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教与学

2020-10-20杨燕

读天下 2020年23期
关键词:经典著作资本论逻辑

摘 要:《资本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系列著作中的集大成,是马克思倾其毕生心血完成的鸿篇巨制,真正领悟其精髓需时间、精力和阅历的累积。先且不论《资本论》在现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价值有多大,光是读《资本论》就很讲究、很有学问。通过阅读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实现在马言马。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教与学上,教:注重逻辑,以例解文,用现实映射经典;学:从历史和逻辑两大角度读通、读精。

关键词:资本论;经典著作;逻辑

一、 教:注重逻辑,以例解文,用现实映射经典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一定历史时代下的话语巨著,也是现实社会的理论指引,真正读懂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需要时间、精力和阅历的累积。在现实生活中,即使是有一定基础的学习者抑或是从事一线教学的老师,都或多或少在一定程度上对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存在畏难心理,这也给现今上原著课的老师特别大的挑战。可采取“手把手”的教学方法来消除学习者的畏难心理。如《资本论》,一要“放”;二要“收”。“放”就是依据马克思的一定历史时代背景,全面客观地理解马克思的思想,真正读懂。针对《资本论》中晦涩、深奥的词句,需直接用易懂的白话文进行转译,并辅以现实案例解析。

“一个工业民族,当它一般地达到它的历史高峰的时候,也就达到它的生产高峰。实际上,一个民族的工业高峰是在这个民族的主要任务还不是维护利润,而是谋取利润的时候达到的。”将生产置于一定历史条件去理解,前资本主义时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并未成为决定经济活动的主导,生产仅限于生产者自身消费的使用价值,主要是维护利润;而资本主义生产时期生产方式的扩大转而以谋取利润、谋取交换价值为主,最终达到刺激经济的目的。

“某些最受尊敬的社会阶层的劳动,像家仆的劳动一样,不生产任何价值……”根据当前社会中的一些热点问题去剖析,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关于资源分配而产生的教育问题、就业问题以及社会发展出现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互联网+”等,进一步思考关于市场经济下资本运作的问题,乃至当前社会阶层的形成、“新农民”“新工人”“新穷人”这类新群体的出现,这些情况或者说种种例子其实都是社会不断表现出来,而人们则根据这些种种现象、运用本身的知识积累、将现象背后的本质进行总结的结果。现今社会存在许多看似平常其实不然的事情,任何时候都需用辩证的批判性思维将所学去映照现实世界。

“收”就是在闡释完一些主要词句后,回顾、梳理所讲内容以形成逻辑框架。学习者一般在一堂课的开始阶段容易跟上老师节奏,中间阶段会慢慢以自己的思路去映衬刚才所学,整章下来少有建立起宏观理论逻辑的,尤其对于初学者来讲,“收”的一步至关重要。

二、 学:从历史和逻辑发展两大角度读通、读精

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阅读关系到科学理解马克思主义本质与当代价值的重大问题。因此,应广泛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通、读精。“读通”就是要系统地、全面地、完整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以在时空上全方位把握马克思的整个思想逻辑。“读精”即把握重点,通过反复研读、反复思考,达到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本质的理解。

(一)遵循历史角度

“任何一个哲学家、哲学思想、哲学家思想体系都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阅读应站在历史的角度,以当时的历史背景去思考马克思经典文本,去理解当时的马克思恩格斯所想,而不是以当代人的视角去解读。

从历史角度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需立足于马克思思想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来理解。要连贯把握马克思主义,就决不能将经典文本的时间顺序搞混,要明确哪本著作是在什么时间阐述了哪些思想,提出了什么观点和看法,在接下来的著作内容中又有着怎样的转变或者继承与发展,如从1843年《黑格尔法哲学批判》《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845年《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到1847年《哲学的贫困》、1859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再到1867年的《资本论》。这种根据历史进程研读经典文本的方法,有利于很好地掌握经典著作的整个写作背景及历史脉络。

(二)注重逻辑:动员逻辑和发展逻辑

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研读,可以从两个逻辑来把握:动员逻辑和发展逻辑。主要表现为早年马克思思想和晚年马克思思想的发展。

早年马克思主义的典型代表著作如《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批判性地指出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和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从而系统形成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晚年马克思的主要著作就是倾其毕生心血完成的《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集大成。《资本论》以资本主义的发展背景为依托,当时社会财富日益集中于少数资本家,而工人阶级日益贫困化,导致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斗争激化。马克思将商品作为资本主义分析的逻辑起点和历史起点,沿着商品形式从低级向高级发展并转化为资本的历史进程,逐步分析出劳动力、剩余价值等一系列资本运行规律。恩格斯对此高度评价:“这个问题(指剩余价值的来源问题——引者注)的解决是马克思著作的划时代的功绩……”马克思对一系列范畴,如社会、人、实践、劳动、异化、资本等的研究,都涵盖了哲学与经济学的分析视角。

三、 小结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和开放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经历史积淀和检验的鸿篇巨制,是社会发展的理论指引。不论用哪种方法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其精髓都应该回归到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多看多读多思多想,批判继承和吸收经典,以现实映射经典,反思现实并发展现实。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陈先达.马克思恩格斯经典文本研究的双重视角[J].中国社会科学,2014(11).

[4]黄秋生.马克思批判理论的逻辑进路及其当代启示[J].学术论坛,2013(1).

[5]朱喜坤.为什么要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3).

[6]聂锦芳.《资本论》再研究:文献、思想与当代性[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3(3).

作者简介:

杨燕,重庆市,重庆城市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经典著作资本论逻辑
我与《资本论》的故事
逻辑
施复亮译本《资本论大纲》
我们还能有逻辑地聊天吗
女生买买买时的神逻辑
女人买买买的神逻辑
马恩经典著作引用的学术出版规范
材料成形及控制专业经典著作自主学习情况的调查分析
阅读经典著作的重要性
《资本论》热卖的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