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实践维度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创新发展

2020-10-20常婷

锦绣·中旬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科学社会主义创新发展新时代

常婷

摘 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也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创新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形成了系统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漫长奋斗积淀的文化养分和历史底蕴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展现了现代社会主義变革的光明前景,为世界提供了一份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关键词:新时代;科学社会主义;创新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总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不断提升,一幅以民主与法治为鲜明底色的政治图景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世人面前。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奋斗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在这样的情况下,梳理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关系,对于厘清中国特色社会的发展历程、找到其发展创新点所在,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从实践的维度出发,探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创新与发展。

一、根据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全面从严治党

在推进全面治党中,加强党的领导位于核心位置。党的十九大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为首要内容,并将其确定为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的根本原则。”这是加强党的领导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原则体现和本质要求,也是对十八大以来的经验总结。并提出来相应的举措,一是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要理解和学习总书记总书记的讲话,统一思想,强化党的思想领导。二是明确落实领导责任制,强化党的领导责任。三是把关党员干部选拔,杜绝不良之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四是反腐倡廉,净化政治环境。这些具体的举措都体现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科学社会主义的具体运用。做到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同时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提高干部的纪律意识。

二、基于经济发展的时代背景,在经济新常态下开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认识,适应和引领新常态是适应中国经济发展的时代之题,所谓新常态就是指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新常态预示着中国的经济进入更高水平的发展,也意味着我们将面临着更艰难的困境。在这个特殊时期,习总书记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良方,让我们找到了经济发展的出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质上就是转变传统的需求刺激增长的动力,在供给面提升,向创新型经济发展,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实行改革的现实路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完成五大重点任务,“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新常态是我们认清当今经济的逻辑起点,而科学社会主义就是我们认识新常态的理论依据并在新的实践上进一步探索理论的发展。

三、围绕无产阶级政党的本质属性,在实践中落实“以人民为中心”

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十九大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十四条战略中的第二条提出,把“以人民为中心”从核心价值、发展思想上升为党和国家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这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强调的“共产主义最高价值是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的伟大发展和创新,二者都强调看到人民的历史地位、主体地位和根本力量,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落脚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体现在了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重视教育事业发展,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教育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事业,必须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实现教育强国的目标。具体来说,就是深化教育改革,发展素质教育,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重视农村教育,给予大量的政策和物质支持,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完善教育体系,重视学前教育、初等教育、特殊教育和高等教育,为社会培养各方面各领域的人才。其次,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充分保证就业数量和质量双重提升。同时促进社会流动,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提高人民收入的根本途径是大力发展经济,创造巨大的生产力;着力点是通过调控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形成橄榄型的社会结构。促进社会流动,需要通过户籍改革,加快农业劳动力转移进程,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动力。再次,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成覆盖全民、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健全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制度,保障人民的权利和利益。最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这是推进民生事业的重要举措。动员全社会力量,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在执行脱贫战略的基础上,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人民共同富裕。除此之外,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维护国家安全,为人民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生活环境。保障和改善民生,就是抓住人民最关心的问题,发挥社会各界的作用,协力推进民生事业,让改革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为人民的自由全面发展不断奋斗。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于中国现实,应对21世纪的新挑战,回答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一系列问题,推动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与时俱进。确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实践理念,为科学社会主义的时代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确立了无产阶级政党以自我革命推动社会革命的发展线路,为科学社会主义在政党政代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担当主体;确立了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揭开了世界发展走向的宏伟战略,为科学社会主义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提供了实践路径和发展空间。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在实践中创新发展,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新的实践进程中的强大生命力,为社会主义运动的复兴注入了强大动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

[2]姚立新:《从整体性视角把握马克思主义》,《湖南社会科学》2018年第5期。

[3]钱容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逻辑》,《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5期。

[4]赵丽涛:《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生成逻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探索)》2019年第3期。

[5]钟望,王振兴,殷宇冰:《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020年第4期。

猜你喜欢

科学社会主义创新发展新时代
民主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原则区别探讨
市场经济条件下,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坚持
创新发展背景下的高职本科人才培养对策
基于供给侧改革理念的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策略研究
我国数据新闻的传统因素及创新策略
群众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当代社会政治思潮对中国的影响
科学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