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轨道交通违法案事件办理课程建设研究

2020-10-20周楠

各界·下半月 2020年10期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课程建设

周楠

摘要:当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飞速发展,然而与之共生的是城轨各类安全问题。铁道警察学院首设轨道交通安全保卫系,不仅有效填补了城市轨道交通警务领域理论研究的空白,也对指导警务实践大有裨益。“城市轨道交通违法案事件办理”课程是轨道交通安全保卫系在治安学(城轨安全与执法)专业方向课程体系下设立的一门专业选修课。该门课程通过对城轨违法案事件的概念、特点以及与一般治安案件、刑事案件异同点的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在城轨这一特殊环境中发生的违法案事件的独特性,从而进一步更有针对性地做出预防、处置方案。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违法案事件;课程建设

城市轨道交通是目前大中城市公共交通的骨干,是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的中枢系统。截至2019年12月,我国内地共35个城市建成并投入使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達6730.27公里。城轨交通点多、线长、面广,人员高度密集、环境相对封闭等特点决定了其警情的特殊性,容易诱发公共安全问题,同时,也成分为违法犯罪分子、暴恐分子谋划和实施犯罪活动的主要目标。目前违法犯罪活动日益多样复杂、涉稳案事件日益凸显、网络舆情聚焦度不断提升等,给城轨交通安全保卫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城轨交通环境的独特性,使得一旦发生违法案事件,影响会迅速扩大,甚至极易引发乘客恐慌奔逃,行为失序,从而导致更大的人员伤亡、财物损毁等安全事故发生。

一、城市轨道交通违法案事件办理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轨道交通给市民出行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地铁站作为一个相对封闭的地下空间,客流量大且人员密集。高密度人群是作案人选择目标时特别关注的要素,作案时机的选择多与特定时段地铁系统客流强度相关,且受到重大政治活动、城市地标性建筑影响。加之地下空间内一旦发生恶劣刑事案件,人员疏散相对困难,安全出口及自动扶梯疏散人员速度有限。而且救援人员到达事发地点需要一定时间,致使短时间内处置困难。同时,地铁作为城市公共区域,其内部若发生违法案事件会带来极其恶劣的影响,引发舆论危机,继而产生连锁反应致使案件升级,因而地铁也极易成为不法分子的袭击目标。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时间相对其他传统交通出行方式较晚,针对特殊环境的违法案事件办理理念也相对滞后。目前,我国轨道交通产业虽然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但针对该特殊领域的违法案事件应对方面,仍然存在着应急预案缺失、安全管理人员责任不明、安全意识薄弱、宣传不到位、面对突发案事件预防失利、处置不当等问题。相关问题如不及时解决,极易发展成为公共安全事故,甚至造成人员伤亡,引起社会恐慌,及其他不良后果。

城市轨道交通公共安全保卫作为综合性的大概念,是社会多方面所有保障和维护轨道交通安全运行的安保力量的总合。人民警察作为安保的核心力量,在维护城市轨道交通公共安全工作中,需要更着重于对违法案事件的预防与处置,需要具备更专业的警务能力。

铁道警察学院自2016年创建轨道交通安全保卫系以来,全面致力于培养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安保警务的专门人才,逐步推进新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和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建设。面对城市轨道交通维护公共安全,预防和打击违法案事件的实战要求,亟待进一步加强和深化对城市轨道交通违法案事件办理课程建设的研究和推进。

二、城市轨道交通违法案事件办理课程的特色与创新

“城市轨道交通违法案事件办理”这门课程在当前国内外还处于空白阶段,课程项目的研究内容及成果填补了相关空白,并为治安学(城轨安全与执法方向)专业课程的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持。该课程由治安学基础理论、刑事侦查学基础理论和城市轨道交通公共安全基础警务理论构成,将违法案事件办理的基础理论与城轨警务专业工作结合,推导并升华出城市轨道交通违法案事件办理相关警务专业理论,并通过教学实际的检验,根据实际教学效果逐步进行修改和完善。

三、课程主要教学方法

开设“城市轨道交通违法案事件办理”专业选修课,需要严格进行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多方面的系统设计,使课程与城轨公安实践充分贴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治安学和刑事侦查学相关理论,从一般到特殊两个维度推进学生理解与领悟,在强调该课程实践性强的基础上,遵循“理论与实践相呼应、一般与特殊相呼应、教法与学法相呼应、课堂讲授与案例讨论相呼应”的教学模式,结合该门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以及课程性质等,采取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一)讲授法

通过口头授课的方式,将理论性、基础性章节直接传授给学生,使学生首先对课程的基础框架、基本内容、相关基础理论进行了解和掌握。

(二)案例分析讨论法

分章节讲解典型案例时,先由老师引入典型案例,然后学生分组展开讨论,通过充分讨论,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更扎实地掌握所学知识。如选取典型的城轨扒窃案件,让学生展开讨论城轨内发生的扒窃案件与一般盗窃案件的异同之处,并深入探讨针对此类案件的预防措施和侦破的策略方法。

(三)实训教学法

该门课程的课程性质决定其有很强的实战意义,从三比一的理论课与实训课比例即可看出。在讲解案件的侦办程序以及具体侦办各类案事件的章节,一般采取理论讲解与实训操作相结合的形式,使学生及时将所学专业知识应用于实操中,达到巩固、应用的目的。

(四)现代教学法

打破传统教学模式,通过微课、反转课堂以及MOOC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反转的直接效果是通过课堂激烈的思想碰撞,解决了学生自主学习时存在的困惑,加深了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领悟。

四、主要教学内容

城轨违法案事件分析的课程体例设计坚持从抽象到具体,从一般概念、原则到具体案件类型的总分形式。

(一)城市轨道交通违法案事件概念分析

课程之初,通过对城轨违法案事件的概念、特点以及与一般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异同点的分析,使学生理解在城轨这一特殊环境中发生的违法案事件的独特性,从而进一步更有针对性地做出预防、处置方案。

(二)城市轨道交通违法案事件的特点

分析事物特点才能更有的放矢的配置解决方案。侵犯财产类案件占据较高比例,暴恐案件近年来呈多发趋势,易发酵升级、引发系列连锁反应等特点决定了该类案件在预防和处置方面的独特性。

(三)各类典型案事件的预防、处置措施

城市轨道交通常发违法案事件包括故意伤害、寻衅滋事、扒窃、猥亵、纵火等,其预防和处置措施既有共通之处也各有其独特性,主要包括以下措施:

1.完善情报采集和信息共享机制。加强轨道交通公共安全情报交流至关重要。公安机关地铁安保部门应积极拓展多渠道信息来源,主动发现各类案件苗頭和潜在的安全隐患;不断优化自身情报研判、案事件查证落实工作机制,及时把握地铁公共安全防控的主动权,开展精确防范与精准打击。通过视频巡控、人脸识别等高科技的运用,增强信息研判运用的能力和水平。研究通过覆盖地铁全线的视频监控构建可视化综合作战网络,结合盘查核录系统,和WIFI电子围栏,获取乘客相关信息以完成对进站人员的数量统计、信息搜集,从而有效达到高危人员预警和轨迹查询的能力和水平。

2.落实危险物品源头管控、完善识疑查危工作机制。统计反映,对危险物品缺乏合理管控,作案人可较易取得爆炸物、纵火物、生化物等,是公共安全保卫的重大隐患。建议重视危险物品的源头管理,明确管理责任主体,主动监控危险人与危险物轨迹,严防其进站乘车。

公安部在2017年1月起草了《关于公安机关加强和规范城市公交安保工作推进城市公交安全体系建设的意见》(征求意见稿),该稿首次明确提出要变“乘车安检”为“进站安检”,即将安检点位调整到车站出入口,确保对所有进站人员、物品实施安检。进站安检,过滤了绝大部分不安全因素,及时消除了一批潜在的安全隐患,是维护城市轨道交通公共安全最重要的一项安防措施。

3.“科技强警”,增强预警、预判、打击处置能力。在地铁区域建立客流监测预警系统,人像识别比对系统等,在进出口、安检口、闸机口等关键位置对进站人员进行高清人员信息采集,并将采集到的相关信息及时与重点管控人员信息进行比对,及时查控嫌疑人员;积极推动轨道交通票务实名制。公安机关协调地铁运营单位,在售票时采取多种方式,应采尽采购票人身份信息;了解现有警力配备信息,研究“警力在位图”上的民警身份信息、装备信息以及位置信息,结合前期信息研判的综合数据,实现科学调警,警力为预警服务。

4.加强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设。积极推动政府、企业、公安、医疗、交通等部门等一体化设计地铁系统突发重大公共安全事件、重大刑事案件应急预案建设,并加强综合演练。

政府、安保专业力量的危机响应与应对能力,对保证突发刑事案件处置秩序,提高处置成效,维护公众信心,消除社会恐慌,防止损失扩大,避免事件发酵升级等,具有重要意义。

5.提高社会力量的危机应对素质与能力。社会化力量参与城市公共交通安保的作用,既需要一定规模,同时也需要专业能力,要组建具有专业化训练有素、形象良好的社会化安保队伍,确保在突发性事件处置中有所作为,需要组织全体参与公共交通安保的社会化力量开展系列科学规范的训练活动,通过开展安保业务知识、治安巡逻、突发事件处置、反恐防暴、消防灭火器材使用,自觉报告可疑情况,积极自救互救,疏散撤离引导群众听从指挥,避免恐慌等方面培训,不断提高安保队伍的整体形象和专业化能力。

五、结论

当前对于城市轨道交通违法案事件办理的研究成果很少,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不难发现,当前研究多集中于对传统的治安案件、侦查案件的研究,而关于城市轨道交通违法案事件的研究和剖析少之又少。因此,为完善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警务体系,丰富城轨违法案事件办理的理论研究及实践探索,开设“城市轨道交通违法案事件办理”这一专业选修课程,丰富该方面理论研究的同时,也能将研究成果更好地转化为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对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学生的警务能力及专业素质的培养均具有积极意义。

【本文为:2017年铁道警察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城轨刑事案件预防与处置研究”课程建设研究(JY2017026)。】

【参考文献】

[1]孙建梅,汪洋.工程管理专业“传统教学、特色教学、现代教学”三位一体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C].决策论坛——政用产学研一体化协同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科技与企业》编辑部,2015.

[2]穆娜娜.地铁人员疏散心理行为调查及相关性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3(06).

[3]苏娇.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D].陕西长安大学研究所,2015(06).

[4]赵海峰,张颖,曹晓怡,沈萍.信息视角下地铁突发事件群体恐慌情绪[J].系统工程,2016(12).

猜你喜欢

城市轨道交通课程建设
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传输系统的方案选择
基于BP神经网络的轨道客流短期预测
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在城市轨道交通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分析及对策
智能电网建设与调控一体化发展研究
高职机械类专业“CAD图形设计”课程建设
《海图学》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