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文阅读教学复习思考

2020-10-20徐魁郑先琴

速读·中旬 2020年2期
关键词:现代文高考策略

徐魁 郑先琴

摘  要:现代文的阅读教学历来是一个让语文老师棘手的问题,此文就在整理多年的教学思路,以期对语文老师们有点帮助。思维的打开,思路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主要阐释如何建立阅读思维和结题思路。

关键词:高考;现代文;阅读题;策略

一、将问题简单化

文学作品因其文学的特质,并不会像看数据或者听报告一样,能让人一目了然的分辨其真伪、领略其内容。文学作品总是会含蓄的表达情感,羞涩的表现主题,需要读者去细心品味,细细咀嚼。由于这种隐蔽性,导致了一些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心生畏惧,避之远之。

首先要让学生明白所有的文章都是传递一定的信息,都有一个套路,都得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律,都要符合人们的认知习惯。文章都得让人看懂,让人明白,甚至还要让读者产生共鸣,一起喜怒哀乐。所有的阅读都是信息的筛选和提取。这就是文章同读者的本质关联。因此,所有的文章都得有一个共同点:都得有一个导入,作开头的,都要有展开,作主体的,都要有收尾,作了结的,都要有个题目,做眼睛的,都得有个中心,做心脏的,都得有些废话,作陪衬的。所以文学类作品,美但不神秘,含蓄但不含糊。只要我们明白这个套路,文学作品就不再神秘。

其次阅读题再怎么难答案也不会脱离文本。其实主观题并没有多大的主观性,答案的要点、得分点全在于文章之中。此处不是仁者见仁之时,而是要求我们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去找答案,去“赏析”文章。决不是让你凭空捏造,胡思乱想,海阔天空的乱说,所以我们赏析别人的文章,就必须把調整心态,尽量与作者保持一致,与其同喜同悲,同苦同乐,与其一起关注一起疑惑,一起思索,让自己和作者紧紧地站在一起。记住这句话:“答案就在文中那句话的前边或后边不远处闪闪发光”。

二、将思维复杂化

战略上的藐视,不是让我们自以为是,不是让我们放松思维力度,相反是要求我们要更加充分的武装自己的思维,形成现代文阅读整体框架,这就需要我们树立起很多种意识了,这里就操作层面做如下说明。

(一)读懂文章

读懂文章是解答问题的前提。近几年的文学作品鉴赏以小说、散文居多,这两种文体都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给阅读理解带来一定的障碍。相反,这也正是在考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故而答题之前,我们必须先读懂文章。那么读懂文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关注作品背景

明确作品的写作背景,对把握文章的主旨、感情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背景往往会直接反映出作者的情感态度、思想观点、写作缘由等重要信息。背景的来源:课下注释直接提供,文章本身提供,或含蓄地透露,需读者抓住关键的语句去分析领会。如《小狗包弟》一文,如果我们不关注写作背景,我们可能只会把思维停在人与狗的问题上,很难想象出文章所表达深邃主题,一种对人性的忏悔,一种对时代的忏悔,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关注文章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关键词,是文眼,是文章的命意所在。是文章的写作对像,开头往往因它而起,结尾往往因它而收,过渡往往因它而有。

3.关注文章中反复重现的句子

在文段中重复出现的字句,一般都是作者要着意强调的内容,也可能就是文章的主要意思。任何一段文章,作者都会围绕着一个中心点去陈述内容,去反复述说。或正面或反面,或举例或引用,或铺排或衬托,总之都在反复讲述自己的观点、描绘的事物,以使自己的意思从各个角度都清晰明了,丰满充分。故而对文章中反复出现的句子我们就应该高度重视。

4.关注文章关键句

读文章时,我们要对文章中直接表情达意的词语感冒,一旦出现这类型的词语,我们务必要勾画出来,很有可能是后面的试题的答案中心点。因为这些表情达意的词就是作者内心活动的证据。比如《荷塘月色》中:“这几天,心理不宁静;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忽然想起采莲;又记起惦着江南,猛一抬头”等等句子。

(二)能做试题

明白出题人的意图,掌握一些答题技巧也是高考现代复习的重要环节,这对于应试是很有帮助的。比如了解以下三个内容。

1.简答类试题和赏析类试题

简答类试题:只答出关键词关键点,语言简洁,分值相对较小。

赏析类试题:赏析类的题目就是要求结合文本的关键词句写出句子好在哪里,用了什么手法,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这类题有一定的思维难度,需要我们系统的阐述。

2.整体题和局部题

局部题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点,会在此处考查关键词句的意义、内含或艺术手法。答案就在它的前边或后边不远处闪闪发光。整体题是要结合全文,搜索最能反映文章中心的关键词句,或者全文最突出最主要的写作手法写作思路。

3.解析思路

思路是形成能力的重要标志。思路比知识更重要,思路是运用知识的程序。知识靠学习吸取获得,思路靠运用练习获得。有思路才是有能力的表现,而有知识只是有学问的表现。思路有入手点、落脚点,基本都得是由实入虚的组合。实是文章意思手法的直接体现,虚是文章意义表达效果的内在体现。

4.答题套路

关于答题套路,我在这里就不再赘述,因在各自资料上是比比皆是。其实从语文的角度,我们应该是加强自身文学素养,而不是把希望寄托在各种技巧上的。

总之,我们要多阅读,量上去了感觉也就来了;我们要多交流,在思维碰撞中用顿悟来打开思维;我们要多分析,有思考有反思,思路自然就会打开。

猜你喜欢

现代文高考策略
“阅读世界”2018年中考阅读题点题小结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现代文阅读教学
中考语文应与教材中的现代文紧密结合
算错分,英“高考”推迟放榜
Passage Four
现代文阅读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