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视传媒的泛审美化与审美救赎窥探

2020-10-20袁静

ViVi美眉 2020年3期

袁静

摘要:影视传媒属于我国观众非常喜爱的大众媒体,就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状况来讲,经济市场化与物质商品化的情况下,随着审美的商业化与生活化,经典美学与高雅文化呈现出松弛状态,“泛审美”呈现在消费主义市场中,开始取代经典美学与高压文化,这种情况不利于影视传媒的健康发展,对其可持续进步必然会造成影响。这就需要在实际工作中,根据影视传媒的泛审美化的特点,采用有效措施进行审美救赎,增强审美理论的研究,打造出具有良好审美理念的影视作品,为其后续发展夯实基础。

关键词:影视传媒;泛审美化;审美救赎

影视传媒泛审美化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将审美融入到生活对象的观点,认为审美存在于所有事物中,属于审美活动泛化的过程,其与日常生活中的审美化并非一致,是在市场经济与消费主义文化的作用之下出现的泛审美化现象,会对影视传媒的良好发展造成不利影响。这就需要影视传媒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转变传统的观念意识,强化审美标准的统一与管理力度,确保影视传媒的审美救赎。

一、影视传媒泛审美化问题分析

对于泛审美而言,主要就是将审美与生活中的所有事物相互联系,属于审美的泛化体现,其和我国生活中的审美化不同,生活中审美化是将生活转变成为艺术审美,转化具有一定的取向条件,并非所有的事物都具有审美价值和功能。而影视传媒中的泛审美,赋予所有事物一定的审美功能,出现了泛化审美的现象,导致影视传媒的发展受到不利影响。具体表现为:

(一)综艺节目的泛审美化问题

一些影视传媒为了提高收视率,会迎合市场中大众的消费需求,开发综艺节目,其具有娱乐化的特点。而这些综艺节目有着一定的同质化现象,在节目产品较多的情况下,有着“复制”的现象,且其中的泛审美化问题非常严重,其中所存在的人生观、价值观、精神审美元素等良莠不齐,甚至会为人们做出错误的审美引领。

(二)名著改编的泛审美化问题

目前一些影视传媒中存在很多名著改编的电视剧,在改变的过程中,出现了泛审美化的问题,做出了错误的审美引领。例如:新版的《武松》电视剧中,对潘金莲这个人物做出了很大的改编,剧中的潘金莲在大牢内逃脱,被判入官府成为奴隶,之后又被卖到妓院,武大郎还凑钱为潘金莲赎身,这样改编的剧情,无疑会为人们做出错误的审美引领。在《水浒传》中也对潘金莲和武松的情节进行改编,其中潘金莲打扮之后取硬结武松,两个人到城郊互诉衷肠,甚至还有庸俗的“情色”内容,主要目的就是提高收视率,或得到商业利益,但是这样的情节会诱发很多问题,尤其是影视传媒的泛审美化问题,如果不能改掉这个不良的审美风气,将会带来诸多的问题。尤其是青少年人群,观看这样的影视传媒作品,不仅会导致其对名著知识形成错误的理解,审美倾向、价值观也会受到不良影响。

(三)影视制作方面的泛审美化问题

在影视传媒的作品中,历史元素的内容较多,但是,经常会出现一些历史常识性的问题,会有误导观众的现象,尤其会导致青少年群体对历史产生误解,这也是降低影视剧文化品质的主要原因。例如:在新版的《三国》电视剧中,有很多穿帮的镜头,其中将士脚上穿着皮鞋,战马上面有英文字母等等,在观众观看之后,有着较大的反响。再如:《汉武大帝》的影视传媒作品中,诸王对汉武帝有不满的情绪,其中的台词甚至还有“相煎何太急”这句话,而这句话是三国时代曹植诗句中的内容,超前应用了这句话,会导致人们對历史形成误解。

二、影视传媒泛审美化问题的发生原因

在影视传媒发展过程中,泛审美化问题发生原因,就是过度消费主义文化,未能明确自身的属性,也没有做好定位,在日常的工作中缺乏监督与管理力度。首先,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对审美方面的理论认知,未能充分认识到泛审美化问题的严重性,一味迎合市场中的消费群体与低俗审美情趣,所制作出来的作品审美泛化。其次,未能将思想性、审美性与娱乐性相互整合,也没有做好监督管理工作,审美标准不统一,难以为相关影视传媒的审美发展提供良好引领作用,不能形成正确的审美引领,很难有效解决目前存在的影视传媒泛审美化问题,对其长远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三、影视传媒的泛审美化的审美救赎

在影视传媒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市场经济化为消费文化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尤其在泛审美化方面,不利于影视传媒的发展。这就需要在实际工作中结合影视传媒的泛审美化特点与实际情况,采用有效措施进行审美的救赎,促使影视传媒的良好发展。具体措施为:

(一)强化审美救赎的理论认知

在信息时代下,人们存在精神层面的缺失,人类在补救生存、精神层面的过程中,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引导。在此情况下,马尔库塞提出了审美救赎的这个措施,向着审美之维的方向发展。从本质意义上来讲,在影视传媒发展过程中,审美救赎主要就是进行审美缺失的重构,根据目前的泛审美化现象的审美消解现状进行分析,明确具体的审美救赎方式,重新界定审美中高雅与低俗的具体界限,并且重新设置关于艺术与非艺术方面的界限,同时影视传媒还需担负起自身的艺术文化责任与使命,不再泛滥低俗内容,而是在审美救赎的过程中,强化理论方面的认知,明确各方面界限,从而使得影视传媒向着正确的审美方向发展[1]。

(二)创作思想性、审美性与娱乐性整合的影视作品

一般情况下,人们有着深层次的理性认知与精神需求,在此过程中艺术审美应该具有引导人们精神超越与心灵升华的作用。对于一家庭题材的电视剧,例如,《我家的春夏秋冬》能够将生活中本身的情况反映出来,并且将现实生活中的诗意挖掘出来,体现出现实生活中平凡的美,使得人们全面了解到群众生活中的真善美。这个电视剧在首播的过程中,收视率超过了14%,获得了很多电视剧奖项,在日本与韩国也获得了大奖,该作品可将生活中的真善美反映出来,并形成审美的引领作用。在未来的影视传媒发展过程中,建议总结相关经验,创作出思想性、审美性与娱乐性相互整合的影视作品,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形成审美的引领作用,转变目前泛审美化的问题,全面增强各方面的影视作品创作效果,达到预期的审美引领工作目的[2]。

(三)打造频道、栏目与节目品牌

影视传媒发展过程中,建议强化规划工作力度,打造出频道、栏目与节目品牌,这样可以适应到不同观众的观赏需求,形成良好的审美引导作用。首先,应该重视频道的专业化,将其作为基础,促使品牌的打造。从当前中央电视台的实际情况来讲,已经设置了新闻频道、体育频道、电影频道与电视剧频道等等,栏目的数量很多,科教频道的数量也较多,节目的设置具有分众化与窄播化的特点,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在此情况下可以积极借鉴中央电视台的经验,打造出不同的频道品牌、栏目品牌与节目品牌,通过不同节目与品牌引领审美,不再泛化审美,而是在审美正向发展的情况下,为人们打造出多种频道与节目,形成一定的审美正向引导作用[3]。

(四)淘汰劣质的影视传媒节目

在影视传媒发展的过程中,审美救赎淘汰劣质节目属于重要措施。首先,应统一相关的评价指标,按照自身发展需求,将收视率当作客观的评价指标,但是,收视率并非对节目质量评估的唯一客观指标,应该综合分析节目的舆论导向与精神、审美引领方面的作用。其次,在影视传媒节目管理的工作中,应该强化各方面管理力度,在影视传媒出现泛化审美现象的时候,应该对劣质的节目进行淘汰,各个机构都要加强自身的调控管理工作力度,确保不会出现泛化审美的现象。最后,应该全面分析潜在的泛化审美问题,明确节目中是否存在泛化审美的问题,采用有效措施解决问题,必要的时候还可以直接淘汰,以此从根本上规避泛化审美的现象[4]。

(五)强化道德自律与审美引导

为解决目前影视传媒的泛审美化问题,应该强化道德自律与审美引导,从而促使影视传媒的正向审美发展。①在道德自律方面,影视传媒应该转变泛审美化的观念,不再一味迎合大众文化与消费者心理,也不再迎合平庸的审美情趣,而是在实际工作中强化自律,影视传媒的工作中,应树立正确社会责任观念,提升思想素质,有着一定的自律观念意识,保持着自身的传媒职业操守,有着一定的社会良知与道德丝线,不能单纯地为资本所附庸,而是有着一定的批判性反思,规范自身行为,有着良好的审美导向;②在审美引导方面,应注重对消费者审美方向的引导,坚持着自己的审美立场,规范审美方面的导向,遵循雅俗共赏的发展原则,促使传统的审美向着现代化转变,在审美引导的具体工作中,也应该结合现实情况,做好各方面的审美研究工作,为大众提供良好審美引导服务;③完善相关的评价工作机制,做好文化监督工作,创建出社会价值评价的工作体系,在影视传媒的发展中可以周期性向观众提供可以产生心理共鸣与良好审美情趣的信息,并且抵制低俗化的审美倾向,谴责社会中不正确的价值观,并将这些工作作为评价标准,在评价的过程中明确影视传媒节目或是栏目中是否存在问题、能否履行自身的审美引导职责,丰富精神与审美内涵[5]。

结语:

当前在影视传媒发展期间,经常会出现泛审美化的问题,不能做出正确的审美引领,难以营造出良好的审美条件与氛围。这就需要做好影视传媒的审美救赎,强化理论的认知程度,并创建出思想性、审美性与娱乐性相互整合的作品,统一影视传媒作品的审美标准,加强道德自律力度与审美引导力度,打造出栏目、节目的品牌,形成良好的影视传媒审美环境,引导大众形成正确审美取向,谴责不正确的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