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斯坦纳阐释翻译理论指导下的翻译研究
2020-10-20黄潇云龚小萍
黄潇云 龚小萍
摘 要:本文在翻译理论家乔治·斯坦纳的信赖、侵入、吸收和补偿四步骤翻译理论的指导下,对《傲慢与偏见》第56章进行了汉译,对其中的案例进行分析,指出译者主体性对翻译的影响。
关键词:《傲慢与偏见》;四步骤;译者主体性
《傲慢与偏见》构思精巧,妙趣横生,吸引了广大学者对它进行翻译研究。王科一先生的中译本和孙致礼先生的译本都受到人们的青睐。今天,怀着对翻译和翻译家们的敬仰,笔者尝试着来翻译了一下第56章,并有了些许拙见。本文将以乔治斯坦纳的阐释学理论中的四步骤理论为指导并以大量的实例来探讨译者主体性是如何在译文中来体现的。
一、乔治·斯坦纳阐释翻译理论
阐释学(Hermeneutics)是一种关于理解文本意义的理论和哲学,然而理解又具有一定的历史性,也就是说,任何人对事物的理解都受到自己的文化意识,生活经验、知识传统、道德伦理的影响,这些也会影响译者的阐释过程。[1]
英国著名翻译理论家斯坦纳将阐释学运用于翻译研究,以哲学阐释学为理论基础,她将翻译过程分为四个步骤:信赖、侵入、吸收和补偿。[2](Venuti,2000:313-319)信赖是指译者认为他所选择的翻译目标有翻译的价值,在这个信赖的基础上,译者也会受到其主观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侵入”原文,以便更好的“吸收”。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为了更好的保留译语本色,“补偿”手段也就应运而生。[3]
二、乔治·斯坦纳翻译理论下《傲慢与偏见》第56章翻译所体现的译者主体性
(一)信赖
如上所述,阐释翻译的第一步是信任,即译者认为他所选择的翻译目标有翻译的价值。译者的信任选择使译文得以问世,任何翻译都始于对文本的信赖。译者首先要相信翻译是基于译者对原文价值的认同之上。作为译者,翻译的第一步就是选择文本。选择好的文本翻译也有可能使译者出名。[4]笔者选择《傲慢与偏见》来翻译,是因为其具有极高的文学地位,其56章的语言、情节魅力以及伊丽莎白的个性魅力,凯瑟琳夫人与伊丽莎白的对话非常精彩,也可能存在于现实生活中,但伊丽莎白不卑不亢,沉着冷静,让笔者大为佩服。试问在现实中有多少人有勇气这样对对方的亲人说话,尤其是当自己处于弱势一方的时候。
(二)侵入
侵入指在信赖的基础上,译者对原文的理解。由于受到历史性等各方面的制约,任何译者都不可能完全客观地再现原文或者穷尽对原文的理解,这也就形成了对原文的不同理解,进一步形成了对原文的侵入,在这个过程中译者的主体性也就体现出来了。以下将主要从译文中译者语言能力的体现来分析译者对原文的“侵入”。
(1)I am almost the nearest relation he has in the world,and am entitled to know all his dearest concerns.
我几乎是他在这个世界上最亲的人了,我有权知道他的切身之事。
在此,笔者并没有用直译的手法,翻译成“我和他有世界上最亲的关系”,也没有翻译成“我是他是最亲近的人”,而是翻译成“我几乎是他在这个世界上最亲的人了”,这一来符合汉语的说法,二来体现出这句话的讽刺意味,凯瑟琳夫人自认为是达西最亲的人,但其实并不是,因为达西并没有告诉过她他内心的真实想法。后面的“dearest concerns”没有翻译成“他最亲爱的担忧”,因为面对伊丽莎白的质疑,凯瑟琳前半句回答她是达西最亲的人,就是想表明她有过问达西一切事情的权利。
(2)“This is not to be borne.Miss Bennet,I insist on being satisfied.Has he,has my nephew,made you an offer of marriage?”
“这是不能忍受的。班纳特小姐,我坚持要使自己得到满意的答案。我的侄子有没有向你求过婚?
这里的原文“Has he,has my nephew”里面有一个同位语,my nephew就指代的前面的he.笔者将此处译成“我的侄子有没有向你求过婚?”,将he和my nephew一起译成了我的侄子,避免了语句上的重复和冗杂。
(三)吸纳
吸纳作为阐释翻译的第三阶段,其实是对不同语言和文化的表达阶段。在对原作语言和原作者创作意图的理解的基础上,译者会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将自己的理解吸收到译入语中去,但从宏观上看主要是采取异化和归化两种翻译策略。以下从俗语及四字短语的运用这两个方面来说明译者的主体性在这个阶段的体现。
(1)俗语
俗语的使用,可以让目标语读者更好的理解原作。
“Your coming to Longbourn,to see me and my family,”said Elizabeth coolly,“will be rather a confirmation of it;if,indeed,such a report is in existence.”
伊丽莎白冷冷的说道:“如果真有这样一则消息的话,您大老远来朗博恩看我和我的家人,那就更像是此地无银三百两了。”
“Your coming to Longbourn”,笔者翻译成“您大老远来到朗博恩”,加上了大老远,一方面符合了汉语的表达习惯,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伊丽莎白这句话的讽刺意味,就像汉语里面说无事不登三宝殿一样。“will be rather a confirmation of it”翻译成“那就更像是此地无银三百两了”。此地无银三百两讲的是古代有个叫张三的人,将300两巨款埋在了屋后地下,为防止别人把钱挖走,故用一个牌子在上面写上“此地无银三百两”,然后将这块牌子插在了埋银子的地方。后来隔壁王二把张三的银子偷了,又担心张三怀疑他,也立了一块牌子,上面写着隔壁王二不曾偷。前后两句联系起来的虚实之感传达出其真正含義,没有绝对的聪明人,聪明人反而可能做一些傻事,多此一举暴露自己的真实想法。这里我觉得用来形容凯瑟琳夫人就很恰当了。她既然不相信达西向伊丽莎白求婚的传言,但跑来质问伊丽莎白,却反而证实了传言。
(2)四字短语的使用。
成语是中国文化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是中国文化传承信息的载体。“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从古代中国流传下来的成语是中国人性特征的维他命。”[5]在本章的翻译中,笔者使用了一些四字短语来翻译,是为了使文章显得流畅并让人印象深刻。
“If!Do you then pretend to be ignorant of it?Has it not been industriously circulated by yourselves?Do you not know that such a report is spread abroad”
“如果?你是想假装不知道吗?这难道不是你费劲心思的传出去的吗?难道你不知道这件事已经传开了,人尽皆知了吗?”
“industriously”的意思是“in a way that uses a lot of effort”,勤奋的,努力的,在汉语里面表达正面、积极的含义,但是这里是凯瑟琳夫人说伊丽莎白故意把消息传出去,所以笔者翻译成了费劲心思的,含有一定的贬义,表达凯瑟琳夫人的讽刺。后面的“is spread abroad”字面意思是“传到了国外”,但若将这句话直译,会让目标语读者产生疑惑,因为这里想表达的是消息传达之广,凯瑟琳夫人这样说是对伊丽莎白的一种责怪,批评,是强调她让大家都知道了这个消息,所以译者翻译成“传开了,人尽皆知了。”
(四)补偿
正如斯坦纳所提到的,完美的翻译是不存在的。在前三个步骤中,由于语言、文化的差异,作者的理解,作者所采用的翻译策略和手段都可能会导致翻译过程中一些信息的缺失,因此,补偿在整个翻译过程中非常必要。译者可使用不同的翻译手段来补偿之前的损失。以下将举一例进行阐释。
(1)It ought to be so;it must be so,while he retains the use of his reason.
应当是不可能的,也必须是不可能的,只要他还保持理智。
这句话若直译,是“应当是这样,也必须是这样”,但如果这样翻就违背了原文传达的意思。凯瑟琳夫人虽然嘴上说的是,达西不可能向伊丽莎白求婚,但其实内心对这件事是不确定的。伊丽莎白上一句说夫人您已经断言这是不可能的,下面若翻成“应当是这样,也必须是这样”,会让读者产生疑惑,因此将言外之意的不可能补充出来,再次重复的表达凯瑟琳夫人的想法,译成“应当是不可能的,也必须是不可能的”。
三、结语
在斯坦纳的阐释学翻译四步骤理论的指导下,本文对笔者的《傲慢与偏见》第56章的翻译进行了分析,希望以此来分析翻译过程中所体现的译者主体性。希望经由以上分析,能让读者对原作有一个更好的了解,也期更好的进行译本分析和翻译批评研究。
参考文献
[1]卢峰.浅析斯坦纳的阐释学翻译理论.文教资料.2011.
[2]Venuti,Lawrence.The Translation Studies Reader(ed.)[M].New York:Routledge,2000.
[3]梁文静.斯坦纳的阐释学翻译理论评介.大众文艺.
[4]胡晓莹.乔治·斯坦纳阐释学翻译理论观照下的译者主体性研究——以葛浩文《红高粱》英译本为例.海外英语.2013.
[5]杨义.http://www.cn99.com/cgi-bin/get/sts-listcode= shuzhai.
作者简介
黄潇云(1995—),女,汉族,四川乐山,翻译硕士,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龔小萍(1971—),女,四川绵阳,西华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及澳大利亚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