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形势下的铜仁民间特色文化品牌培育研究
2020-10-20张洪川郭俊亮
张洪川 郭俊亮
摘 要:大数据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社会各个方面产生了巨大影响。针对铜仁民间特色文化品牌培育,借助“互联网+”,将互联网与民间文化特色产品结合,开发出具有铜仁民间特色的文化品牌培育的新途径,使“互联网+”民间特色传统手工业创新,为民间文化品牌设计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依据。
关键词:民间特色文化;品牌培育;设计;“互联网+”
注:本文系铜仁市科学技术局基础科学研究项目“‘互联网+形势下的铜仁民间特色文化品牌培育研究”(铜市科研[2017]47-90)成果;铜仁市科学技术局基础科学研究项目“基于开放性实训室系统模型的研究”(铜市科研[2017]47-89)成果。
“互联网+设计”产业的发展,使国内环境变化,消费需求更为多样化,消费者对民间特色文化产品更为青睐。而当今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民间特色文化品牌培育要实现跨界融合,则要借助“互联网+设计”,才能为互联网时代民间文化发展开辟新的路径。当今,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变化,灵活多样的定制化产品只有推陈出新,才能满足消费者的独特需求。因此,“互联网+设计”是实现民间文化特色品牌的有效途径。
一、铜仁民间特色文化品牌发展现状
在铜仁,如苗绣、花灯戏、木偶戏、傩堂戏、“梵净山文化旅游”等是现今已经形成的传统工艺美术品牌[1]。贵州省文化产业能够快速发展与其鲜明的特色和突出的优势密不可分。铜仁民间文化资源很多,但是也存在文化资源严重浪费的问题,民间特色文化产品建设相对落后,打造品牌形象力度不够。因此,努力打造铜仁民间文化品牌及发展文化特色品牌建设是当务之急。
(一)铜仁特色民间文化资源转化为品牌滞后
铜仁市的文化产业发展至今并未充分利用其丰富文化资源的优势,还处在起步、探索、培育、发展的初级阶段,很多文化资源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离品牌化经营阶段还有很大差距,开发利用手段也比较落后、有资源优势但收益不明显。在品牌建设方面艺术手法单一,在设计手法创新上力度不够,还存在文化内涵缺失以及包装过于简单等问题[2]。
(二)铜仁特色民间文化资源开发水平较低
铜仁特色民间工艺品虽然种类繁多,但是在品牌的发展与建设方面开发水平较低。把优秀的民间文化资源转化成产业优势,利用互联网优势将铜仁特有的文化优势转化为生产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消费者接受的文化以娱乐性文化为主,导致文化资源开发水平较低,不能够挖掘本地特色民间文化的深层内涵,这也是民间文化资源无序开发的原因之一。
(三)核心竞争力较弱,较难实现与消费市场的无缝对接
铜仁文化资源以传统民间手工艺为主,而消费群体需求层次不同,在广大消费者中进行推广有较大难度。通过对铜仁民间特色文化如仡佬毛龙节、松桃苗绣、思南花灯戏、石阡木偶戏、德江傩堂戏等进行深入研究,着力提升文化产品创意,从而提升市场吸引力和竞争力,推动文化创意设计产业发展,进而提升核心竞争力。
二、“互联网+设计”形势下的铜仁民间文化
品牌培育策略
(一)以设计创新提升特色文化资源吸引力,实施差异化品牌策略
以铜仁民间文化为依托,尊重文化特色内涵,用创新的设计手法,提升特色文化资源吸引力,实施差异化品牌策略。要使产品更具个性化,可运用形式美法则在原本图案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将图案进行夸张、趣味化变形,去除繁杂结构,精准提炼,将其运用重复、发散等设计手法重构成新的图案,使新图案蕴含原本的文化内涵,实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在设计时也可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设计符合消费需求的个性化产品,推动文化产品的个性化服务。
铜仁民间特色文化品牌开发与建设,应借鉴传统手法,从实用性、文化性、创新性等角度进行研究。如对装饰纹样的趣味变化、造型手法的多样性以及色彩的丰富变化等进行系统的设计研究,提取铜仁民间文化中的核心元素,再运用现代的设计语言进行重构。运用新时代的设计语言描绘现代的精神内涵,以达到现代人的实用与审美标准。
(二)重视设计和宣传,逐步构建特色文化品牌体系
民间文化产业品牌是智慧的符号和创意的载体,其中文化元素是民间文化品牌化发展的新动力和新引擎,也是文化产业内涵化发展的主要表现,同时是构建民间文化产业品牌的有力支撑。充分挖掘民间文化中的经典元素并将其融入品牌文化中,用传统文化元素做现代营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美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包装是品牌理念、产品特性和消费心理的综合,包装与企业形象已经融为一体,更是体现产品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品牌形象的设计和宣传的灵魂。而一个成功的品牌设计,不仅仅是包装产品,更多的是体现企业文化内涵及品牌核心价值。设计者应研究消费者的习惯及爱好以及国际流行趋势,设计出既统一又个性的系列化包装设计,只有这样才能更有利于促进企业文化的传播,达到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目的[3]。
(三)立足本地,发挥区位优势,建立良性传承机制,培育品牌建设人才
铜仁本地各院校在专业人才培养中建立地方文化特色传承机制,做好培育和发展品牌创新人才梯队建设。2019年为了助推铜仁经济社会发展,培育文化产业新业态,逐步打造铜仁本土化动漫产业,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铜仁分会场举办了首届“梵云”动漫大赛,师生共同参与,对铜仁民间文化的传承起到积极推动作用。民间文化品牌设计大赛的举办,达到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目的。
利用互联网推广文化产业品牌,构建生产、流通、营销三张网,建立健全品牌培育产业链。一个成功的文化品牌[4],其核心是品牌自身具有的吸引消费者的独特魅力,品牌建设要经过规划、全面建设和提升品牌影响力三个阶段,不可一蹴而就。
三、企业支持和民间特色品牌建设IP化是文化品牌化的双刃剑
(一)本土民间艺术文化与商业旅游文化合作
用现代经营理念借助互联网技术,在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改进传统运营模式,推动建立集民间手工艺产品研发、电商平台、人才培养为一体的文化产业体系。将本土民间工艺品的研发设计与电子商务结合,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运作。
(二)民间特色文化品牌建设的IP化
在很久之前,图腾和神明是早期的IP形象雏形,而今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设计体系,形成了品牌IP化。在当今互联网大环境下,民间特色文化品牌“人格化”可以使品牌更生动、富有生命力。品牌IP化设计可以让民间文化受到更多人的喜爱。
在未来,民间的特色文化产品要实现品牌化必须主动实现IP化,可通过系列文创产品,强化流量的私有化,实现更多存量用户价值,这样才能使品牌IP化设计在民间文化的传承中发挥作用。
四、结语
在大数据迅速发展的背景下,结合铜仁实施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特色民间文化产业建设,关注铜仁特色民间文化品牌建设,用智慧和设计创新服务贵州文化品牌建设,提高品牌创新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助力铜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使“互联网+”时代的民间文化品牌设计成为培育民间特色文化品牌的新的模式,实现民间文化品牌設计、传播与研究的一体化,推动文化品牌建设。
参考文献:
[1]赵丹.贵州旅游业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商情,2014(47):233.
[2]周梅.贵州民族“非遗”生产性保护研究:以黔西南州民族“非遗”为例[D].贵州大学,2015.
[3]赵国栋.大数据时代的历史机遇:产业变革与数据科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210.
[4]颜茵.大数据时代贵州文化产业发展机遇探析[J].新西部,2015(7):12-13,16.
作者简介:
张洪川,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郭俊亮,铜仁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物联网应用技术、人工智能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