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体美教学对中学生生涯规划的影响
2020-10-20徐德桃
徐德桃
摘 要:近年来,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行,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培养就成为当前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目标。音体美是中小学阶段的重要教学科目,对于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初中教学阶段,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进行音体美的教学,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所以,本文主要介绍和总结的就是在初中教育教学阶段,对学生开展有效的音体美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的重要作用和影响,希望能够唤醒教师的正确的教学意识和观念,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音体美;中学生;生涯规划
一直以来,学校和教师受传统应试观念的影响,在教育教学中不重视音乐、体育、美术等科目的教学,甚至在某些学校中音体美师资不健全,课程安排也是少之又少,这就导致了学生只重视学习成绩的畸形发展情况。音体美具有强大的审美教育和德育教育的功能,音乐和美术不仅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还能够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进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体育教学能够使得学生在紧张的学习环境下得到片刻的放松,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而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日常的学生中。所以,在初中阶段,教师不能忽视音体美的教学,而应该加强对音体美的重视,充分发挥音体美强大的育人作用,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帮助学生找准自己的人生定位,进而提高学生对自己的生涯规划能力。
一、挖掘学生潜能,促进个性化发展
每一个学生生而不同,有着不同的特点和潜在能力。有些学生天生就是爱学习、爱思考的,所以反应在学习中他们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就会比较高。而有些学生在文化课学习的过程中很难有效的掌握相关的知识,也不被教师重视,就容易产生自暴自弃的心态。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应该去挖掘不同学生的内在潜力,优化音体美的教学形式,可能有些学生就能够在这些方面发现自己的优势,进而帮助学生学习找到学习和生活的动机,有效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例如,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会开展运动会或者是歌唱、绘画比赛。在这些比赛中或者是在平时音乐、美术以及体育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表现以及相关的作品来挖掘一些在这一方面有天赋的学生,并在合适的时机对这些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帮助学生找到自身的优势,同时也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方向,有效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此,在初中教育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音体美素养,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个性化的学生,同时也能够促进学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二、音体美教学促进智力发展
音体美教育教学除了能够帮助学生挖掘自身的潜能之外,还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因为,在音乐或者是美术的教学中,教师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给予学生充足的创造和思考的机会和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可以获得很大的提升,这也是学生智力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表现。
例如,在初中美术的教学中,在一次以“春天”为主题的美术创作课堂中,教师鼓励学生运用身边一切可以运用的材料来描绘出自己心目中的春天。在传统的美术作品中,学生们大多只运用水彩笔等进行绘画。而这次,教师要求不仅仅用画笔,还要添加其他的元素来完成画作。学生们绞尽脑汁地思考,最后各种不同的“春天”就呈现了出来。有的学生利用彩色粉笔辅助绘画,有些学生运用家中废旧的布料、纸盒等完成画作,每一幅都是无价的。学生们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地发动自己的大脑,创新绘画的形式,进而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三、音体美教学促进德育发展
德育教育是推行素质教育以来教师教学的重点内容,音体美教育教学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渠道。比如,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团体比賽,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或者是在不断的训练中培养学生坚持不懈、不畏挫折的精神,这种精神在学生之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会产生重要的作用。在音乐或者美术作品的欣赏中,感悟艺术的情感和魅力,进而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美,什么是丑,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同时也学会珍惜和尊重他人的劳动和艺术成果。因此,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教师要重视音体美的教学,利用这些课程来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综上所述,在初中教育教学阶段,学校和教师要充分重视对学生的音体美教育,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天赋和优势,进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其次,教师在音体美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该结合教学内容有效的促进学生的智力和德育发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激发学生对于音乐、美术和体育学习的兴趣,丰富学生的初中课程学习内容,进而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黎韵.关注农村音体美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公平发展[J].社会科学战线,2012(01):277-278.
[2]田逸林.音体美教研组:塑造特色教育的新形象[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0(1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