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夜晚的钟声更悠扬?
2020-10-20温鹊
大科技·百科新说 2020年8期
温鹊
楓桥夜泊
[唐]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温度不同,声音会“拐弯”
夜晚的钟声听起来比白天的更清楚、传得更远,主要是因为在不同温度的空气中,声音喜欢朝低温空气拐去。在白天,地面吸收太阳辐射,温度比高空温度高,声音会慢慢往上跑,地上的人会越来越听不清声音;到了夜晚,地面缺少太阳辐射,温度低于高空,声音便向地面偏折,并在地面上反射,遇到高温空气又折下来,跳跃着传播,声音能传得更远,人也能听得更清楚。张继在游船上正值秋季,夜晚的地表温度比较低,声音的折射会更明显,所以山上的钟声可以一路传到船上。
大古钟的低音更持久
北京大钟寺的警世钟就是依照古钟造的。
诗中提到的寒山寺古钟早已遗失,但中国现存最大的青铜古钟——永乐大钟敲出来的声音最远可以传4.5千米,余音长达2分钟以上,它的形状和其他古钟一样,都是上封顶、下开口、长身子、直筒腰的样式,但永乐大钟的上下壁厚度不一样,上壁比下壁要厚,而且厚度从上到下先递减后递增,这就使大钟内空气振动的频率有大有小,声音变得更加丰富,人听钟声是有起有伏、时远时近的感觉,而且低频率的声音在空气中损耗更小,能传得更远,所以最后听到的往往是低音。
空气稀松利于声音传播
也有人认为,白天热闹,晚上清静,因为没有噪音干扰,所以晚上的钟声人听得更清楚。还有一个原因,空气密度不同,对声音的拦截作用也不同。声波在与空气中的粒子相遇时,一部分能量会因为两者间的摩擦而损耗掉,而在白天,人类活动比较密集,空气中运动的粒子更多,声音要穿过去就要耗费更多的能量,没传多远声音就耗光了;到了夜晚,人类活动减少,空气变得稀薄,声音穿过不需要耗费太多能量,所以就能传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