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宋代景德镇影青瓷刻划花艺术
2020-10-20钟萍
摘要:本文以刻划花技艺的源流入手,追溯宋代景德镇影青陶瓷长期的传承与创新。分析宋代景德镇影青瓷的发展与成就,深入探究在两宋时期士大夫文人思想影响下的宋代景德镇影青刻划花的文化体现,得出景德镇影青刻划花陶瓷在宋代是顺时顺意的创造。
关键词:宋代;影青;刻划花
一、刻划技艺的源流与传承
刻划花装饰艺术有着长期的传承创新,是陶瓷浮雕装饰的一种表现形式,上溯到原始时期有迹可循,早在新石器时代便有刻划的纹样,仰韶文化出现的密集划痕肌理效果,使得陶器表面极具独特的装饰效果,河姆渡文化的黑陶刻花则尽显朴拙大气。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采用的刻划装饰技巧更是五花八门、丰富多样,绳纹、弦纹、席纹、篮纹及附加手捏堆饰等大量有规律的刻划装饰,使得陶器造型具有粗犷的视觉冲击。刻划花装饰发展至夏商周时期,圆圈纹、旋涡纹、回纹、云雷纹、方格纹等,更趋丰富了陶器的刻花纹样,陶器的刻划花装饰更得到广泛发展和应用。至汉代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瓷器开始大量烧造,刻划花纹多装饰于青釉瓷,别有一番风味。最典型的莫过于东汉时期的青釉刻纹兽耳陶罐、魏晋南北朝刻花陶瓷装饰和原始青瓷。到了隋唐五代时期,刻划花装饰技艺运用在越窑青釉瓷上显得精巧灵动,剔除了许多混杂的器物表面装饰技巧,专以铁制或竹制的刀具进行刻划花装饰,成为比较纯粹的一种装饰技艺。陈克伦、叶倩编著的《古代瓷器制造术》中提到:“宋代,北方耀州窑青瓷和南方景德镇窑青白瓷上的刻花用‘半刀泥技法,利用釉的不同厚度,将纹饰衬托得栩栩如生。”至此,景德镇影青瓷浮雕刻划花技艺,才真正以独特的艺术风貌,自立于陶瓷装饰艺林而独树一帜。
二、宋代影青瓷的发展与成就
《简明陶瓷词典》中有记载:“青白瓷,宋、元时期我国南方地区生产的一种重要瓷器品种。其釉色白中闪青,青中显白,介于青白之间,故名。其质感如青白玉。典型产品,胎质细洁,釉色青莹,光照见青,又称影青。北宋时创烧于景德镇,以湖田窑产品最佳。江西九江北宋咸平三年(1000年)纪年墓出土的影青瓷钵,为目前所知最早的器物。宋代民间普遍使用,除常见的碗、盘、瓶、罐、注子、盏托、壶、碟、炉等日用器皿外,盒及塑像较为突出。较多素面器物外,装饰主要为刻花和印花,其中以景德镇的婴戏图最为典型。”
两宋时期,景德镇的湖田、湘湖、胜梅亭、南市街、黄泥头柳家湾等处,为烧制影青瓷的主要窑址,其产品色质如玉、声名远播,遍及大江南北,可见当时影青瓷烧造的盛况。源于这种影响,当时中国南方模仿景德镇影青瓷蔚然成风,竟有八个省三十四个县出现了烧制影青瓷的窑场,形成了以景德镇为中心的影青瓷系。由此,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特别是南宋时景德镇受到了定、钧、耀州窑等北方窑口的影响,大量研制生产影青瓷,并“著行海内”,又一度作为“贡瓷”,景德镇影青瓷系居于宋代六大瓷系的首位。
影青瓷作为景德镇宋代主要烧制品种,以其釉色介于青白之间,有青中显白、白中泛青的色彩。这种非青非白又似青似白的瓷器品种,是景德镇宋代瓷器玉质效果的典范,它被宋真宗定为贡品,而生产这种瓷器的地方也被赐年号“景德”为地名,这促使了影青瓷生产快速进入辉煌时期。
北宋早期的影青瓷质地疏松,釉色不纯粹,产品釉薄而泛黄。北宋中期与晚期产品品质得以提升,釉质如玉,体薄透光,中期开始采用浮雕手工艺,纹饰的广为运用产生了许多精美制品。
南宋早期,影青瓷的发展达到了鼎盛,造型延续了北宋中、晚期,已经具备了影青瓷独具特色的面貌;南宋中期,由于材料获取的因素,影青瓷的质量已不如前,手工制作小批量生产仍可维系。有不少影青瓷很好地体现了材料的性能,有着很高的工艺水平和审美意味。这个时期之所以产生质量问题,与当时的瓷土原料采用有关。影青瓷胎的原料瓷石矿分为上、下两层。上层的矿石风化程度比中下层大,钙的含量较高,钾钠含量较低,又含有高岭石和娟云母,其可塑性较下层矿石要好,因此作为制瓷原料性能要優越许多。由于下层瓷石化学组成和性能均不如上层瓷石,至南宋时期,上层瓷石已基本采用所剩无几,使用下层瓷石制胎,自然会影响影青瓷的质量和生产。好在南宋景德镇陶工发挥工艺智慧,采用了支圈覆烧方法,有效避免了因原料影响质量的因素,印花芒口瓷包金镶银成为南宋影青瓷的主要特征。
三、宋代景德镇影青刻划花的文化体现
两宋时期士大夫文人思想影响着整个社会风尚,玉器更被提升为高雅的象征,无论权贵还是普通庶民,对玉形成了特别的爱好,以致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稀缺的玉一时难以应对人们的需求,恰逢此时,影青瓷以青白玉的玉质美感出现,缓解了人们对玉可遇而不可求的状况。景德镇宋代陶工在弃仿创新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工艺智慧,及时把握景德镇的优质原料,烧出了色质如玉的影青瓷,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嬴得了“假玉器”的美称。
宋代作为尚文轻武的封建王朝,统治者的心理和艺术审美倾向对于景德镇影青瓷审美风格的形成及发展产生了决定性的作用。宋代统治者失却了汉唐时期的博大胸怀与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取而代之的是内敛、畏缩、胆惧、隐忍、退让,而这种品格使宋瓷产生出一种独特的审美感觉,形成沉静素雅、端庄和谐、莹润如玉、意蕴隽永的内外品质。景德镇影青瓷刻划花的审美品质正是在宋代各种思想的浸染中逐渐形成与成熟的。
宋代景德镇影青刻划花瓷器的艺术价值表现为具有独特的原料配方和精湛的手工技艺,在手工艺造物过程中,手工艺人对固定工艺流程的遵从,近乎于仪式崇拜,从不敢随意删减或改变一道工序,他们认为所遵守的工艺流程是祖传的规矩,似乎每一步骤和顺序都是神圣的或神秘的,景德镇制瓷“过手七十二”阐明了工艺规矩的道理。传统手工艺传承至今的工艺流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往往会在不断的实践中进行某些调整,比如过去陶瓷刻刀材料在如今科技的发展之下有了质的创新,大大地提高了刻划的效率与精致程度。插电钻孔、3D打印技术等也为陶瓷的创新创造开辟了新方向。工艺程序的局部调整,流程的整体主线基本不会变更,这就说明了景德镇陶瓷制作程式化是科学合理的。
四、总结
影青刻划花顺应了宋代陶瓷的发展方向,没有刻划花的影青瓷是单调平凡的,没有影青釉的刻划花是显示不出超凡技艺的。景德镇影青刻划花陶瓷在宋代是顺时顺意的创造,宋代的宗教思想、哲学、理学对陶瓷的影响更是巨大而深远。
参考文献:
[1] 尹娜娜. 宋代景德镇影青瓷雕的艺术特征[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2.
[2] 曹春生.景德镇宋代影青瓷雕塑技艺对后世雕塑瓷器的技术影响[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6,50(01):39-41.
[3] 程丽娟.浅谈景德镇窑烈火下的如玉影青[J].景德镇陶瓷,2017(06):32-33.
[4] 王强,张扬.影青之美[J].艺术市场,2013(12):114.
作者简介:钟萍(1997—),女,汉族,江西省赣州市,2018级研究生,研究方向:陶瓷艺术设计与理论研究。
(作者单位:景德镇陶瓷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