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地质资料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2020-10-20解文敏孙浪
解文敏 孙浪
摘要: 地质资料档案信息化对于地质勘测来说十分重要,信息化管理能够使得繁杂的资料更有条理,是十分有效的管理方式。通过对我国地质资料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进行科学探讨,使地质资料档案管理的经济效益最大化,为地质资料档案管理行业和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关键词: 地质资料;档案管理;信息化;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G27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733(2020)16-0298-01
前言
地质资料是勘探成果的现场记录,能够反映勘探的全部过程,在资料档案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化水平逐渐提高,合理的应用信息化对地质资料档案管理有促进作用,能够提高管理水平,使地质资料为社会的发展提供资源。
1地质资料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意义
1.1有利于加强对地质资料的储存。
地质部门的数据存储和管理通常采用人工和计算机两种方式。根据地质资料存储的有关规定,要充分结合地质资料的实际情况,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的信息存储方式,这是因为地质资料的信息化建设是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存储模式的重要体现。只有顺应信息化发展的实质,才能深刻认识和理解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只有认识到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才能促进和提高地质部门地质资料档案管理的效率。地质资料信息化方便了资料管理部门对资料的储存,在此基础上提高部门的管理水平。在此过程中,充分划分信息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工作,对其进行培训,充分学习如何正确储存地质资料,以提高信息化建设人员的工作效率。地质部门只有通过信息化建设,才能不断提高对数据保存重要性的认识,只有通过信息化建设,才能有效突出地质部门现代信息化存储水平,这是对地质部门的重要考验。
1.2有利于提高地质资料的利用率。
地质档案是各种地质作业和矿产资源调查开发的宝贵成果,也是重要的信息资源。它以各种原始地质资料和物理地质资料为形式,提供充足的信息,广泛用于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在建设国民经济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地质文件信息化利用计算机等现代技术和设备,对地质文件进行接收、编辑、记录、统计和检索,建立高效快捷的地质文件信息系统,实现地质档案的网络传输和在线查询,扩大资源共享的渠道,提高地质档案的管理水平和效率,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最大限度地实现地质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
2地质资料档案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2.1管理体系不完善。
地质数据档案信息管理尚未形成完善的管理体系,管理体制和方法缺乏一定的规范性。目前,我国部分地质部门的档案管理存在分散、相互孤立、缺乏协调统一等问题。地质资料档案信息管理的进一步发展,受到地质资料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和协调困难的制约。
2.2未有效利用信息。地质资料档案的本质价值没有得到适当挖掘,许多有意义的信息没有得到适当利用,处于被忽视的状态。许多数据仍然停留在表层水平,数据档案深层内容的价值与传统地质数据档案的利用相比,没有重大突破,进展相对较少,无法反映信息化档案管理的水平。使得信息使用的不彻底,许多资源被长期搁置,二次使用的情况很少。
2.3信息设备落后。
在我国地质资料档案信息化管理过程中,由于信息设备本身的落后,还存在一些技术问题。地质资料档案信息化管理是一种基于现代高新技术管理方法的新型管理模式,其应用常常伴随着高投入,需要固定的物资和设备支出,而我国地质资料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落后,技术设备老化,缺乏应用价值,由于,许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设备更新的重要性,使得设备发展水平较低。此外,对投资没有长期合理的规划,因此技术设备利用率不高,设备更新不及时。
2.4保障制度不完善。
按国家或法律的规定很对地质资料是不允许大众阅读的,是保密内容,涉及到我国的安全发展。因此,需要加强保护这类地质资料档案内容,严格防止档案内容泄露,在这一部分的资料管理中要保证其安全。这一问题因信息技术的使用而升级,但是在地质信息平台的众多数据文件安全操作中出现了新的安全风险,传统的保护方式是采用不同级别的密码,但在信息平台上,由于管理过程的复杂性,需要建立一个切实可行的安全机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信息建设安全屏障中的地质数据文件管理问题。
3提高地质资料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措施
3.1更新管理观念。
长期以来,我国的地质单位记录管理模式受到计划经济管理模式的影响,一些思想陈旧落后的记录保管人认为完整的管理库是就是最安全的。因此,他们往往对现代科技管理不信任,为了改变现状,他们需要改变对档案资料管理的旧观念。
3.2加强人员的培养。
为了提高地质档案管理团队的质量。需要培训专职档案管理员,以提高他们的工作动力和热情,使他们可以做出更好的档案管理模式。因此,地质单位必须投资聘用专业管理人员,对专业档案进行管理,使其熟悉现代技术的应用。如有必要,应引进适合新的地质作业的设备,这将有助于更好地管理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文件管理质量,提高人员效率。只有与时俱进,才不会被社会淘汰。
3.3提高信息设备水平。
地质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软硬件设备的投入。工作地点的高级管理人员需要合理购买和更新必要的设备。首先对计算机和数据库设备进行定期检查,一旦发现问题立即进行维护和更新。此外,单位亦会在安全系数内安装防尘、防霉、防光、防火及防盗等尖端设备,以延长保管设备的寿命。利用高科技来提高地质信档案息化所需要的设备,才能加快档案信息化进程。
3.4完善理论体系与制度。
实现档案管理电子化,需要认真开展、整理、收集数据和信息,确保档案管理真正符合档案工作的要求,提高档案工作者的认识水平。进行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的管理,从档案的收集、整理、存储和开发,到建立“内外”不同、统一的档案管理制度。“内部”是指内部部门人员的协调,重点是加强档案意識,重视借阅与归还制度的实施,防止文件的流失。“外部”是指抓住档案管理中的每一个环节,然后积极主动地与外部单位合作,确保文档和数据的完整与准确。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地质资料档案的管理必须从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管理者和管理手段等方面跟上时代的步伐。为此,地质档案管理的工作者必须不断学习和不断进步,具有完善的专业知识、丰富的信息处理和计算机操作技能,适应社会进步和地质事业发展对档案管理的要求,为建设社会主义作出贡献,并在建设和社会发展方面发挥更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格日乐.新形势下地质资料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探讨[J].科技传播,2016,8(08):101-103.
[2]相小英.新形势下地质资料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分析[J].办公室业务,2015(09):38-39.
[3]顾勤勤.浅析地质资料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J].办公室业务,2013(11):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