去学生公寓实地查看,根据需要优化产品,并提供质量检测报告。通过3个月的努力,终于拿下第一批550套的订单。
厂子建起来了,后续的管理也至关重要。服务队调研发现,很多村集体经济产业无法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缺乏企业精神,缺乏规范化管理、制度化管理,为解决这个难题,他们做了大量工作。
“针对这个情况,我们多次召开股东大会,多次与村民工人进行交流,就比如契约精神,比如我们这个服务意识,这样能够提升他们自己的思想水平,其次呢,我们还制定了一个详细的制度章程,就比如我们的经营制度,然后我們的管理制度,我们的财务和我们的纪律制度,通过制定这些制度来规范他们的行为。”
自今年3月份接单生产以来,巧嫂被业工坊棉被销量已经突破15000条,销售金额突破200万元,集体经济收入已超过10万元,为村民提供了15个就业机会。
湾里村村民李美霞是这里的员工,对她而言,这里上班方便,有时间照顾老人和孩子,收入也挺可观,“一天100多块钱。”
看起来一切都在蒸蒸日上,服务队却不敢掉以轻心。他们的派驻期限是两年,如果两年后他们离开了,村民们如何去维护住现有的一个客户群体?如何去开拓新的客户?这是比较棘手的一个问题。
为了提高股东的责任意识与主人翁意识,服务队经常把他们召集到一起,为公司发展建言献策。为了公司的持久性发展,服务队制定了线上线下、团体零售相结合的销售策略,不仅开拓团体客户,也发动自身资源去宣传产品,带动辐射周边,开拓零单市场。服务队还在村里寻找年轻人,培养电商人才,打通网络销售渠道。集体产业做好了,村里环境与基础设施也更好了。
湾里村党支部书记王秀花告诉记者:“在省服务队的帮助下,我们湾里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村两委,以后要继续带领村民发家致富,把我们湾里村建设的更好,让老百姓过上更幸福的日子。”
五大振兴的实施路径
服务队在鱼台县的服务实绩实效,远不止于此。服务队副队长许秋生从乡村振兴五大振兴的层面对服务队近两年来的工作做了一个总结。
资源发掘,致力培育乡村振兴新动能实现重大突破。地热温泉历经磨难,钻获68.5℃高温、高品质温泉水;浅层地温能响应国家蓝天保卫战与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完成成果转化示范工程2处,开发利用实现突破;协调鱼城镇重大项目,争取可用资金3.8亿元。
产业引领,强力培植集体经济骨髓实现快速突破。坚持一村一策,谋划一村一品,设立一村一企。湾里村巧嫂被业工坊迅速成长,村集体经济收入目标50万元;前蒋村复合产业群效益初显,村集体经济收入目标50万元;马莪村旅游农业升级前进,村集体经济收入目标40万元;东南村趟出服装来料加工路,村集体经济收入目标20万元;杨邵村无花果产业开拓道路,村集体经济收入目标20万元;农业生产持续增收,特色农产广域推介。
组织聚气,努力建强阵地汇聚乡村振兴要素实现大突破。前蒋乡村CBD引领乡村振兴,中东南村党群服务中心已竣工投入使用,湾里村党群服务中心即将竣工投入使用,马莪村党群服务中心改造提升基本完成。建设过硬党支部,提高软环境,提升为民服务。
民生为本,聚力提升生态设施环境。民生设施提档升级,东南村投资近百万元,完成村内“三路一胡同”道路改建。湾里村投资120万元整治村内道路、排水沟,打造村内广场。前蒋村获批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争取协调拓宽进村路。杨邵村桃花源获省农业农村厅和省文化旅游厅授予的齐鲁美丽田园称号。马莪村入选山东省美丽乡村和美丽村居省级示范。
人才奠基,汇力各方形成发展助推力量。建立外来人员返乡、返智、返资创业和支持创业平台与机制,畅通人才振兴渠道。前蒋村在外人员捐助资金、物品总价值20万元,东南村疫情防控期间80余人次捐赠防疫物资,马莪村自发捐赠1.6万元用于村内疫情防控;协调各方社会资源支持乡村振兴;建立后备力量梯队,在五个帮扶村挖掘后备干部加强培养,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近100名。
文化铸魂,着力培育主流文化新风。加强文化场所建设,在帮扶村建设文化休闲广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挖掘乡村特色文化符号;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组织文艺汇演、电影下乡等活动。协调山青院大学生志愿下乡、省地矿工程勘察院、省鲁西监狱、茅台酒集团、济宁市体育局送物资、送文化下乡。
防疫显形,合力筑起防疫生产强大阵营。服务队2月1日归队进村,协助解决鱼城镇村急需防控物资,先后捐赠23100元现金,购置和联系购置12200个口罩,1235升酒精和1558斤消毒液,助力保持防控秩序和零感染成效。
队伍提升,用力打造乡村振兴履职能力。坚持“一一一二五”帮扶工作思路:塑成一种农民情怀;养成一种回应群众关切而谋事的用心;形成一种锲而不舍成事的作风;以产业发展、组织振兴两个重点推動五个振兴并进。
近两年的工作,群众看在眼里,当地干部也向他们表示了敬意。县委书记董波说:服务队工作实绩可圈可点。越是艰难越向前,各组帮扶工作期间,带强了一个班子,趟出了一条路子,风清一个村子,做到了显性效益与隐性效益的有效结合,投入与成果获得了百姓的一致好评;服务队员表现出的担当情怀可圈可点。成绩的背后是百倍的付出和无怨无悔的奉献,从地热资源勘查到政策项目的申请,从资金的协调到各村的具体建设,队员们始终以民生为本,办成一件事,受益一件事,以严以律己的工作作风,一心为民的实干情怀赢得了百姓的赞誉;未来发展可盼可期,“突破鱼城”天时地利,大有可为。在基层工作中,艰难险阻不足为惧,只有不忘初心脚踏实地,才可取得最终胜利。鱼台、鱼城将与省服务队同心协力,为乡村振兴倾心注力。
刘祥元则说:过往所做所成不足道,努力和成效都要对得起党委政府和百姓的期待;关心支持最重要,对县委、县政府和县直各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关心助力由衷感谢,期待继续支持;攻坚未来新目标,千万元民心工程加速推进。“行百里者半九十”,服务队将继续以高标准展开工程项目,严要求建设品质,“扶上马,送一程”,尽心尽力推动乡村持续发展,全面走向振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