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酸竹种植时的技术要求
2020-10-20罗建
罗建
摘要: 作为优良的散混生笋用竹种,酸竹也被称作甜笋竹,为推进酸竹笋用林发展,近年来酸竹种植的受关注程度不断提升。基于此,本文将简单分析母竹选择要点,并深入探讨酸竹种植时的技术要求总结,希望研究内容能够给相关从业人员以启发。
关键词: 酸竹;种植;幼柱;生长规律
【中图分类号】 S7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733(2020)16-0013-02
前言:酸竹种植常采用的方法包括埋枝、移鞭、分株、播种等方法,但在具体的种植过程中,成活率低的情况偶有出现。为尽可能提升酸竹种植的成活率,推进酸竹笋用林发展,正是本文围绕酸竹种植时技术要求开展具体研究的原因所在。
1母竹选择要点研究
1.1材料与方法。
为优选母竹开展酸竹种植,需明确地上枝叶特征测定、地下根芽与侧芽测定、造林成活率调查要点。在测定地上枝叶特征的过程中,研究取各30株各龄级竹株(正常生长),以此对平均叶片鲜重和叶片数进行统计,随机抽取各50g的下、中、上层鲜叶,采用方格纸法绘算求得平均叶面积、宽、长,最终开展各龄竹株的叶面积及指数计算。还需要对20株不同笋期出土的笋进行固定标定,以此对枝叶的生长规律进行系统观察;在测定地下根芽与侧芽过程中,研究取各50株各龄级竹株(正常生长),以此对其地下系统进行小心挖取,将表土洗净后,对蔸根、鞭根数量进行统计,同时需统计鞭上的侧芽数、分岔级数,最终晾干后进行称重;在造林成活率调查的过程中,选择福建省某林场作为研究地点,按母竹不同侧枝级数和地径级数开展酸竹母竹移栽造林试验,造林成活率调查及原因分析在1a后开展[1]。
1.2结果与分析
1.2.1竹株叶的特征分析。
随着竹龄的变化,叶的数量与大小也不断发生变化,随着年龄增大,叶片长、宽不断减小,2~4年生竹株的叶片单叶面积与干重均显著低于1年生植株,同时在叶的特征变化方面,2~4年生竹株的变化较小。1年生竹株单叶面积、单叶干重分别为高1龄级的156%、147%,2年生竹株则分别为115%、107%,3年生竹株分别为111%、108%,这说明积累充分的母竹鞭与芽可能为1年生竹株叶片生长养分的主要来源,自身在芽或小枝中积累的养分则属于以后各年生新叶的主要养分来源,其中大部分转移至地下部分供新筍鞭与芽的生长。严格意义上,真正发育成熟的当属2年生以上的竹株叶,此时其光合供给养分能力真正成熟。分析叶的数量可以发现,2年生单株叶片的叶面积指数和数量分别为1年生的319%、240%,3年生分别为400%、366%,4年生分别为677%、593%。相较于1年生竹株,2~4年生植株的生命力更强更大。开展理论分析研究可以发现,在4.27理论年龄时,存在5.32的最大叶面积指数[2]。
1.2.2各龄级竹株根系变化分析。
分析各龄竹株根系的变化可以发现,竹蔸根系在各龄竹总根量中的占比处于86.4%~94.6%区间,鞭根为5.6%~13.4%区间,这是由于竹株主要的吸收部位为竹蔸根系。2~5年生的竹鞭根重、蔸根系重、总根重均较为稳定,相差分别为29.3%、13.9%、200%,且显著大于1年生竹株的重量,相差分别为74.9%、44.8%、48.2%,可见地下根系的吸收面积随着年龄增大而变大,地下吸收面积小的1年生竹株使得1年生移栽母竹造林成活率较低。竹蔸根系总数受到的年龄变化影响不大,但总数竹蔸根系分岔数的变化存在显著规律性,存在91.5%的以不分岔为主的1年生竹株竹蔸根系,以及80.1%以1级分枝型岔为主的2年生竹株竹蔸根系,71.3%以2次分枝型为主的3年生竹株竹蔸根系,60.4%以3次分枝型为主的4年生竹株竹蔸根系,可见母竹出笋过程为竹蔸根系数量来源,母竹和鞭负责提供营养,随着不断增加的竹蔸根系分岔级数及根系长度,存在不断增大地下空间占有率,酸竹的生命力不断提升。较竹蔸根系的主要分岔,鞭根的主要分岔少一级,这是由于新竹株本身为鞭根生长的物质促进鞭根生长的物质来源。
1.2.3各龄级竹株竹鞭侧芽数变化分析。
开展调查可以发现,弱芽数量在1~2龄鞭上较多,占比为65%。壮芽数与笋芽数在3~4龄鞭上较多,占比为64%和76%。各种芽的数量在5~8龄鞭上均较少,可见3~4年生幼竹为笋长竹的最佳年龄。
1.2.4酸竹造林成活率分析。
开展造林成活率调查可以发现,地径与母竹造林成活率无关,侧枝与母竹造林成活率联系较大。母竹造林成活率在无侧枝情况下地狱6%,同时母竹成活率在拥有1级以上侧枝情况下在80%以上。开展定株系统观察可以发现,7月时酸竹新竹中上部秆抽3个初级枝条,3个一级侧枝在次年7月的初级枝条抽出,3个次级侧枝在第3年7月的一级侧枝基部节上抽出,以此类推。可见,在年龄上的枝条分枝与根系分岔同步进行,因此可确定母竹移栽成活率直接受到竹株年龄影响,具较强独立生长能力的2~4年生竹在吸收转化能力和地下空间占有范围方面的表现较好,具备更高的造林成活率,因此应优选2~4年生母竹进行酸竹造林,最好选择2年生母竹[3]。
2酸竹种植时的技术要求总结
为更好开展酸竹种植,提升酸竹种植的成活率,本节将围绕酸竹种植的育苗要点、病害防治要点开展深入分析,酸竹种植的顺利开展可由此得到保障。
2.1育苗要点。
酸竹种植一般采用分株、埋枝、移鞭、播种法繁殖,埋鞭育苗、埋竿育苗、埋节育苗、侧枝育苗的育苗要点需要得到重视。埋鞭育苗适用于酸竹的散生或混生,需挑选壮鞭挖取,并保留鞭芽、鞭根,宿根土需多留,将竹鞭截成鞭段的过程以50~60cm为规格,在苗床上平理,覆盖5~8cm厚的土,苗床湿润需严格保持。选择早春竹笋出土前一个月进行埋鞭,多雨排水、旱天淋水需在埋鞭后注意,出苗后适时施腐熟人粪尿、硫酸铵、尿素等氮肥,及时除草、严格管理也需要得到重视,每条鞭在一年后可长出竹苗2-3,可用于翌春造林;埋竿育苗适用于酸竹的丛生竹种,需选择健壮竹竿(2年生),不带蔸砍断或连蔸挖起,保留每一节上枝条一个枝节,同时将竹竿的梢头剪断并去掉,节中间锯或砍一缺口(每隔1~2节),在净水中浸入竹竿,浸满水后的竹腔用粘土封住切口。基于水平沟处理苗床,切口向上平放竹竿,覆盖5~10cm厚的土,苗床湿润需严格保持。竹竿节的芽在会1个月左右陆续萌发出苗,在半年至一年后,即可通过挖竹竿截成单株竹苗开展酸竹造林,竹子发芽前1个月为最佳的埋竿育苗时期;埋节育苗适用于酸竹的丛生竹种,如具有潜伏芽的侧枝基部丛生竹,可每两节或逐节将竹竿锯成一段,随后在苗床中埋入,随之做好覆土、保湿工作,具体应用与埋竿育苗基本相同;侧枝育苗适用于酸竹的丛生竹种,需在2年生以上的竹竿节上取下次生枝(侧枝),过多的竹叶与枝梢需要剪掉,保留节的数量为5~8个,基部的芽也需要得到保护。在架设荫棚的苗床中插入侧枝并露出上半部枝叶,辅以喷水保湿,次生枝在1~2周后可在基部长根,新芽生成于枝节上,独立竹株会逐渐发育形成。侧枝扦插效果在竹子生长最旺盛时期最佳,经一年培育的侧枝苗可分蘖成竹丛,满足酸竹造林需要。
2.2病害防治要点。
酸竹种植还需要做好病害的防治工作,一般可常采用1000倍液的40%乐果乳剂用于喷洒,以此处理酸竹的丛枝病、煤污病,病株的及时修剪、管理的针对性加强也不容忽视,竹水枯病、竹笋腐病、竹苗生枯病、毛竹苗麻点病、毛竹枯梢病、竹秆锈病、竹黑粉病等同样属于酸竹种植的常见病害。对于常见的竹水枯病,酸竹种植需合理砍伐并加强抚育管理,病竹四周需做好开沟隔离处理,以此规避竹水枯病蔓延扩展问题出现;对于竹笋腐病,酸竹种植不得选择松、杉、蔬菜地作苗圃地,并采用腐熟的基肥,如发现笋尖、叶尖已腐的竹笋,必须将其从基部剪除。发病初或出苗后,可每10天喷1次50倍高锰酸钾或波多液,直至竹苗生长健壮;对于竹苗生枯病,酸竹种植不得选择松、杉、蔬菜地作苗圃地,并将细土和苏农6401或苏化911拌匀,也可以将细土与敌克松拌匀;对于毛竹苗麻点病,发病期可进行2~3次的1:00波尔多液试喷;对于毛竹枯梢病,防治的要点在于清除病原,具体实践需结合竹林砍伐和钩梢,砍除存在枯梢病的竹梢或竹株,及时烧毁带病的竹、梢。毛竹枯梢病的发病盛期为7~8月份,需加强调查,对于出现褐色病斑的竹秆节部、枝叶枯黄的新竹,需及时钩去竹梢,控制病害蔓延。新竹展叶时,可每隔15d喷1次1∶1000倍液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或1∶1000倍液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对于丛枝病,酸竹的抚育管理需针对性加强,并保持酸竹密度适当,针对性的施肥和松土也不容忽视,新酸竹林的发展需优选无病竹林中的母竹;对于竹秆锈病,需针对性加强竹林经营管理,及早砍除病竹,辅以合理砍伐,规避竹林过密问题,降低病害发生几率。对于发病重的竹林,可每隔7天喷1次氨基苯磺酸获石硫合剂,竹林内需在6~10月间喷100~150倍的敌锈钠;对于竹黑粉病,防治需围绕适当砍伐、经营管理展开,保证竹林生长旺盛,即可降低发病几率,砍除并烧毁病竹也不容忽视;对于竹煤病,防治工作需重点关注蚊壳虫和蚜虫的消灭,如采用松脂合剂、石硫合剂,适当砍伐也能够有效降低竹煤病的发病几率。
結论:综上所述,酸竹种植时的技术要求较为多样化。在此基础上,本文涉及的酸竹造林成活率分析、育苗要点、病害防治要点等内容,则为酸竹种植提供了可行性较高的路径。为更好开展酸竹种植,水分、土壤、温度、湿度对酸竹种植带来的影响也需要得到重视,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加强、竹林周边的保护网设置、经营管理措施的优选也极为关键。
参考文献
[1]岳晋军,张文燕,袁金玲.浙江竹类新植物[J].竹子学报,2018,37(02):71-74.
[2]陈松河,邹跃国,马丽娟,黄克福.优良笋用竹种量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与应用[J].世界竹藤通讯,2018,16(02):17-20.
[3]徐雯,瞿印权,周少卿.酸竹属3种不同竹种出笋和幼竹生长的规律[J].江苏农业科学,2017,45(13):11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