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因材施教原则

2020-10-20石桂梅

速读·中旬 2020年2期
关键词:因材施教策略

石桂梅

摘  要:因材施教不但是我国教育史上的精华,也是中外教育理论者苦心钻研、开拓发展的课题。目前,我国小学主要采用全国统一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同时又以班级教学为主要的组织形式。但每个学生在兴趣、爱好、才能、性格等方面却存在着极大的差异。他们中间有的善于思考,有的长于记忆;有的爱好数理,有的爱好文艺;有的活泼开朗,有的沉默寡言;有的早熟,有的晚成。针对这种情况,如果教师在教学上千篇一律,用一个模式要求培养他们,必将使一些有特殊才能的学生遭到埋没,晚成的学生失去培养,进而使他们缺乏成才的机会。因此,教学要尊重现实中客观存在的这种差异性,对学生既要统一要求,又要因材施教,使他们能各尽其才。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因材施教;策略

1提出因材施教原则的背景

《论语》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子路与冉有向孔子请教同一个问题:“听说了一件事,要不要马上去做?”孔子对子路说:“有父兄在,不可以如此。”对冉有却说:“可以去做。”孔子的另一学生公西华对此产生疑问,孔子解释说:“冉有退缩,故鼓励其进取;子路则勇于进取,故使之有所退缩。”这就是比较典型的因材施教的例子。

2如何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2.1精心设计,因人而问

在上课时,教师既要想到那些聪明、敏捷、接受知识快的学生,同时也要想到那些目光茫然、反应迟钝、胆小怯懦的学生,同时还要预料到各类学生回答的结果,难度大一些的问题让优秀生回答,容易一些的让学困生回答,难度适中的问题则由中等的学生回答,即教师要照顾全体,兼顾个体。

2.2分析学生,各建档案

教学首要的任务不是看教材备课,而是了解学生。教师每接一个新班,除了从原来的教师和学生那里了解学生的一些情况外,更多的还是应通过自己的观察来熟悉和了解学生。在多年从事教育教学的时间里,相信很多教师都从事过一到六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完成了教学的大循环,对整个小学语文教材有了一个较为系统的了解。为此,教师要尽量挤时间到学生中间去,同他们一起活动,观其“言”,察其“色”,做一个有心人。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对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分析他们的各种反应,了解他们的课外阅读情况,观察他们认识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研究他们平时学习的方法和生活的习惯,努力做到在自己的心中能备有每一个学生的档案。久而久之,教师对于学生就像熟悉自己的子女一样,甚至比学生的父母更了解他们。正如《学记》里所说:“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师只有在了解了每一位学生的性格特点、接受教育的能力、智力、学习兴趣等情况后,才能做到有针对性地备课、上课。一般来说,按智力和考试分数进行划分,一个班的学生可以分为上、中、下三等。其实这样划分并不是完全准确的,教师也不能就以这样的三种“材”而施教,还要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细分,再研究,才能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如,有的学困生学习潜力较大,也爱动脑筋,但对语文学习不重视,因而上课不用心,作业不认真,成绩肯定上不去;有些学困生基础差,知识出现脱节,跟不上正常的教学要求,失去了自信心,所以落后了;有些学困生则是本身惰性强,家庭环境复杂,家长疏于管教,自我要求不够,所以成绩差,等等。同样的,对于优秀生与中等生也应认真分析研究,教师才能在教学中做到分别对待。

2.3调整标准,培养能力

在对待中等生和学困生的原则上,教师必须承认各类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教师必须在指导思想上做到“心中无差生”,相信每一位学生都能学好语文,关心并鼓励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建立自信心。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可采用不同的做法,对学习语文兴趣不高的学生,要着重给他们补好思想认识这一课;不仅要让学生懂得在学习、工作、生活各方面都离不开语文的道理,而且从学校或社会生活的实践中让他们体会到学好语文课的重要性。例如,教师可以让这些学生上台演讲,刚开始,一些学生由于想说却说不清、词不达意,甚至把原来想好的意思说错了。此时,教师应抓住机会,针对实例,对他们进行学好语文的重要性的教育,使他们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加深印象,从而提高学习语文的自觉性和自信心,这也是教师对学生内驱力的进一步加强。针对基础差的学生,教师则着重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培养兴趣,及时激励。如在课堂教学中,提问学生识记之类的问题时,只要他们答对了,教师便可让班内的其他同学热烈鼓掌,答不对则耐心点拨,多多鼓励。由于这一类学生在某一次或某方面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看到了自己的成功,并得到了教师与同学的充分肯定,所以会渐渐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进入语文爱好者的行列。

3结束语

综上述,随着时代的进步及社会的快速发展,学生的差异性只会越来越强。由于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有长处和不足,教师更要努力分析、了解每一位学生的特点;要根据学生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材施教,使他们各自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新的良性发展。时代的车轮已进入新的世纪,放眼全球,经济竞争和技术竞争将进一步加剧,这些都离不开人才的培养。所以,国家、社会、人民都寄希望于教育。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必须精心培育,因材施教,为国家、社会培养一代又一代的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维泽.探讨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因材施教原则[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9:16.

[2]肖湘宁.论述谈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因材施教原则[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8.

[3]张恩惠,关于谈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因材施教原则[J].小學教育研究,2017.

猜你喜欢

因材施教策略
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初中数学隐性分层教学研究
我的手机在哪?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卷首语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
因材施教的实施策略
因材施教并非只是扬长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