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数据库在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2020-10-20阮文晴
阮文晴
摘要: 在以往的传统管理方法,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的进步。数据库的技术,可以为各项工作开展提供精准、详实的信息数据以及参考。通过分析土地数据库可以更新数据信息,优化土地资源管理,提升监测质量,明确土地的具体权属,在根本上达到了提升土地开发工作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 土地利用数据库;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733(2020)16-0006-01
引言
土地利用数据库是基于我国土地实际状况为主要参考依据,构建土地利用数据库,基于县以及区作为基本的单位,通过1:1000的标准比例尺,其中摄影图像是作为基础的内容,通过分析土地利用类型、土地利用位置以及规定状况等对其进行科学调查,分析耕地以及土地面积等各项信息,记录土地类型以及主要的利用状况信息。
1土地开发规划工作流程
土地开发规划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大体可分为基础数据收集处理、专题研究、规划方案制定和成果编制汇总等内容。图1土地开发规划流程图。
2土地利用数据库在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2.1基础数据处理。
根据土地调查结果参数,构建基本数据库,通过对不同区域进行总体规划分析,严格落实各项要求,对于1∶10000土地利用数据库而言,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已经实现一体化,且数据保持着较高的现势性,利用土地利用数据库系统的空间分析、查询、输出工具和评价模型以半自动或交互方式进行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基础数据处理,可以极大地提高规划工作效率和成果质量。
2.2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专题研究
2.2.1对未利用地进行适宜性评价。
利用数据库的条件选择功能根据《县级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要点》将单位图斑面积≥2hm2的未利用地单独存放为一个待开发未利用地文件,然后把待开发未利用地分布图与经过矢量化的土壤图、坡度图、水源分布图、社会经济条件
评价图进行叠加分析,叠加后待开发未利用地图斑被分割为性质均一的小图斑,其属性库也自动的得到合并.经过以上图形叠加分析,县级待開发未利用地分布图就扩增了土壤、坡度、水源、社会经济条件属性,再经过对各属性综合分析评价就可得到各图斑的适宜性等级了。然后对评价结果进行条件归并与属性输出,就获得了宜耕、宜林、不宜的未利用地面积、分布、等级及权属状况等。
2.2.2对土地权属数据库。
分析土地数据库,在土地权属调查基础之上进行构建。通过比例尺地籍调查,掌握城镇以及乡村的地基状况,通过现代化技术手段绘制处理,构建成像地籍管理一体化数据库,通过信息管理平台完善地籍更新机制。土地权属数据库构建的主要目的就是对集体土地所有权进行详细的调查分析,了解公路、铁路等相关国土使用的具体状况。根据土地调查的结果对其进行详细分析研究,提升土地登记以及发证进度效率。
2.3规划过程中提供的技术支撑
2.3.1确定项目边界。
传统方法确定项目区范围时,首先要对全县的1∶10000标准分幅图进行收集和拼接,然后在潜力分析和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在重点区域内落实具体项目。但对于1∶10000土地利用数据库而言,空间和属性数据不再有分幅的概念,全县的数据是一个整体,所以仅在一个数据库的基础上就可确定和标识所有的项目区。我们所用的方法是在数据库的属性库中新增一个“项目区编号”字段,对项目区进行标识。
2.3.2建立项目数据库。
如果用手工的方法统计各项目区的现状数据是一件繁琐的事,需要逐个图斑,逐条道路地去查看与现状图配套的台帐数据。利用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可以自动的统计这些数据,因为在土地利用数据库中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已实现一体化。在实践中我们采用了一种灵活的方法来完成这项任务。土地利用数据库系统可以自动统计每一权属单位的数据,利用这一特点我们将项目编号改造为权属代码,这时数据库系统再按权属代码自动统计的现状数据就是各项目区的现状数据。
2.4规划成果图件编绘
2.4.1潜力图编绘。
利用土地利用数据库进行土地开发整理潜力分析,潜力分析的结果直接作为属性库中的属性字段在库体中得到存储,例如:属性库中的土地开发潜力双精度型字段主要描述土地开发潜力大小,土地开发系数双精度型字段主要描述土地开发增加耕地潜力占本评价单元内待开发土地的系数,而土地开发潜力等级字符串型字段主要描述土地开发潜力级别.也就是说通过增加土地利用数据库中相关区文件的属性字段,使土地开发整理潜力评价的结果加载于土地利用数据库中,因此可以说评价的结果在土地利用数据库中有着最为详尽的图像与属性描述,同时利用GIS软件的“根据属性赋参数”功能按照编绘潜力图的要求为各类型图元选择合适的图形参数,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潜力分布图也就完成了.事实上,利用土地利用数据库进行土地开发整理潜力分析的过程也就是编绘土地开发整理潜力分布图的过程,潜力分析完成的同时潜力图的编绘也就完成了。
2.4.2规划图编绘。
规划图编绘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是根据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潜力大小及其他一些相关因素在大比例尺地图上即1∶10000土地利用分幅现状图或乡图上确定的,而要求最终形成的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图的比例尺一般采用的是较小比例尺,1∶50000或者更小.因此如果用常规方式编绘规划图需要一一对照,把大比例尺地图上的项目按照要求的图例符号标注在小比例尺县图上,采用这种方式编绘规划图不仅繁琐而且精度不高。
由于土地利用数据库打破了图形与属性数据分幅的概念,项目确定以后,通过刻意的参数设定(如把非项目区参数全部设定为白色,把项目区参数全部设定为红色等)使项目区显著表现在以数据库为基础的大比例尺县图上,编绘规划图时,只需建立新的点文件,在相应项目区标注相应的项目类型图例、项目编号等.同时进行必要的图面内容简化,图面整饰美化,添加图件说明等.最终利用土地利用数据库任意比例尺地图输出功能就能得到要求比例尺的土地开发整。
结束语
在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工作中,应用GIS思想及相关软件的功能,力图实现规划工作与信息技术对接,提高规划编制的效率和规划成果的科学程度。尤其在全国性土地开发整理规划项目大范围开展的时期,建立完善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为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土地开发提供相关数据,实现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工作的信息化、数字化,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戴建旺,张明达,蒋文彪.县(市)级土地利用数据库系统研究与应用[J].国土资源信息化,2003,(3):19-23.
[2]戴建旺,徐建新,何禾.县(市)级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技术方法及成果应用[J].中国土地科学,2002,16(3):46-48.
[3]程烨.发展历程与前景展望[J].中国土地科学,2002,16(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