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电动汽车节能减排效应及发展路径
2020-10-20李兴桐
李兴桐
摘要:在中国社会经济不断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社会对于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越来越重视,中国也在极力提倡发展低碳经济,同时在联合国气候大会上做出积极的节能减排的承诺。各省市各行业相继制订了节能降耗、化石能源消耗及温室气体排放达峰的目标,全社会也提出了低碳出行、低碳生活的相应理念,而新能源电动汽车便成为人们低碳出行、交通行业排放达峰的最好选择。基于此,本文首先从新能源电动汽车的种类、新能源电动汽车发电的能源结构两个方面简要论述了影响新能源电动汽车节能减排效应的原因,接着对增强新能源电动汽车节能减排效应的途径进行探究,最后简要分析了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发展路径,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新能源电动汽车;节能减排;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X7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129(2020)08-0169-01
引言:现阶段下,中国越来越重视和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市场上的销售数量也在不断增多。然而,当前新能源汽车在中国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新能源电动汽车的节能减排功能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因此还需要相关人员对其进行研究探讨。
1 影响新能源电动汽车节能减排效应的原因
1.1新能源电动汽车的用途。新能源汽车的不同用途(如城市公交、物流货运、出租租赁和私家汽车等不同应用场景)是影响新能源电动汽车节能减排效应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同用途及使用频率的新能源电动汽车对于汽车在使用过程中的能量消耗都有直接的影响,直接影响新能源电动汽车节能减排的效应[1]。现阶段下,中国在新能源电动汽车上汽车类型的市场推广工作中,主要是以出租车、公交车以及私家车为主,这三种类型的汽车在实际投入使用的过程中对于燃料的使用有着非常大的需求,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多部门也对以上类型制订了政策强力支持其发展。
1.2新能源电动汽车发电的能源结构。影响新能源电动汽车节能减排效应的重要原因是新能源电动汽车所在地的电力构成。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实际行驶过程中需使用电力,也会有一定成程度的碳排放。该排放可由电动车耗电量(EG)乘以地方电网的电力排放因子(EFgrid)获得。按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最新区域电网平均CO2排放因子,同等耗电量工况最低排放华中区域电网(0.5257tCO2/kWh)是最高排放华北区域电网(0.8843tCO2/kWh)排放量的59.4%[5]。这是由中国电力的能源构成决定的,但这决定了相同新能源汽车在南方/北方将获得截然不同的减排效果。
2 增强新能源电动汽车节能减排效应的途径
2.1确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路径。由于不同用途的新能源电动汽车所产生的节能减排效应会有所不同,在进行不同种类的新能源电动汽车节能减排效应的提升工作时,需要相关人员据实际的情况确立更适合当地的发展路径[2]。如,对于城市公交车和出租车,可大力推广插电式混合动力及纯电动公交车、出租车,逐渐实现由新能源公交车、出租车代替传统燃油公交车的发展目标,最大限度上实现新能源电动汽车节能减排效应。
除此之外,在进行相关新能源电动汽车节能减排效应提升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时,相关部门也应该要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从而更加有效地增强新能源电动汽车节能减排的效应。
2.2改进新能源电动汽车区域布局。在推广新能源电动汽车时,为了有效地增强新能源电动汽车的节能减排效应,优先推进低电力排放因子地区的新能源汽车是有效的方式。宜通过减免购置税、提供补贴等手段,在华中和南方电网覆盖区域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使其覆盖省份率先提高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可倒逼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快车道,形成行业的良性循环。
3 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发展途徑
目前中国的新能源电动汽车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之中,因此对于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发展途径主要可以分为两种:首先是工信部提出的多方面发展路径。中国工信部认为目前中国要大力发展的不应该只是新能源电动汽车,同时还要重视传统汽车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从结合传统汽车节能减排的工作实现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多方面发展[4]。其次是发改委所提倡的混合动力型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发展,原因是混合动力型的新能源电动汽车能够更容易让大众所接受。现阶段下,中国在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发展途径上还存在较多的不确定性,因此也需要从更为科学合理的角度出发,进行新能源电动汽车发展路径的比选、建议和抉择。
4 结语
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发展对经济腾笼换鸟、交通行业温室气体达峰非常重要,中国市场上越来越多的汽车制造公司打造出自有品牌的新能源汽车。对新能源电动汽车的节能减排效应以及发展路径深度研究能够更好地推动其在中国的发展,实现中国经济低碳、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江,张恒靖.新能源电动汽车节能减排效应及发展路径[J].华东科技(综合),2019(3):0401-0401.
[2]汪钦.新能源电动汽车节能减排效应及发展路径[J].时代汽车,2019,000(008):69-70.
[3]张卓石,杜昊伦.我国新能源电动汽车节能减排效应及发展路径研究[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11):00215-00215.
[4]侯捷.新能源电动汽车节能减排效应及发展路径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8(13):391-391.
[5]国家发改委,2011年和2012年中国区域电网平均CO2排放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