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狭小空间处的剪力墙模板单侧加固施工技术
2020-10-20李荧荧
李荧荧
摘 要:在建筑建设过程中,经常会存在狭小空间的建设过程,而在这些区域施工具有支模困难、施工质量不易掌握的问题。因此,针对狭小空间建设设计出大钢模板。此模板的背楞应用了双向槽钢,双向槽钢之间采取了与对拉螺栓相匹配的螺母焊接的方式。当模板完成吊装作业后,利用对拉螺栓加固与校正模板,然后实施混凝土浇筑作业,从而完成剪力墙施工作业。此技术应用于实践后,能够在保证混凝土墙体施工质量的同时提高施工效率,并且满足了施工企业缩减成本的目的,对工程建设与施工企业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狭小空间施工;剪力墙;大钢模板;单侧加固
本文以某工程为例,针对狭小空间处的剪力墙模板单侧加固施工技术进行了阐述,具体内容如下:
1 剪力墙模板单侧加固施工技术特点
分析剪力墙模板单侧加固施工技术的特点,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在加固与校正模板工程时,可以在墙体一侧共同完成。第二,在墙体通高处加入了定位钢筋,能够保证大钢模板在合模过程中满足精确定位的要求。第三,应用大钢模板,此模板的背楞应用的是双向槽钢,双向槽钢与对拉螺栓相匹配的螺母之间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能够实施模板单侧加固作业。第四,在内模板之间的连接处加入了通高压边,目的是保证相邻的两块模板垂直度达到一致性。压边的形式有两种,一是平口,二是收口,还要对吊装顺序进行合理化安排,保障模板压边处能够实现紧密连接。
2 工艺原理及工艺流程
2.1 工艺原理
剪力墙模板单侧加固施工技术的工艺原理是将通风井壁与剪力墙形成的狭小空间以往采用的剪力墙模块固定方式進行改革,转变成单侧加固的模式。第一步,先进行深度设计模板作业。应用的模板为大钢模板,并且在背楞处运用双向槽刚,还要将双向槽刚与对拉螺栓相匹配的螺母进行焊接。第二步,墙体钢筋实施绑扎工作,在墙体通高处加入了定位钢筋,目的是保证大钢模板能够满足精确定位的要求。第三步,吊装墙体模板,利用对拉螺检实现模板单侧加固与校正作业,校正到位后实施混凝土浇筑工作,完成狭小空间处的剪力墙施工作业。应用此工艺手段,能够解决狭小空间处施工人员无法进入进行支模工作的难题,在促进工程建设顺利开展的同时缩短了工期,并且还大大降低以往应用的传统材料,比如苯板与木模板等,从而降低了建设成本,满足施工企业节约成本的目的。
2.2 工艺流程
在应用剪力墙模板单侧加固施工技术时,需要按照施工顺序开展,具体流程如下:施工准备工作、加工大钢模板、定位放线、绑扎墙体钢筋、设置定位钢筋、吊装墙体外模板、支设外模支撑、吊装墙体内模板、加固与校正对拉螺栓、墙体混凝土浇筑、拆除对拉螺栓、拆除内侧模板、拆除外模支撑件、拆除外侧模板、清理模板。在实际施工时,应按照上述顺序进行。
3 施工操作要点
3.1 设计大钢模板
在设计大钢模板时需要注意三个方面的操作要点:首先,大钢模板的尺寸。大钢模板面板的厚度为6mm钢板,上下边框的材料选择8 #槽,左右边框的钢板厚度为8mm,竖向的背楞则应用8 #槽钢,并且间距要控制在35cm。横向背楞使用双向的10 #槽钢,间距要控制在80cm。计算出面板与背楞实际的承载能力,保证应力与要求相一致。在钢模内侧的双道横向背楞处与对拉螺栓相匹配的螺母进行固焊工作,能够方便拉杆准确地穿入与紧固。其次,拆分内模板。在拆分时,需要拆成四个部分,包括两个长度为2.2m的大模板、两个200mm×200 mm的转角模板,按照1#-4#编号。经过拆分,单块模板的质量得到了降低,便于吊装作业,并且在拼装时还可进行微调。最后,内模板的连接形式。在内模板之间的连接处进行通高压边加工作业,能够保证相邻模板的垂直度达到一致性要求,压力的方式分为平口与收口两种类型。
3.2 模板安装前的准备工作
在安装模板之前,需要做好准备工作,具体内容如下:第一,楼层轴线、墙体边线、墙体两侧的支模控制线、标高线要确定好。第二,完成绑扎墙体钢筋作业,保证已安放钢筋保护层垫块,预埋线管与线盒时要与设计要求相符合,还要做好钢筋隐蔽验收的工作。第三,清理大钢模板的表面,要达到干净的要求。应用油质模剂时,要达到均匀化涂刷,并且还不能存在漏刷与无流淌痕迹的要求。第四,预拼大钢模板,还要消除模板之间存在的加工偏差问题。第五,在墙体通高处加入定位钢筋,能够在大钢模板合模时实现外侧牢固的要求,保证模板能够精准定位。
3.3 安装模板
在安装模板时要注意四个环节:首先,模板吊装。先进行墙体外侧模板的安装作业,然后完成外模支撑件的支设工作,按照标注好的编号实行3-1-2-4的安装顺序,完成内模板初步吊装作业,目的是保障模板压边的先后顺序。在吊装作业时,需要模板相接处的压边水平方向能够达到靠紧的要求。而内模板的连接位置,上方应用螺母进行连接、下方要与底板底面产生连接。其次,连接对拉螺栓。在内侧双道横向背楞、对应预留出的螺栓孔进行对拉螺栓相匹配螺母的固焊工作,在墙体的外侧要采取单侧固定大钢模板作业,还要在钢模的外侧加入钢垫片与活动螺母,采用人工方式应用扳手对活动螺母进行紧固或者是松放,从而完成安装与校正模板的作业。再次,单面拉结模板时应按照如下顺序:对拉螺栓3#板、对拉螺栓1#、对拉螺栓2#、对拉螺栓4#,还要保证模板压边处的连接具有紧密性能。最后,调整模板垂直度。要严格控制垂直度,需要在模板安装工作完成前进行复测每一块模板线,只有达到无误的要求后,才能进行安装;安装完成后,需要对模板垂直度进行检查,如果与要求不相符时,要粗调钢筋端部的丝杠,然后细调对拉螺栓;在模板就位之前要检查定位钢筋的具体位置与间距。
3.4 混凝土浇筑
在浇筑混凝土时,应采取先慢后快的模式完成连续浇筑作业。如果浇筑的高度在2m以上时需要采用溜槽或者是串筒。在浇筑时实行分段分层作业,每次浇筑的厚度应在50cm以下。在应用插入式的振动棒时要保证快插慢拔的过程,插点要达到排布均匀的要求,还要进行逐点移动的过程,避免发生遗漏的问题。在振捣时,间距宜把控在350mm左右。如果是在上下分层浇筑时,在下层混凝土初凝之前,需要将振捣棒插入下层的混凝土内,插入深度应在500mm以上,防止发生上下两层存在接缝的问题。在振捣时要保证自由垂直地沉入底部,避免碰撞模板与预埋件。
3.5 拆除大钢模板
在拆除时要严格掌握拆模的强度,如果在常温状态下施工应保证强度在1.2MPa以上,若是在冬季作业需要在受冻临界强度以上。在拆模时要保障墙体不存在粘模问题、缺角与裂缝问题,并且还要达到外观质量要求。拆模的顺序与安装的顺序相反,先进行对拉螺栓拆除作业,按照4-2-1-3的顺序完成内模板吊出工作,然后拆除外模支撑件,最后完成外模板的拆除作业。在拆除时,应采取先撬松与脱开、后起吊的过程。拆下的零件应保证集中放置,避免发生散失问题。拆除大模板后要进行清理工作,保证干净与整洁,再进行隔离剂的涂刷,能够保障混凝土表面达到光滑与平整的要求。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狭小空间处实施大钢模板单侧加固技术,能够解决无法安装的问题,在促进工程顺利开展的同时提高了施工效率。另外,还节省了大量的材料,满足施工企业节约成本的目的,促进施工企业稳定成长的同时,推动建筑行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中国. 试论大钢模板施工技术在高层住宅工程中的应用[J].建材发展导向(下),2017,(9):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