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

2020-10-20肖娟

速读·中旬 2020年2期
关键词:任务驱动型教学策略信息技术

肖娟

摘  要:任务驱动法是初中信息技术常用教学方法之一。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落地以来,为完善初高中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笔者运用案例分析,从任务驱动型教学策略中设计情境、任务设置、独立思考与讨论三个环节,探讨高中新课改下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

关键词:任务驱动型;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全国各地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正积极开展新方案、新课标和新教材的探索和实践。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如何在高中新课程的引领下找准学科定位,凸显学科价值?笔者从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任务驱动法着手,结合多年基层教研经历,对新课改下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提供一些策略参考。

任务驱动型教学策略一般由设置情境—明确任务—思考/讨论—探究—表达交流—评价六个环节组成。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革,如何结合实际稳中求变,笔者认为可从前三个环节着手,分别突出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策略的设计和凸显学科价值。

一、从情境的设置谈教学目标的定位

教学情境的有效设置是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学生提高学习驱动力的重要因素。要充分利用教学情境营造一种学习氛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求知心理,不自觉中达到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有机的“渗透”与“融合”。但多数情况下,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任务驱动型下教学情境的创设仅仅是引出主题或抛出问题。

案例1:在某农村中学举办的初中信息技术优质课展示课堂。课题《带背景音乐的幻灯片——添加音乐》。课堂片段描述:授课教师在情景创设时播放PPT制作的精美音乐MV《父亲》,学生自发跟唱,歌词和音乐直击学生内心,有的学生长期与父母分离,甚至哽咽。短片放完,课堂一片寂静,学生陷入对父母亲的思念之中。此时,教师没有敏感地抓住这一教育点,而是马上进入今天的主题——用PPT制作电子贺卡,教师提问“如何制作这样的PPT?”“PPT上有文字、图片……,还有什么?”(没有任何一个学生回答)教师继续讲解示范操作。在说课反思中,授课教师表示意识到这一问题,但担心影响原有的教学计划,不能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只能强行忽略。

案例剖析:这堂课是一个情景创设问题的典型案例,比较常见。通过对这堂课的简单描述,从表面来看,教学教法存在问题,是教师对情景创设的作用理解不到位。而究其内在根本原因,是教师对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而教学目标的导向决定了整堂课的教学策略。在教学目标设计时,强调完成“硬指标”,如要让学生掌握在PPT中插入音乐的方法,图文混排的方法等,限制了课堂的伸展,忽略了学生素养的提升,将信息技术学科的工具性片面地理解为就是会操作各种工具及软件,教学目标的定位不准确。在高中新课程的引领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要从“学会操作”的课堂价值取向转向“形成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诉求。

二、从任务的设置谈教学策略的设计

确定了教学目标,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任务驱动法教学中,在任务设置上方向明确,内容具体,操作性强,符合初中学生认知特点和学科性质,但如何在具体任务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老师们可以通过任务设置调整教学策略。

案例2:《表格数据的图形化》

本节课教学目标之二:

1.掌握图表的制作方法及步骤。

2.根据图表对数据进行分析。

教师甲:任务一、学习图表制作的基本步骤。任务二、学习图表的美化修改方法。任务三、根据实际问题用图表表达信息。任务四、小组展示与评价。

教师乙:任务一、学生自主探究如何插入图表,常用图表的类型。任务二、利用教师提供的柱形图分析第一周的统计数据;任务三、利用饼图来分析522宿舍各项指标扣分情况;任务四、利用折线图来分析各宿舍四周得分走势;任务五、常用图表特点(师生共同总结)。

案例剖析:两种教学策略都是常见案例。两堂课展现了不同的教学思想和对信息技术学科价值的理解。教师甲是做好本学科系统知识和技术的教学,教师乙是提高学生运用这些基本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很明显,教师乙这样的任务设置更加符合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当前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老师们对整堂课的任务设计几乎都会立足于学习中、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设置如“浏览器的搜索问题”“旅游地图的绘制”和“调查表的制作”等主要任务,而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可以把任务调整为“网上获取信息的策略”“旅游路线的选择”和“我的数据会说话”等,在任务设置上更加复杂,更具有开放性和解决方案的多样性,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為主要教学任务,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达到“形成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三、从思维能力的培养谈学科价值的凸显

进入独立思考与讨论环节,问题的设计决定了学生思考的角度和深度,一个好的问题,能够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能够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能够让课堂升华,凸显学科价值。在布卢姆认知目标中,低阶思维是记忆——理解——运用,高阶思维是分析——评价——创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也在发生变化,从技术学习——技术应用——技术思想——技术创新,呈现了从低阶思维到高阶思维的发展趋势,逐步体现了信息技术学科的育人价值。在当前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大多仍停留在技术学习和应用层面,不能适应人工智能时代对基础教育提出的要求,引发了在初中开设信息技术学科的价值讨论。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定位是由学科价值决定的,而学科价值又是由学科内容、特点和现代信息社会对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要求所决定的。

因此,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改革方向的思考,要指向学科本质,凸显学科价值,突出学科核心素养,尤其是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计算思维的培养,引导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思考,培养学生更高层次的思维能力,指向“高阶”思维发展,以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需求。

猜你喜欢

任务驱动型教学策略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应对策略研究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