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马克思辩证法的黑格尔之源与新生命

2020-10-20高春叶

锦绣·上旬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批判辩证法马克思

摘 要:任何事物的形成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具有其自身的发展过程,辩证法亦是如此。辩证法思想向来被广大学者关注和研究,我们在今天了解和接触到的辩证法在很大程度上都来源于马克思,但是在谈到马克思辩证法的同时又不可以绕过一个人,即黑格尔。黑格尔的精神辩证法作为辩证法思想发展过程中的第二种历史形态,在说明人类历史发展的问题上具有积极意义,不仅为辩证法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更是成为马克思辩证法的直接理论来源。马克思在对其辩证法的研究与探索中极富洞见的发现了其中的合理性与局限性,采取了既批判又继承的科学态度,从而形成了既包含其合理因素又高于它的科学的、具体的唯物辩证法,如此就赋予了辩证法新的生命内涵。

关键词:马克思;辩证法;批判

纵观辩证法的历史发展过程,黑格尔在对以往古代哲学继承的基础之上立足于近代哲学的主体性原则,形成了自己的积极辩证法,这成为其整个哲学体系的点睛之笔。黑格尔的唯心的辩证法也被公认为是马克思辩证法的直接理论来源,这是因为马克思早年曾热衷于黑格尔哲学,尤其在辩证法问题上马克思从不避讳地将黑格尔看作自己的老师,可以确定的是其辩证法给予了马克思许多的启发,他对黑格尔辩证法的继承并非是完全意义上的继承,而是在这个基础之上对其中的合理因素进行了揭示,从而使辩证法思想实现了质的飞跃,形成了自己极具批判和革命性质的辩证法。

一、黑格尔的精神辩证法何以可能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正如马克思所言,黑格尔的辩证法也绝非偶然形成。当时的德国与其他欧洲国家相比,无论在政治还是经济方面都相对落后,16世纪的宗教改革给德国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灾难,导致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英、法等国家已经率先完成向资本主义的过渡时,德国仍然处于一个封建割据的状态,经济和政治上的落后同时也使得当时德国新兴资产阶级带有鲜明的落后性和软弱性特征,他们虽然心怀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向往,但在实际上又不具备真正的勇气与力量去推翻封建统治,所以他们只得更倾向于自上而下的改革,也正是因为当时整体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以及自然科学和人类历史的发展,使得当时在经济、政治等方面都十分落后的德国却在哲学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中,德国古典哲学中的辩证法就是当时资产阶级愿望和利益在理论上的表现。另外,黑格尔之所以被称为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不单单因为他本人极富学识,还在于其哲学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来源于对康德等人的批判和吸收,这在他们各自的哲学理论中是有迹可循的,如谢林就曾经在自己的著作中有过关于矛盾学说的论述:“在任何变化中都会发生从一种状态向其矛盾对立的状态的转化。”总之,这些内外因素都为黑格尔辩证法的生成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关于黑格尔本人的辩证法思想,他本人并没有给出专门的辩证法著作,而是在他的《逻辑学》中进行阐述和解释的。实际上,黑格尔的辩证法与其整个哲学体系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体,要想理解他的哲学体系必然要理解他的辩证法,研究他的辩证法是掌握其整个哲学体系的主要线索。黑格尔在逻辑学中严格按照着一定的顺序所展开,这实则是为了创立自己绝对的唯心主义体系,而在马克思看来这一顺序与他辩证法思想的结构也是保持着基本一致的。其中,存在论对应质量互变规律,黑格尔在这里论述了质、量、关节点等一系列相关概念,并且以此为基础探讨了质变与量变的辩证关系,黑格尔的存在论其实是以纯有为起点的,为了满足理论的需要,他又从有引申出了无,并在两者之间设立了一个相互联系、相互转变的关系,这种由有到无,最后到变的过渡体现了他辩证法的完美开端;本质论所对应的则是对立统一规律,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基本规律也是他整个辩证法的核心所在,在这里黑格尔提出了多对矛盾的范畴,阐发了关于矛盾学说的一系列论述,在他的观点里他认为矛盾是一切事物运动的根本动力,马克思正是在借鉴其矛盾学说的基础之上建立自己唯物辩证法的矛盾学说的;在最后与概念论相对应的则就是否定之否定规律,在康德的正题与反题的基础上,黑格尔设定了第三个概念,即合题,从正到反是第一次否定,从反到合又是对第一次否定的否定,这一过程中不断的循环往复使得概念更加具体和完善。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就是準确围绕这三个阶段所展开的,绝对精神从其自身出发,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最后又回到自身,这种呈圆圈式的循环往复,便是否定之否定规律的一般表现形态。除此之外,辩证法不仅仅只限于对概念自身矛盾运动的研究,黑格尔更是将它广泛运用到自然、逻辑等各个领域,如此一来,辩证法就带有一种包容性和普遍性,它由此成为一种研究一切事物具有内在联系与矛盾发展的学说。其中,辩证法也同样体现在黑格尔本人的著作中,正如列宁所说,虽然其逻辑学是为了建立唯心主义体系,但是就是在这部最唯心的著作里面,它展现出来的唯心主义却是最少的,而表现出来的唯物主义却是至多的。

二、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扬弃与超越

黑格尔的辩证法虽然是他在哲学上的伟大贡献,但是向来被人们褒贬不一,这是因为其辩证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黑格尔的辩证法与前人相比虽然已经有了很大的超越,但是由于它的唯心主义立场,它始终还不能成为科学的体系,马克思认为正是因为他的思辨性导致黑格尔哲学缺乏批判性,当时的资产阶级一方面极其渴望资产阶级革命,但另一方面又不具备真正的力量,不敢真正与人民群众相联系,资产阶级的这种矛盾性反映在辩证法中体现出一种革命性与妥协性相冲突。另外在马克思的著作中向来都不缺乏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在他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就揭露了黑格尔哲学中的非批判性,虽然表面看来黑格尔似乎已经注意到当时德国现实生活的问题并进行了批判,但是他的批判只是徒有其表,并没有涉及到根本的政治制度,在此基础上黑格尔关于宗教、国家和法的关系的讨论也只是停留在精神的层面,在马克思看来,黑格尔由此提出的国家决定市民社会的论断反映在辩证法上更是一种头足倒置,马克思之后在《神圣家族》中深入剖析了黑格尔的认识论根源,在对黑格尔哲学的唯心主义面纱进行揭露之后,马克思自觉肩负起对其唯心主义辩证法的继承和改造任务。

黑格尔的辩证法是以绝对精神为统摄的,在它之下的所有事物都被冠以思辨的神秘主义色彩,马克思正是看到其唯心主义辩证法即概念辩证法的局限性,在提取其合理内核的同时又对其进行了发展,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发展实则并非是彻底的改造,而是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和蕴含了黑格尔的部分思想,在这个基础上马克思所创立的唯物主义辩证法实现了质的飞跃,也极大程度地丰富了辩证法理论。辩证法本身应该作为一种方法论的存在,可是在黑格尔那里这种方法论无疑只是作为一个概念的形式存在,马克思正是在清楚这种立场之后对辩证法做了新的诠释,赋予了辩证法以新的生命。马克思辩证法中蕴含着浓厚的历史观韵味,实际上在黑格尔那里也体现出这种历史观,非常难得的是黑格尔并没有将历史看成是一成不变的,历史能够随着意识的发展而发展,但是它在本质上还是一种概念的、抽象的存在,在黑格尔那里,历史作为一个场地并不是必然存在的,而在这一历史过程中进行生活的人民群众都是由绝对精神提前规定好的,也就是说,即使没有历史这个场地的存在,人民群众还会依然按照绝对精神的规定而逻辑性的存在,而这种观念在马克思那里是恰恰相反的,人民群众并非是提前被设定好的,而历史也是必然存在的,正是作为主体处于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正因如此,马克思非常重视人民群众在历史中发挥的作用,正如他自己的言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这就意味着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能够体现着社会发展的历史性,由此马克思在这里所发现的历史观也为其创立新唯物主义提供了前提,历史性原则成为马克思探索唯物主义辩证法的独有特征,使得它在根本上与传统的逻辑学和形而上学都划清了界限。除了对其历史观上的进一步继承发展,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继承还体现在对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格外强调,黑格尔本人极其注重绝对精神的高度自由,他所在的主体性哲学时代也是十分注重自由创造的,但是由于他的哲学是一种唯心主义的,他认为意识决定物质的同时过分强调了意识的能动性,这样就破坏了它们之间的原有的平衡,而马克思在认可他思想的同时所强调的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具有前提条件的,它是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的,这样就保证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这种观点不仅用于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还完全准确的用于社会发展中,在建立唯物史观的路程中马克对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等一系列关系问题的阐述就体现了这一点。

马克思相比黑格尔辩证法的超越之处并非是简单的将精神改为物质,而是在本质上就脱离了这种唯心主义立场。其实早在费尔巴哈那里他就对黑格尔所主张的唯心主义哲学表示不满,尤其反映在对宗教的批判问题上,费尔巴哈主张从唯物主义出发才能准确的理解人与现实世界之间的关系,但是由于他的旧唯物主义所含有的感性直观的特征使得他仍旧无法探索人类历史发展的真正奥秘,马克思正是受到费尔巴哈的影响从而以劳动出发来建立自己的辩证法乃至整个唯物史观的。早在马克思建立唯物史观的探索阶段,在他的《手稿》中就将人的本质归于人类自由自觉的活动,之后在整个唯物史观的形成过程中都贯穿着马克思对于实践观的重视,人类不仅在实践中创造了历史,更是在实践中不断实现着自己。马克思以劳动出发还对当时私有财产以及这种情况下所导致的人的异化进行了深刻揭露,与黑格尔只看到劳动的积极性相比,他不仅看到了这种积极性,还同时意识到了它有可能带来的消极性,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更是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找到了正确的出路,马克思的辩证法由此就显现出不同于以往的鲜明的革命性与批判性。综上所述,马克思建立在劳动上的辩证法实现了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扬弃和超越,不仅赋予了辩证法新的内涵,同时也是理解马克思哲学变革上的关键。

三、马克思唯物辩证法的人生智慧

马克思的实践辩证法由最开始的《博士论文》、中间加之《莱茵报》时期的过渡、最后一直到《德意志意识形态》时才得以基本确立,这个过程中的马克思在唯心与唯物的根本立场上明确站定了脚跟,先后摒弃了唯心主义与旧唯物主义的哲学立场,马克思的唯物主义的辩证法相较之前是一种更为科学的方法论,它其中实际还蕴含着深刻的历史现实意义与丰富哲思。

辩证法作为人类特有的思维方式和成果已由来已久,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似乎并不顺利,更有甚者将之作为一种诡辩论,认为像“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的此类言论简直就是在说废话,其结果必然导致人们去否定真理,不敢去信仰。但是实际上,辩证法之所以充满歧义,大概可能还是因为人们只是对它进行了概念化的理解和处理,并没有研究其更深层次的初衷及智慧,因此深入了解辩证法的深度和广度还是非常必要的。马克思的唯物主义辩证法立足于实践,以现实中的個人为出发点,由此论述的人类通过实践活动创造历史等观点,将人民群众的意义和价值所在尽显,马克思的观点消解了近代以来关于主客二元分裂的问题,关于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更是启示我们人类实则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是包含着精神与肉体、感性与理性等多重矛盾关系的统一体,片面的注重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是不可取的,人只有全面的具有自己的本质,才能实现自我,从而使得自我解放得以可能;另外,马克思的辩证法中所展现出来的的革命性与批判性也是特别为我们人类社会所需要的,由于人类本身的存在与不断发展的精神需求之间的矛盾,使得精神始终具有超越性,而这种精神上的需要大概是人类对于自身生命意义的思考,精神上的追求必然会达到反思的地步,这种不满于现状而追求超越的理想性恰恰是辩证法所能做到的,马克思辩证法中所具有的批判和反思的维度正是其智慧所在。

马克思辩证法的形成和发展史具有广阔的社会背景和深厚的哲学韵味,很难用只言片语予以概括,但是只对他的辩证法做简单的理解显然是不明智的选择,这并不能显示其辩证法的精髓所在。马克思的辩证法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以自身的独特性和合理性不仅被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其中众多理论也被我们国家予以采纳并发挥了重大作用,因此只有将其辩证法与实际相结合,才能真正体会其中蕴含的智慧。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黑格尔:《小逻辑》[M].商务印书出版社,2011年版。

[3]谢林:《先验唯心论体系》[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

[4]黄楠森:《马克思主义哲学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

[5]白雪: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与继承[J].理论观察,2019年第5期。

作者简介:

高春叶(1996-),女,汉族,河北省,学位: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当代意义。

猜你喜欢

批判辩证法马克思
“辩证法”到中国: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概念史研究
最有思想的句子
《卡尔·马克思:世界的精神》
冲破单向度的枷锁
用“批判”的思维解读语篇的光辉
鲍德里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价值探讨
在批判中寻求解放
现代形而上学的特征
别开生面的描绘
黑格尔哲学的内在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