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装配式建筑中预制构件施工技术探讨

2020-10-20胡军

建筑与装饰 2020年18期
关键词:预制构件装配式技术

胡军

摘 要 在当前城市化进程及住房产业大跨步发展的背景下,装配式建筑中较多地使用预制构件施工技术,以此促进住房质量安全和品质的提升。基于此,本文以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的特征为切入点,探寻预制构件施工技术的最佳应用途径,以此提升建筑工程质量安全。

关键词 装配式;预制构件;技术

在各类建筑结构中,装配式建筑十分注重结构的设计、技术提升和施工管理方式的改进,预制构件技术更加注重技术的标准性和要点的掌握。在现代化工业建筑发展要求下,施工方只有不断优化技术要点,促进施工技术与经济发展协同进步,以此扭转技术落后、不能满足现实需求的尴尬局面。

1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的优、缺点

在建筑工程中,利用预制构件施工技术不仅能减少人力资源的投入,还能降低对环境不利危害。传统意义上的施工方式已然不能满足时代发展之需求,通过对装配式施工技术的引用和预制构件施工技术的探究,来实现建筑行业可持续性、绿色发展。一般情况下,建筑预制构件是在工厂中完成制造工作后,再进行组装。由于构件只是在现场进行组装就可以应用到施工中去,因而提高了施工的工作效率。工厂利用机器生产的预制构件是按标准要求下生产出来的,所以很少出现质量问题。另外,预制构件无需使用更多的建筑设备,所以不会产生任何的空气污染和水污染,可以节约大量的建造性成本。但是,由于我国预制构件生产技术落后于领先世界先进水平的国家,需要使用大量的螺栓来固定,且构件大小不能满足大型建筑施工需求[1]。

2预制构件的施工技术要点

2.1 按照要求敷设钢底模板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会把钢底模板放在混凝土基座临近的区域,并依据预制构件现场的客观形式,选取尺寸大小适宜的角钢作为龙骨以起到支撑的作用,并使每个模板的大小符合标准要求。在敷设的过程中,要确保施工进展的科学性,施工人员在对混凝土进行浇筑时,应在其表面遮盖上一定厚度的钢制板材。随后再根据表面的光滑程度对其施以研磨处理,并对钢板的邻接面和凹凸处进行抛光,从而确保钢板表面是平整且光滑的。

2.2 按照要求生产钢制侧模板

预制构件主要是由钢板和型钢制作而成的,施工人员根据这一特性,在侧模上加置肋槽和套筒孔,在进行该工序时,要确保侧模之间位置正确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定位销孔工作,在精准地进行定位之后,科学地组装与之对应的模头。对于同一型号的预制构件来说,施工人员可以利用相同的侧模组进行组装。结合预留孔位置,对个别的模具进行施工操作,从而保证钢质侧达到标准要求[2]。

2.3 按照要求加工钢制骨架

根据施工现场情况,科学归置出保护层之间的距离,再参照装配式建筑的设计目标和图纸,展开下一步施工。利用卡圈将主筋和灌浆套管接到一起。对于钢框架而言,应在确定钢框架嵌入预先设定好的零件中,从而让每一个零件都能牢固地锁定位置。待对钢筋固定处理后,施工人员应查看保护层与主钢筋的厚度是否一样,如果厚度不一样,应结合现场情况改制成PVC限制材料。值得注意的是,为了提升主增层的安全质量,在确保垫片均匀的前提下,还要保证垫片与垫片之间的距离一致。

2.4 按照要求完成构件安装

一般情况下,要结合起重和叠加部分的实际情况,再进行构件安装。为了让嵌入地下的工程器械更加稳固,施工人员可以把吊杆安置在下模处,从而让嵌入零件的固定位置更加准确,然而模具的侧板可能在压力的作用下发生严重的形体变化,致使嵌入位置发生位移。所以,施工人员在完成构件安装任务后,要对预制部件的嵌入位置展开检测,增强位置的准确性,并确保构件水平高度满足标准要求。待组建工作做好之后,施工人员查看轨道内部结构,并将组建归到正确位置上。

2.5 确保预制构件呈水平或垂直状态

一般情况下,装配式墙板需要进行垂直堆叠,而地板与房顶板要呈垂直状态,利用竖向堆叠的方式来打牢,并防止突然降水对道路造成不利危害。为了杜绝支架出现滑动或位移,施工人员应最大限度地保证地表的平整性,对于支架部分,预制部件应在两侧都进行固定处理,并使预制部件呈垂直状态,一旦零件被水平放置,那么使用钢块对其进行水平固定处理,施工人员应将固定装置分别放置到上下不同位置上。

2.6 重视预制构件的运输

为了有效防止预制构件的破损,施工方就要筛选出合适运输的交通工具,并使用龙门架将其固定起来,以防止出现变形问题。预制构件的装卸工作一定要安排专人完成,并保证装卸工作的安全性。为了防止运输中预制构件发生碰撞,可以利用線夹将其固定住,同时运输经过的路线必须经过实地考察,才能确定最终线路[3]。

2.7 混凝土浇筑需注意的事项

对装配式建筑来说,混凝土浇筑是十分重要的一道工序,施工人员的整体水平事关工程的整体效果,且工程对浇筑所需的埋入零件、钢筋、模板等要求极高,因而对其品质的鉴别是十分重要的。在混凝土浇筑阶段,一定要使用机械化施工系统,倘若搅拌机内部出现泥土等杂质,就应立即对其进行清洁处理,并注意在使用搅拌机后,将管道中的泥土、脏水等清理出去。值得注意的是,光面混凝土的混合时间相对较长,且坍落度应确保在10厘米之内,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混凝土的性能是最佳的,并为后续的施工打下坚实的质量基础。在振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尽量保证动作的敏捷性和连贯性,并确保力度的均衡性,振动器位移跨度不宜过大,防止因位置偏差出现施工错误。对于模板振动来说,一定要确保混凝土的紧实程度,简而言之,只有保证混凝土的稳定性,才能确保施工区域不会出现气泡,并使施工工程表面更加光滑、平坦。对于模板拐角而言,施工人员应利用混凝土来充实模板内芯。一般情况下,施工人员应将振动时间控制在1分钟以内,防止因振动而产生细孔。在进行混凝土嵌入时,应进行加固处理,让其稳固性更强。

3完善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的有效途径

3.1 提高建筑施工质量监管

对于建筑施工来说,建筑施工安全事关现场人员安全和后续的使用安全。由于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要求严格,需要对各项目工作进行谨慎处理,方能将施工误差控制在最小范围内。由于建筑工程施工人员繁杂、技术水平也高低不一,一旦出现危急事件,现场的安全管理很难在第一时间发挥效用。利用BIM技术,不仅能够对安全隐患进行排查,还能利用可视化系统对建筑施工全过程进行监管,施工现场的监理人员利用BIM技术可以对现场情况进行有效管理,根据装配式建筑的特点,开展科学管理。通过BIM的模拟技术,统筹规划好建筑施工建设,并利用现代化设备对现场进行事先规划,预防因位置判定偏差而出现务工现象,在施工的每一个工序中,都可利用BIM系统对施工质量进行严格把关,对施工人员下一步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可参考的信息指导。

3.2 强化职业技能培训

就我国目前施工人员的技术来说,一部分人的技术能力与水平远远低于平均水平,基于此,为了使装配式建筑工程更加规范化,就应将人员培训活动提到发展的日程上来,让其在安全的施工环境下,通过强有力的专业能力开展预制构件施工活动,从而兼顾施工安全与施工技术的提升。

4结束语

伴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升,人们对建筑物的品质要求也随之升高。装配式建筑应运而生,施工技术人员以预制构件施工技术为有力抓手,不断提高建筑施工水平,为人类提供质量安全有保障、结构性稳定的可供生产和生活使用的室内建筑空间。

参考文献

[1] 翟鑫.装配式住宅中预制构件的施工技术探讨[J].消费导刊,2017(31):36.

[2] 吴和清.装配式建筑中的PC预制构件施工要点分析[J].福建建材,2019(7):85-86.

[3] 李良图.装配式住宅中预制构件施工技术研究[J].中国房地产业,2019(12):196.

猜你喜欢

预制构件装配式技术
居住建筑中装配式钢结构的应用经济性分析
混凝土预制构件外观质量提升探讨
预制装配式波浪桩生态护岸研究
关于高层装配式建筑预制叠合板施工技术探讨
浙江省为装配式建筑划分等级
预制构件的需求与供应策略研究
伞式模具在大型预制构件中的运用
探讨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
移动应用系统开发
北京市中小企业优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