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崔子恩电影中的酷儿理想
2020-10-20江璐
江璐
摘 要:在崔子恩的导演作品中频繁表现父子关系,从《丑角登场》、《哎呀呀,去哺乳》到《我如花似玉的儿子》,然而崔子恩惯用一种“父子关系”的设定来反抗传统的主导的道德伦理和社会价值,崔子恩似乎试图想通过反叛传统的表现方式,来表达自己强烈的酷儿意识。
关键词:崔子恩;酷儿;父子
作为小说家和电影导演的崔子恩算不上成功,他的小说作品比起陈染、林白,台湾的白先勇,朱天文等,在同性恋文学领域不甚著名,而自他担当导演后拍摄的多大十几部电影,也大多数没有知名度。然而作为“出柜”者,或者说作为边缘人的崔子恩,在用镜头表现他所看到的边缘人群时,有着异性恋导演所不及的优势——敢于挑战一切既有社会观念的酷儿理想。
从1999年担任编剧,和导演刘冰鉴合作电影《男男女女》,到2001年自己担任导演拍摄的第一部长片《旧约》,到影响较大的《丑角登场》,再到2009年拍摄的纪录片《志同志》,崔子恩自己担任导演的电影有十几部,其中大部分电影都被放在同性语境中拍摄,都出现了一对或者几对同性恋者,除此之外,他的电影还有一群在国内主流电影中很少出现的异装癖等人物。而这些边缘人物成为崔子恩关注焦点的原因,是他们所代表的群体是不被主流社会认可,因此也极少被主流电影所表现。父子关系在崔子恩电影中总是反复出现,而这组主流电影中常见的关系,在崔子恩的电影中却常常被用一种背离传统“乱伦”的方式呈现,使崔子恩的电影具备了酷儿的意味。
从词源学角度来看,“酷儿”一词可能源自德意志北部和西部使用的德语,意为“倾斜的偏离中心的”。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艾滋病危机在同性恋社区的蔓延,非异性恋人士开始使用“酷儿”(queer)来指代一个更广阔的范围,除了传统的同性恋,也包括双性恋、易装人士、变性者、不同种族配对者等等。“酷儿理论”一词最早见诸女权主义者特丽莎·德·劳丽蒂斯,劳丽蒂斯自述“我赞同瓦特尼在一篇文章中的意见。他写道目前使用‘酷儿一词最方便之处在于,他是性别中立和种族中立的。而随着这一理论的发展,又是酷儿理论也被用来指代一切反对欲望、身份的既定分类的理论。因此,酷儿理论的边缘开始变得模糊,不再仅限于性/性别的传统划分,而是反对一切既有的社会价值判断,提倡平等对待所有不同于主流的选择,这个概念是在后现代思潮的大背景下提出的,因此也带有多极化认同趋势。作为反俄狄浦斯情结的父子乱伦关系,被置于崔子恩的电影语境中,便产生了浓厚的酷儿色彩。
事实上,父子乱伦的主题在世界影坛并不少见。蔡明亮的电影《河流》中,小康和父亲在三温暖旅店相互抚慰,之后灯亮起来,父亲发现对方居然是亲生儿子,给了小康一个耳光。日本“新浪潮”电影《蔷薇的葬礼》中,Eddie作为易装夜总会的男招待,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和自己的亲生父亲双宿双飞,发现真相后,父亲自杀,Eddie刺瞎了自己的双眼。这些惊世骇俗的电影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父子乱伦”这样的故事来表达创作者强烈的反抗意味,然而崔子恩比他们更进一步,他的电影中或多或少会讲述一个“反俄狄浦斯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拉伊俄斯爱上自己的儿子俄狄浦斯,并且是在彼此清楚父子关系的情况下爱上他。
在《我如花似玉的儿子》中,父亲不满于儿子小睿“不像个男孩”,因为他的儿子瘦弱,文静,不愿意与自己交流。而作为同性恋者的儿子感兴趣的不是比自己年长的父亲,而是与自己年龄相仿的健美阳刚的小博,父亲却时刻追逐着自己的儿子,不断地关注他,监视他,窥探他。每一次,当父亲看到儿子与朋友们相互嬉戏然后睡去之后,镜头都会特意的表现出独自睡在空旷大床上的父亲孤单的样子。影片具有强烈乱伦意义的段落出现在影片结束,当父亲开除了儿子喜欢上的公司员工小博之后,父亲似乎终于觉得自己有权利独占儿子,在整部电影中,第二次踏进了儿子的房间,和儿子躺在了同一张床上,并且试图拥抱儿子,然而被儿子挣开了。
这种躲避与追逐的关系在一开始看来似乎是一个父亲试图理解和走入叛逆期儿子内心世界的故事,然而最后這个段落却揭示了他的真实意图:这是一个年轻同性恋者拒绝年长同性恋者求爱的故事。而父亲之所以渴求儿子,是源于他对青春健美肉体的渴望和对于衰老的恐惧。在托马斯曼的小说《威尼斯之死》中这种情结得到最佳诠释,衰老的阿森巴赫将美少年达秋作为自己的欲望客体,后者满足了前者对美、健康、青春以及世间一切不再存在于自身的美好事物的渴望。父亲对儿子的追逐也带有这种“追回所逝”的渴望。儿子一次又一次拒绝来自父亲的交流的邀请或者说求爱,这是一种双重的反抗。
变化极少的机位,缓慢的剪辑,灰暗的色调,诡异的配乐,低成本的DV拍摄使他的大多数电影显示出一种纪录片式的粗糙与实验性质,强化了父亲与儿子这样一对组合不能见光的属性。在电影创作方式上,崔子恩的电影从来不擅长讲故事,他的叙事常常是支离破碎的,反戏剧性的,甚至反常识的。崔子恩不在乎电影的任何既定规则,而只需要表达一种感情,或者一种概念,即反对主流社会在价值观上的霸权主义。这种反霸权的努力有无数种表现方式,而父子乱伦无疑是其中最有力的方式之一。这种深刻的反主流价值的做法体现了崔子恩的酷儿理念——不是俄狄浦斯弑父娶母,而是拉伊俄斯爱上了俄狄浦斯。
在2002年的电影《丑角登场》中,第一段落中的父子关系有了新的变化。在影片开头长达10分钟的对小博的特写中,作为儿子的小博柔顺地满足了自己临终的父亲所有的要求,包括叫父亲“妈妈”,帮父亲画上桃色嘴唇等。而由崔子恩本人扮演的父亲,则说着“叫我一声妈妈吧”“你这一生我最爱的一个人是谁吗?最爱的就是你”这样骇人的“易性宣言”。在这部电影里,儿子接受了来自父亲的爱,而父亲在这里面是一个性别不确定的人。
在崔子恩的电影中,不但跨性别是可以存在的,父子乱伦也是可以存在的,而且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拉伊俄斯爱上俄狄浦斯”的关系,表现着崔子恩反抗主流性别观念和伦理观念的企图。崔子恩用酷儿电影给了主流社会响亮的一耳光,勇敢地在电影中认同一切反主流的欲望与关系的存在,并且平等地对待这些处于普通民众常识水平线之上的人们。
参考文献
[1]李二仕《纯艺术:酷儿电影》,[M]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02.
[2]李银河《酷儿理论面面观》[J]《国外社会科学》,vol2,2002.
[3]崔子恩《用丑角登场把电影强暴得一无是处》[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