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景观对城市风景园林规划的影响及运用途径研究
2020-10-20任晓川
任晓川
摘要:在城市园林景观的建设过程中,无论是乡村居民还是城市居民,都对环境的质量越来越高度重视,这就需要我们必须将乡村的景观有效的融入到城市园林景观的建设中去,在融入的过程中既要保留各自的特色,也要保证当地的生态环境质量,同时为城市经济的发展起到一定作用,并为所居住的城市增添色彩。把乡村方面的景观元素灵活的融入园林的规划设计中,不但可以保留乡村景观所具备的原生态的特色,也能丰富城市的文化景观。本文主要介绍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乡村景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1乡村景观发展的特点
1.1区域发展特点
中国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历史悠久。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和自然资源有很大差异。要充分发挥乡村景观的地域特色,就必须了解乡土文化。在景观建设中,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体现能给城市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目前,我国许多乡村景观的地域特征十分明显,并受到有关部门的保护。同时,乡村景观的合理规划和利用对当时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是文化保护的重要体现。
1.2生产发展特点
乡村景观与农村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农村居民体现了积极、勤劳生产的特点。将乡村景观融入城市景观设计中,要突出生产特色,弘扬人民热爱劳动的精神和积极向上的精神,使城乡经济发展更加有特色,并让更多的居民感受到我们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会议充分展示了中国人的“正能量”。
2乡村景观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具体应用策略
2.1加强农业经验
目前,许多城镇居民不了解农村群众的生活和生产,特别是城市下一代居民不会接触到真正的农业工作,不了解农业工作的艰苦和困难,也不了解务农的意义。很多城市居民的下一代甚至不知道春耕秋收的最基本过程,一些城市居民对农村居民的看法也很片面。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设计师可以在园林规划设计中适当增加农业经验,让城市居民接触农业,加强对乡村文明文化的了解。在很多城市建筑的规划设计中,设计师会开辟一个专门的地方种植一些简单的农作物,如青菜、大葱、萝卜等,或者通过建立农业体验基地和农业体验管理,城市居民和他们的下一代可以随时关注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加强人们对农业生产过程的了解。同时,加强园林特色建设,有利于改善城乡居民关系,逐步消除双方矛盾。如江苏南通园林博览园自然景观——“桑树村”以桑树、茶叶、棉花、向日葵等当地常见农作物为装饰,向人们展示了一种新的农村自然景观,成为当地郊区重要的生態基地。
2.2保护农村地区的历史文脉
乡村历史文脉是指乡村在逐渐形成的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历史文化,反映了乡村独特的风土人情,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独特性、地域性和独创性。在将乡村景观应用于景观规划设计时,首先要注意保留乡村原有的历史文脉,并有针对性地加以保护,以免被城市化所磨损。具体而言,在规划设计中,可以将设计理念延伸到乡村景观。如果城市景观道路延伸至乡村边界,则应适当保留乡村边界与城市景观之间的通道。在通道的尽头,可以看到真实的乡村景观,如乡村房屋、农田、菜园等,此外,在原有场景的基础上,还可以开辟一定的区域作为农家乐娱乐场所。游人到山水园可以参与农家乐,体验乡村生活,或种植、或采摘果蔬,体验乡村风情。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村景观将逐渐融入城市景观。因此,在城市园林规划设计中,一定要保留能反映乡村历史文脉的事件,如建筑、道路、河流等,以反映乡村氛围,避免乡村文化在城市建设中逐渐消失。
2.3统一规划乡村景观与风景园林,兼顾经济及生态效益
当前我国部分风景园林的规划与设计中开始呈现出一种半开放性的特征,其主要表现为在设计自然景观时,会有目的性地保留当地原有的乡村景观,并将其融入新的自然景观中。在保留乡村景观原有的历史文化基础上,还实现了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游客观光时,景区内村民仍可继续进行原有的劳作,部分居民还会在景区内开设一些乡村景观经营活动,如农家乐、篝火晚会、民俗表演等,游客可在景区内进行食宿,参与各类户外娱乐活动,不但保留了当地的特色风土民情,而且大大减少了景区规划成本,既可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又可兼顾一定生态效益,实现了两者的完美结合。
3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的过程中乡村景观发挥的作用
3.1乡村景观的利用能为促进园林设计获得必要的参考依据
在发展过程中,乡村景观有别于其他景观。它具有非常显著的纯洁性和简单性。因此,在设计和规划的过程中,人们会体验到一种非常清新自然的景观印象。因此,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过程中,有效地利用乡村景观的特殊文化内涵,可以给人们带来一种非常自然的感觉。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的交通流量在逐渐增加的同时,高层建筑的情况也在增加。如果盲目地运用乡村景观的风格,最终会产生“定势式”的景观设计成果。因此,很难有效地发挥乡村景观的风格,进而难以为城市景观文化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激情。也就是说,在城市景观的建设和完善过程中,要立足于居民的实际生产方式,根据居民的实际生活方式。但是,他们与农村地区有着明显的差异。如果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仅仅实施人为的方法,自然会产生非常不利的后果。因此,在城市景观设计过程中,作为设计师和设计人员,我们需要分析所在区域的实际情况,在正确把握当地生产特点、文化特征和当地地貌特征的基础上,实现相关信息的结合,我们要最大限度地保留和发扬当地的景观特色。
3.2利用乡村景观可以促进园林规划设计的进一步合理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城市化的规模有逐渐扩大的趋势。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景观规划工作逐渐遇到瓶颈问题,其中大部分是钢筋混凝土,直接与自然环境相分离。它将偏离乡村景观。在分析上述景观类型的过程中,要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因此,在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要从根本上认识乡村景观的积极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实用性,同时要在此基础上使其与自然和谐相处,规划设计工作进一步合理化。
4结语
在乡村景观规划中,合理融入风景园林因素符合现代化人们对建筑景观的实际需求,满足了人们对于景观设计的多样化要求,同时在原有基础上再次丰富了风景园林的文化内涵。从二者具体的融合过程中来讲,首先要以因地制宜作为基本原则,不管是对人文景观还是历史景观都要保持着高度的谨慎,坚持从大局出发、从整体出发,把二者的融合变得更为可行和科学。另外,对于风景园林规划融进乡村景观中来说,应该尽量将乡村景观原有样貌保存下来,更不要破坏其独有的特丢按,这样才能体现出它的历史价值。
参考文献:
[1] 胡志杰,林毅颖,常博文.基于场地风貌保护视野下的乡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探究[J].建材与装饰,2020(01):82-83.
[2] 殷立平,孟莹莹.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融入研究[J].门窗,2019(20):148.
(作者身份证号码:210106198807081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