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对中学生道德认知消极影响的原因及对策

2020-10-20刘必静

青年生活 2020年25期
关键词:消极影响自媒体中学生

摘要:中学阶段是个体道德认知形成的重要时期,新媒体给中学生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对其道德认知产生消极影响。本文基于生态系统理论视角,分析新媒体对中学生道德认知产生消极影响的原因,并就中学生在新媒体时代养成良好道德品质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生态系统理论;自媒体;中学生;道德;消极影响

一、新媒体对中学生道德认知的消极影响与生态系统理论简介

(一)新媒体对中学生道德认知的消极影响

2019 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为 1.75 亿,未成 年人的互联网普及率达到 93.1%,中学阶段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7.6%。[1]中学生通过QQ、微信、快手、抖音等新媒体平台,一方面可以开阔视野获得海量信息,缓解紧张的学习状态。另一方面,也对中学生的道德认知产生消极的影响,具体表现如下。

1.诚信缺失

网络的虚拟性和匿名性,使中学生捏造虚假的信息与他人交往。如在博客、QQ等软件注册时,姓名、年龄、性别、归属地等信息的虚假性。

2.认知偏差

信息时代的到来,新媒体引领中学生畅游知识海洋,但夹杂着许多黄、赌、毒及不法分子的宣传的不良信息,这对他们的生活、学习、价值取向等有很大的影响。中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理,道德判断与认知水平不高,容易感情用事,缺乏理性思维,受到新媒体中不良信息的影响,不利于中学生健康完整人格的发展。

3.责任感缺失

中学阶段的孩子生自我意识逐渐增强,通过新媒体传播与接收信息全凭自身喜好,具有极强的个人主义倾向,国家民族意识淡薄,缺乏责任感,不利于培养高尚的爱国情怀。

4.价值观扭曲

由于新媒体传播信息的多样性,中学生对事物缺乏客观中立的价值判断,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利用,宣扬错误的价值观,歪曲事实,影响其价值判斷与价值选择。

(二)生态系统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布朗芬于1979年提出了生态系统理论,他认为环境是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环境从内到外由多个系统互嵌组成,依次为微观系统、中观系统、外层系统、宏观系统。[2]从微观系统到宏观系统,对个体的发展也呈直接到间接的影响。其中微观系统是指个体直接接触的环境,如家庭的父母与学校的老师同学;中观系统指影响个体发展的微观系统之间的关系,如学校与家庭教育的一致性程度;外层系统指的是个体并未直接参与却对其发展产生影响;宏观系统是个体接触的最外层,间接地作用于个体的发展,如文化习俗、社会价值观。

二、基于生态系统理论探究新媒体对中学生道德认知消极影响的原因分析

(一)微观系统因素——家庭教育缺位

家庭是每个人最初的教育场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补充。家长言传身教对孩子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在新媒体时代,部分文化水平不高的家长整天沉迷于抖音、快手等软件,浏览大量不良信息。处于中学阶段的学生,自觉性与半自觉性交织,在一定程度上他们能够对事物的是非好坏进行判断,但存在稚嫩的想法。其身心特点具有不成熟性,不具备较强的理性思维,判断力较弱,面对信息泛滥的新媒体,在没有家长的引领下,易受不良思想的侵蚀,影响其道德认知。

(二)中观系统因素——家校共育失衡

针对“5+2=0”的教育现象,引发许多教育工作者的思考。在新媒体时代,学校通过道德与法治、语文等课程组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认知。但部分家长对孩子引导监管不到位,导致德育效果因家校共育的不协调而产生“5+2=0”的现象。

(三)外层系统因素——政府监管力度不足

虽然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具有极大的优势,但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着监管力度不足的缺陷。传统媒体在运行过程中,信息的流通发布,相关部门必须严格审查。在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信息的发布者,各种信息夹渣其中,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政府监管力度不够,导致信息良莠不齐,严重影响着中学生道德认知的发展。

(四)宏观系统因素——社会价值引领缺乏本土性

在社会价值观方面,主要通过主流媒体如央视新闻、人民日报等新媒体宣传引领。但中学阶段的学生,其心理发展正逐步走向成熟,在接受主流价值观引领的过程中,由于过于理论化而难以理解,容易断章取义。

三、基于生态系统理论促使中学生在自媒体时代养成良好道德品质的对策

新媒体对中学道德认知造成的消极影响是各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基于生态系统理论,中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需要重视系统间相互协调,共同构建“学校-家庭-社会”诸系统于一体的道德教育共同体。

(一)重视家庭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既是“人之初”的教育又是终生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与延续。因此家长应努力做好榜样示范作用,积极引导孩子识别不良信息,加强监管。另外,家长要重视良好家风的熏陶作用,把孩子培养成有德行的人。

(二)协调家校共育

面对新媒体的信息泛滥,学校要重视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内容与时代接轨,引导学生加强信息识别能力。积极创设专属于中学生的绿色网络通道,开展文明上网等一系列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清朗的网络空间学习知识。家庭则要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共同促进学生道德认知的发展。

(三)加强监管力度

国家要加强宏观调控,对新媒体的注册用户严把关。完善中学生上网与青少年网络犯罪相关法规,让中学生知法、守法。同时相关部门加强网络信息的监管,习总书记谈到要让互联网更好的造福人类,新媒体作为互联网络的新生事物,信息冗杂,需要进行严格的筛选,把不良信息排除在外,净化网络环境,构建清朗的网络空间。

(四)引领价值观念本土化

社会主流价值取向是主导社会观念的内在灵魂,是稳定国民经济体制、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和文化体系的基石。在历史发展潮流中,任何统治阶级为维护自身的稳定,达到强基固本的目的,都以代表本阶级利益的价值观影响民众。因此,党和国家要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通过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如喜欢的明星宣传,营造优良的道德环境。

参考文献:

[1]CNNIC.2019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EB/OL].https://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qsnbg/202005/P020200513370410784435.pdf,2020-05-13/2020-06-10.

[2]陈艳芳,刘小红.生态系统理论对我国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启示[J].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03):20-22.

作者简介:刘必静(1997.12-),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2019级民族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消极影响自媒体中学生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浅谈微信红包传播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论基尼系数降低的法律完善
自媒体时代慕课对民办院校高等化学教学的意义与影响
商业银行受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分析
自媒体时代下普通高校思政课改革路径
“全民记者团”:济南电视台与“百姓记者”的“握手”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