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融入

2020-10-20唐春明

速读·中旬 2020年2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与法治对策

唐春明

摘  要: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学生建立是非观念,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阶段,需要很多的正能量来引导和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除了对学生进行知识的讲解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识,通过形成良好的个人价值观,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本文从以下方面探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融入。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策

一、整合教材内容

教材是对学生教育的重要资源。学生的学习大部分是在课堂,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深挖教材,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教育。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面不可动摇的旗帜,引领学生热爱祖国,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健康成长。教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学生生活之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教材中的生活化、真实化、自然化。我们在挖掘教材时,目标指向要明确。

以《我们的班规我们定》为例,为了让学生懂得“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想创建和谐、文明的班级,关键是制定合理的班规。在教学这课时,先让学生探讨在日常学习中,班级出现哪些不和谐,让人不舒服的现象。学生各抒己见,从课间的不文明休息,到上课的分心讲话,再到放学时的排路队……现场气氛非常热烈。接着我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针对刚才提出的问题,每个小组写出四条可行性的建议。

最后,每条建议在课堂上当场公布,表决通过,形成一份完整的班规。班规的制定过程,就是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成长的过程。这样制定出来的班规,学生愿意遵守,乐于服从,很自然地对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了深刻的感受。

二、丰富教学形式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系统工程,光依靠课堂教学难以完成,必须拓展其他有效途径。法治教育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重要的内容,也是难度最大的内容。因此在新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结合课程标准要求,完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结构,丰富学科教学形式。

教师对于教材的处理可以是多样化的,如《宪法是根本法》一课,可以借助主题活动查找分析;可以开展“找不同”“各法争冠情境剧”;可以利用时事新闻、视频资料体会宪法的权威……学校要发挥主阵地作用,不断丰富法治教学活动,比如可以和学生一起回顾学校每年宪法日举行的《宪法》晨读活动,通过照片、视频重温当时的情景;也可以举办与宪法相关的活动,例如“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小公民”“制作宪法宣传标语”“法律故事会”……这些多样化的教学活动,都非常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法制意识,突出国家意识和公民意识教育。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法律知识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促进学生法制意识的提高。

三、多样教学方法

由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较抽象,对此,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的特点,结合其生活经验,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小学生真正理解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力度。

例如教学《生活离不开规则》内容时,我们可以重点以如下教学形式来呈现课程内容:一是游戏导入。通过游戏导入,引导学生发现规则,感知规则的必要性,通过玩游戏,教师当裁判,让学生评价“裁判”担任得怎么样,是否公平?为什么?如此一来,讓学生明白要想公平地进行游戏,就需要制定必要的游戏规则。二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完成上述游戏需要制定哪些规则?为什么?如果没有规则会怎么样?在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进行总结,启发学生思考生活规则,由游戏规则过渡到生活规则,唤醒学生的规则意识。三是开展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自主探索,寻找生活中的规则。出示一组学校里、社会中涉及规则的图片。先让学生观看图片,然后互相说一说不同的规则。如此一来,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参与度,也给予学生自我表达的机会,从生活引入学校规则和社会规则。

四、开展实践活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落实还要表现在行动上,要多打造青少年社会实践活动基地,教师必须要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鼓励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或爱心公益活动等,让核心价值观的理念真正达到导行的目的。

因此落实课外延伸,在取得家长支持,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定期组织学生参加户外活动是有必要的。 比如学习完“多样的交通和通信”这一单元内容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展开一个“交通调查”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调查某一十字路口交通信号灯的变化、车流等情况。 从而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发现遵循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并且唤醒学生自己遵守社会规则的意识,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社会和谐精神。

再比如教学完《变废为宝有妙招》 这一节内容后,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课后利用生活中的“废品”制作手工,比如矿泉水瓶、糖纸、快递纸箱……启发学生自己动手做一做,在做中体会和感受,在做的过程中明白废品再利用的重要性,懂得废品物再利用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而潜移默化地唤醒学生的环保意识。

总之,教师在传授学生基本知识的同时,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教学内容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树立和培养小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不断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孙智昌.论核心价值观进入《道德与法治》教材的三种有效方式[J].中国德育,2017(17):11-17.

[2]王颖,丛立新.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程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J].基础教育课程,2019(05):20-23.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与法治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