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对策
2020-10-20冯大泽
冯大泽
摘要:生态环境在人类生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经济的不断增长、人类生活水平的全面提高等一系列事实均能反映出自然界对人类发展的推动作用,同时人类生活与自然界之间的不平衡也在不断延续。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过程中,需要注重对环境的保护。本文在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水利水电工程生态化建设的对策,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生态环境;影响;对策
1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影响
1.1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陆生生态环境的影响
在水利水电施工的过程中,原有的地貌特征及土壤质量会被破坏,不同地域破坏程度也是各不相同的。基于水库拦截的周边地质,河道下游的含肥量会逐渐降低,使得河道内部的肥沃土壤受到破坏,进而导致河道内土壤长时间被埋于水氧量过高的位置,造成河道出现沼泽化、潜育化等现象,而土壤质量的改变将会对河道中植物的生长情况造成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
此类影响还有很多,例如:水库周边地域地下水位太高,增加了土地盐碱化等问题的产生;当水利水电工程的水库建成后,会导致河道内的水流流速变小,这样给藻类的光合作用提供了有利条件,导致藻类大量生长,造成水体丰富营养,种种现象的发生将会影响相关的陆生生物的生活环境。因此需要施工人员慎重规划和设计,减少对陆生生物的生存环境进行改变和破坏,尽可能地保护整个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1.2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水生生态环境的影响
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对水生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是非同一般,其主要表现为水域的变化、深水区与浅水区的变化、静动态水的变化等方面,这些水生生态环境的变化,都将会对水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在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建设过程中,水库区的水流速度普遍较慢,使排放的污染物质扩散的范围缩短,水生生态环境系统的复氧能力以及水体净化能力逐渐减小,水生动植物的存活率也逐渐降低。除此之外,当库区蓄水后,会导致库区内的水体表面积增加,这样会使得库区水体的蒸发作用加强,伴随着大量的水资源受到蒸发,水质也会受到影响,这将会对下游的作物及鱼类生产繁殖造成严重的影响。同时,库区周围的环境也会受到影响和改变,不利于陆生生物的生长,严重时还会导致濒危珍稀动植物遭到灭种的威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动植物的生存环境,缩短了动植物的生存空间。
1.3 水利水电工程对其他生态环境的影响
(1)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工作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地质问题
如果库区内的水位长时间处于较高的状态,会导致库区的堤坝受到较大的水压力,在这种长时间的较大水压力的作用下,可能会导致地壳结构发生一定的变化,这些变化可能会导致地震、渗漏等地质问题的发生。
(2)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对群众日常生活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在工程项目的作业中会出现资源浪费,或者过度开采的行为,或者工业污水、化学药品的排放等问题,不仅缩小了生态环境的绿化面积,还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资源浪费,对生态环境及人类生活都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3)水利水电工程对气候方面的影响是直接客观的
建设大型水库,并用其储存大量的水资源,再经过太阳光的辐射作用,使得水库里大量的水资源发生了蒸发的物理反应,提高了该区域的降水量。
2 加强水利水电工程生态化建设的对策
2.1 学习正确的生态化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理念
作为现代化的水利水电工程,其涉及的相关部门及员工必须以实现生态化建设为中心,全面推动水利水电工程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注重现代化建设的时代意义与现实情况,做到与生态环境和谐相处。
对于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施工、维修、维护、运送等一系列问题务必要从生态环境出发,坚持“生态环境和谐发展、资源能源优化配置、经济效益高效增长”的建设性原则,树立正确的生态理念,在获取经济效益的同时提高了企业的良好形象。
国家政府部应当加大对生态化水利水電工程建设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广大群众对生态保护理念的认知,有效地制定与实施生态保护的政策制度,完善违反生态保护的不良行为的惩罚条例。
2.2 优化工程整体施工方案
由于当前水利水电工程在实际施工建设的过程中与自然环境有着一定的冲突,不仅会环境的影响,同时破坏生态环境。因此,相关施工企业在建设的过程中,应该事先分析周边环境,明确生态环境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要求,避免工程建设与环境冲突而存在水土流失以及土地荒废的现象。除此之外,在施工前期还应该做好水文环境勘察,確保工程建设不会影响水质,进而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解决方案,优化并调整实际施工,完善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各项要求,保障生态环境与水利水电工程和谐发展。
2.3 加强信息化技术的运用
目前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建设受到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内部的结构越来越复杂,对生态环境方面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必须要充分发挥出信息化技术的重要作用,实现现代化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建设的系统化发展,逐步构建完善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提高水利水电工程日常建设情况及建设数据的全面记录,做好后续的数据分析,确保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数字化智能管理。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水平的稳步提升,确保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与周围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
2.4 GPS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应用
在信息技术中,有一种技术被人们广泛认识,那便是GPS技术。由于其拥有全天候、全球性和精度高等特点,使其在我国各行各业都被广泛应用。因此,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中,应用此项技术是十分有必要的。在进行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时,运用GPS技术能够使管理人员十分便捷地对水利水电工程进行数据采集,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采集数据的可靠性。
3 结语
总而言之,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作为相关人员需要充分弄清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影响,进而从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等方面做好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将其施工建设过程中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从而实现我国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建鑫.浅议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施工的安全管理现状及模式[J].绿色环保建材,2018(04).
[2]王国礼,秦国亮.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对策[J].建材与装饰,2018(34):299.
[3]刘清国,刘航.水利水电工程三维地质建模设计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8(09):155-158.
(作者单位:黔西南州兴源水利电力勘察设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