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美术教育专业的篆刻教学思考
2020-10-20王健峰
王健峰
摘 要:在现阶段的高校美术专业教育体系中,篆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加强篆刻的教学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人文素养与创造能力,进而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基于此,文章对高校美术教育专业的篆刻教学展开研究,从高校美术教育专业篆刻教学的必要性出发,对其内容以及现状进行探讨,并提出了促進知识融合、应用线索教学法及利用典型范例等有效举措。
关键词:高校;美术教育;篆刻教学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艺术专业的培养工作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而书法篆刻是我国美术教育专业中关键的一环。现阶段,篆刻艺术已经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加强篆刻教学不仅可以陶冶学生们的艺术情操还可以推动其全面发展。而篆刻教学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对实际教学效果带来影响,因此,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促进专业篆刻人才的培养成为每一位篆刻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
一、优化高校美术教育专业篆刻教学的必要性
高校开设的篆刻课程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可以使得学生在学习内容的过程中感受到书法篆刻的魅力,有效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以及艺术创作能力。书法篆刻蕴含着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加强对篆刻的学习也是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受到优秀文化的感染,进一步提升艺术品味与道德修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让学生感受书法篆刻艺术的情感与意境,进而推动书法篆刻的发展。学生通过教师的教学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发挥,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与书法篆刻作品表现形式,并且在此基础上有效进行个人思想与感情的充分表达[1]。因此,书法篆刻课程是开展美术教育素养培育的必经之路。
二、高校美术教育专业篆刻教学的主要内容及发展现状
(一)内容
在进行高校美术教育专业的篆刻教学时,应以培养书法篆刻专业人才以及宣扬传统文化为核心。在进行教学方法以及训练技法的选择时应结合实际,从书法学科以及美术学科的基础出发,使学生通过学习、临摹流派印、秦汉印等,最大程度上掌握楷书、隶书、行书等字体的结构特点以及基本笔法,并通过自身掌握的篆法、章法、刀法发挥出创作的魅力。同时,应加强对传统文化发展历史的了解,了解中国书法篆刻在每一个历史发展进程的特征、风格特点以及具有代表性的书法家及其作品。学生通过学习不断提升对书法篆刻的鉴赏能力,进而借助欣赏作品表达自己对艺术的看法与感悟。篆刻艺术的教学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因此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应结合学科教学特点,促进篆刻艺术的长久发展。
(二)现状
随着教育体系与课程的不断创新,美术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书法篆刻教育作为其中的重要环节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对高校美术教育产生了一定影响。而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就我国的教育体系来说,书法篆刻课程教学的发展较晚,教材建设以及相关的辅助材料不够完善,教学方法不够合理,信息化的教学系统也不能完全地投入使用;第二,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书法与篆刻在教学中不能有效地结合,同时教师的教学观念也没有与时俱进,使得学生难以得到实质性的提升;第三,在教学中,书法史和临习创作两个部分并没有进行合理分配,这样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也会限制书法篆刻课程教学的进一步发展[2]。
三、提升高校美术教育专业篆刻教学质量的
有效举措
(一)加强书法篆刻相关知识的相互融合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书法与篆刻的教学是相互分开的,但这样的模式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效果。因此为进一步提升书法篆刻课程教学质量,就必须将书法与篆刻教学结合起来,教师也应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让书法与篆刻教学同步进行。教师在进行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也可以以新的教学观念与手段为基础,将课程内容进行科学的分配与完善。在以往的篆刻课程中,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了学生的实际操作与理解上,这样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课堂时间,还导致学生学习理解效率较低[3]。因此,有必要进一步促进书法与篆刻教学的科学融合与交叉渗透。为进一步提升课堂效率与教学质量,可以利用一部分时间进行篆刻创作教学,不仅可以有效节约教学时间,还可以充分地将书法篆刻艺术相融合,进而促进高校学生书法篆刻创作水平的全面提升。要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安排,理论课程内容可以是书法史、篆刻史以及书法篆刻欣赏等,而实践内容可以是对篆书、隶书、楷书等不同风格字体的篆刻技法的学习。另外,为进一步提升学生书法篆刻知识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教师可以在班级内举办书法篆刻作品的赏析与创作比赛,让学生可以在比赛过程中促进书法篆刻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统一。同时,在此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巩固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创新创造能力与艺术实践能力。
(二)采用线索教学法提升教学质量
线索教学法作为书法教育领域较为常见的一种教学方法,是将整个书法的发展历程看作一个整体,其中每一个小的时间段就可以被视为一个线索,通过这些线索学生可以了解历史的发展脉络,掌握学习书法篆刻的有效方法。因为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书法的演变并不迅速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通过朝代更迭展开书法史教学难以将其中包含的复杂的动态结构准确地传达给学生,而且还会引发逻辑混乱的问题。因此,教师可以使用线索教学法,通过独立的发展线索促进书法史论和书法实践之间的进一步融合。在进行书法篆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进行资料收集,将有代表性的信息制作成课件,其中可以包括篆书、隶书、楷书等内容,以不同的风格字体作为发展线索。插入图片时,教师应对图片进行大小、颜色等方面的加工,进而通过零散的图片资料进一步丰富课件的展示效果,完善书法篆刻的教学体验。与此同时,也要采取措施有效解决现阶段书法史和创作教学的脱节问题。通过先整体后细分的方法可以有效联系整体的书法篆刻发展脉络,进而对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进行基础的了解与掌握,同时也可以为学生的临习创作提供好的教学指导。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书法史脉络进行重新梳理,促进书法与篆刻的相互融合,进而帮助学生确定更为清晰的学习目标,为日后的创作与发展打下基础。
(三)通过典型范例开展书法篆刻的创新
在书法篆刻创作教学中,学生的创作都是以模仿为基础的,在创作之前先进行模仿有助于提升临习创作水平,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中采用典型范例来进一步提升书法篆刻创作教学的质量与效果。以书画篆刻大家王镛为例,教师在课堂中可以向学生介绍王镛的生平以及作品,让学生在对名家加强了解的过程中,培养自身的鉴赏能力。在王镛的书画作品中,蕴含着很强烈的个人风格,他的作品博采众长,展现出了极高的艺术技巧与创作水平,即使是没有过多发展的唐宋印,王镛也吸取了其中的精华。汉砖文是王镛进行书法篆刻时的方法灵感来源,通过不断揣摩古代篆书碑碣,进而获取创作的灵感。同时,他又将篆书的笔法与篆刻的刀法有机结合,充分展现出了古拙、博大的特点以及极强的创新与继承精神。通过对典型范例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自身在书法篆刻方面的创新精神,有效促进自身的个性化发展。同时,就以往的高校篆刻教学来看,高等学校的生源较为复杂,书法篆刻的基础也相对薄弱。因此教师在开展篆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借助典型范例来增强学生对书法篆刻的理解,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为了进一步提高书法篆刻的教学效率,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加强对文字学以及古语言文学的学习,可以将这些方面的学习纳入考核体系,从而促进学生基础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四、结语
书法篆刻教学在美术专业的整体教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促进专业类篆刻艺术人才的培养,高校应不断提升对篆刻教学的重视程度,制定科学的培养方案,优化课时安排与教学内容。与此同时,要正确面对现阶段篆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书法篆刻知识的有机融合。同时,应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制定教学方法,进而有效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促进学生艺术素养的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徐贵明.高校美术教育专业书法篆刻创新教学分析[J].汉字文化,2019(19):162-163.
[2]范译匀.高校美术教育专业的篆刻教学研究[J].艺术评鉴,2020(7):157-158.
[3]王思琦.高校美术教育专业的书法篆刻教学模式的相关分析[J].艺术科技,2018(12):30.
作者单位:
井冈山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