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主体参与式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

2020-10-20杨菲菲

读天下 2020年23期
关键词:主体参与欣赏教学初中音乐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在国家的号召指导之下,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下的教育主流。而音乐教育作为人文学科中的重要领域,对学生的情感引导、审美养成以及价值塑造至关重要。同时,初中阶段对于大多数青少年而言处于敏感的变声期,在音乐教学上应避免过度的歌唱学习和声带训练,以此保护学生的身心成长。因此,面对作为音乐课堂参与主体的初中学生,应把欣赏教学作为重点的教学形式。

关键词:主体参与;初中音乐;欣赏教学

为了实现更好的音乐教学效果,对课堂参与主体的充分研究是达成目标的重要前提。从成长阶段来说,初中阶段是一个人由儿童期向青少年期过渡的重要阶段。初中阶段的学生对外界保持着极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也开始对成人的世界开始思考并逐渐产生潜移默化的追求。从时代发展的角度来看,现阶段初中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一定程度上来说,其认知水平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和不确定性。音乐教育作为比较抽象的人文教育学科,教学效果受学生的个人兴趣、生活审美等主干因素影响很大。所以,唯有在充分研究参与主体的基础之上,进行生动的欣赏教学,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初中音乐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关键作用。

一、 主体参与式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现状

自新课改全面实施以来,各地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早已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明确下来,并伴随着一系列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和普及,进行了以学生的为主体的创意课堂的尝试。但仍存在一些客观或主观原因导致学生课堂积极性不高,影响了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的教学效果。

(一)课本选材与中学生偏好的错位

中学生恰好经历青春期,特别容易被流行音乐中的“悲欢离合”所吸引,也会因此去了解歌星的全部資料和歌曲背后的创作背景和故事,甚至是对相关的无聊八卦、花边新闻了如指掌。反观课本选材,民歌、革命歌曲、世界各民族代表曲目、古典乐、器乐等门类较多,且相对来说会与学生存在距离感,因此课堂学习和欣赏的主动性不高。

(二)学生基础音乐素养影响课堂效率

我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基础教育的缺失,尤其是艺术教育的缺失导致学校、家长和学生自身对音乐教育的价值认识不高。这种长期的忽视导致的一个现状就是中学生的音乐基础水平普遍较低,大部分学生连一些基础概念,如“声调”“节拍”“重音”都无法区分,大大影响了音乐欣赏的效果和理论深度。

(三)硬件设施和教学模式的缺位和单一

近年来,许多学校和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设备,具备了一体化教学体验的多媒体教室,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教育资源进行课堂延伸。然而,就音乐欣赏而言,最好的展示便是乐器本身,然而大多数中学的音乐课堂都很少能见到现场乐器的展示。部分音乐教师的教学理念仍停留在传统的程式化教学模式,作者生平、创作背景介绍、作品主体结构、作品欣赏、课后感悟交流。此种教学模式虽无欠缺,但无法有效激发学习兴趣,更别说深层次的音乐审美欣赏。

二、 围绕“主体参与”塑造初中音乐欣赏教学课堂魅力

(一)从实际出发,满足主体对音乐课堂的期待

我们相信音乐是属于每个人的,音乐教育既是现代教育的重要要求,也是每个人一生中必须经历的个人提升。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不能脱离对受众群体亦或是个体实际需求的满足,这一点需要再次明确。对于中学生而言,音乐欣赏的作用就是以优质的音乐作品为媒介,了解音乐艺术的创作和传播效果以及它所承载的文化意义,继而在欣赏的过程中净化思想,陶冶性情,愉悦身心,不断提升自己的音乐审美。这样充满魅力的音乐欣赏课堂才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在享受音乐的过程中成了解音乐,能欣赏音乐的全能型人才。而当学生自身的需求和期待不断得到满足之后,会形成一种自主学习,甚至是终身学习的动力。

(二)选材引共鸣,迎合不放任

大量的事实证明,中学生偏爱流行音乐,对于晦涩难懂的古典乐和民乐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流行音乐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社会大众的审美趣味,也很适应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再加上中学生处于青春懵懂期,社会生活经验的缺失和审美稚嫩容易出现对流行音乐的过度痴迷。而事实上,流行音乐市场,格调不高、主题不太健康、矫揉造作者不在少数。因此,中学音乐教师一方面不能无视中学生对于流行音乐的喜爱,更不能忽视部分格调低下的流行歌曲对学生身心的毒害,另一方面则应主动站出来,端正学生的音乐欣赏主流方向。在教学设计中,如果既能挑选一些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的流行音乐用于课堂教学,以此提升学生对音乐课堂的整体兴趣;又能在此过程中弘扬优秀的民族音乐,通过欣赏主流的经典音乐作品,在优美健康的音乐氛围中有效互动,拓宽文化艺术视野,感受音乐美学,培养生活审美,那便是实现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的深层次目标的绝佳途径。

(三)教学有互动,激励才有动力

中学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明显增强,自尊心、荣誉感、存在感对他们的行为举止影响较大。音乐课不同于语数外等主流学科,可以“简单地”以成绩来决定学习的好坏。其存在感的建立更多地体现日常教学中的互动和交流,简单来说就是是否有足够的表达机会。同文学作品一样,“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音乐作品的解读也是因人而异。在传统的程式化教学模式中,往往以教师的讲述来传达对作品的主流评价,没有充足的课堂时间给学生去思考自身的品评和解读,或者是去交流不同角度的欣赏观点。这样,即使运用了丰富的现代教育技术将作品完整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并且告知了他们关于这个作品的全部,也无法实现共鸣和互动。学生也无法在欣赏的过程中获得激励和成就感,对作品也难以形成深刻的愉悦记忆,久而久之,参与的热情将因此而逐渐退却。

三、 结语

审美教育是初中音乐教育的核心。学生作为参与主体,不仅是要根据他们的实际出发,给他们表达的机会。如何引导他们走进音乐欣赏课中主动去探索和发现,并激发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是中学音乐欣赏课堂所要思考的重点。只有让学生始终保持对音乐欣赏的兴趣,才能让中学的音乐欣赏课成为一门具有魅力的,为学生所喜爱的,能真正实现音乐教学所希望的融情感功能、教育功能和美感功能于一体的艺术欣赏课。

参考文献:

[1]李晓艳.信息技术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银川:宁夏大学,2012.

[2]薛教.初中音乐欣赏课学生参与为主体的教学研究[J].中学时代,2012(5):172.

作者简介:

杨菲菲,贵州省凯里市,贵州省凯里市第五中学。

猜你喜欢

主体参与欣赏教学初中音乐
探讨如何激活初中思想品德课堂
浅谈高中物理的主体参与教学模式
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探索
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
节奏训练在初中音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试论师生互动教学在初中音乐课堂的应用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中等专业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研究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主体参与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