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草地贪夜蛾的发生及防治措施

2020-10-20腾莉花

农民致富之友 2020年30期
关键词:低龄夜蛾害虫

腾莉花

玉米草地贪夜蛾是一种迁飞性的害虫,可以危害多种农作物,2019年1月该种害虫侵入我国,目前已经在全国20多个省份广泛分布,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并且该种害虫呈现逐渐扩大蔓延的态势。本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分析了玉米草地贪夜蛾的发生特点和防治措施,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更好的控制该种害虫的传播蔓延有一定帮助。

一、草地贪夜蛾特征及发生特点

草地贪夜蛾幼虫具备两点主要辨识特征,黑或橙色头部具黄白色倒“Y”型斑,腹部末节有呈正方形排列的4个黑斑。身体多为绿色,具黑线和斑点,体表有许多纵行条纹。田间观察,少量低龄幼虫在叶背面,多数情况3龄以上幼虫头垂直向上匿藏在心叶内或叶鞘内侧;具假死性,受惊动后卷缩成“C”型。通过田间害虫监测,发现草地贪夜蛾的繁殖数量较大,世代重叠,防控次数较多。陇川县玉米受危害通常在10%左右,流行年分危害高达50~60%。

二、危害症状

草地贪夜蛾为多食性,可为害80余种植物,嗜好禾本科,在陇川县主要为害玉米、甘蔗。1~3龄幼虫隐藏在玉米叶片背面和心叶取食,取食后形成半透明薄膜“窗孔”。低龄幼虫还会吐丝,借助风扩散转移到周边的植株上继续为害。4~6龄幼虫对玉米的为害更为严重,取食叶片后形成不规则的长形孔洞,也可将整株玉米的叶片取食光,严重时可造成玉米生长点死亡,影响叶片和果穗的正常发育。此外,高龄幼虫还会蛀食玉米雄穗和果穗。草地贪夜蛾的危害特别快,属于暴食性害虫,群体作战,在一天的时间能够啃光一个玉米地,啃完之后转移到下一片地。主要是因為该种害虫具有生物多样性,该种害虫原产于美洲,分为了玉米品系和水稻品系两种,前者主要危害玉米、棉花、高粱,后者主要危害水稻和各种牧草。该种害虫的繁殖能力较强,成虫具有很强的趋光性,一般在夜间飞行交配和产卵,卵块通常产在植物的叶片背面,成虫的寿命在2~3周,在此期间成虫会不断的交配产卵,医生能够产900~1000粒虫卵,适宜的温度,下2~4天就能够孵化成幼虫。此外,草地贪夜蛾还具有很强的迁飞能力,每晚可以飞行超过100km,借助风飞行距离更长。该种害虫的适应能力广泛,最佳的发育温度是11~30℃,虽然生命周期较短,由于该种害虫的多食性,可以对多种农作物造成直接危害。

三、防治措施

1、加强害虫预警监测

加大监测调查力度和频度,组织县植保站和乡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技术人员在辖区内开展持续普查,重点调查春玉米、夏玉米、甘蔗等作物种植区的发生防治情况,安排专人定点定期监测草地贪夜蛾性诱捕器诱蛾情况。同时,建立虫情发生防治情况一周两报制度,及时掌握草地贪夜蛾的发生防治情况,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同时发动广大农民群众进行普查排查,加强监测普查力度,全面做好虫情调查监测。重点针对玉米、水稻等敏感受害作物,充分调集县乡技术人员、植保专业组织、农民技术员及广大农民,深入田间地头开展虫情监测普查,提高监测预警频率,重点做好田间幼虫排查,确保“乡不漏村、村不漏田”。努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预警。

2、尽早开展紧急防控

防控策略上抓早、抓小,通过“打点保面”将草地贪夜蛾扑灭在迁入初期和低龄阶段。依托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按照农业农村部公布的草地贪夜蛾防治推荐用药,做好药品储备,充分发动群众开展群防群治。

3、科学防控

草地贪夜蛾在防控过程中,应该坚持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草地贪夜蛾危害较为严重的区域,可以构建完善的监测体系。在玉米播种过程中,应该结合害虫的流行特点,调控好玉米播种期,避免玉米苗期与草地贪夜蛾的幼虫心相遇。注重科学施肥,均衡施肥,避免过量使用氮肥,尽量做到测土配方施肥,这样能够减轻草地贪夜蛾的危害损失。通过在田间地头种植一些花期较长的植物,例如各种野草或者调味用的植物,能够为草地贪夜蛾寄生天敌和捕食者提供花蜜,从而更好的控制田间的害虫基数。理化防控主要是以光波防控和食源诱导为主,诱杀对象为草地贪夜蛾的成虫。通过在田间设置不同波长的杀虫灯,人工摘除卵块,能够很好地减轻该种害虫造成的危害。生物防治有两种途径,一种是保护和利用自然天敌,另一种是释放和繁育天敌。草地贪夜蛾的天敌不少,如捕食蝽、瓢虫、蠼螋,保护和利用好这些天体,对控制害虫的危害有很大帮助。另外生物农药如百僵菌、绿僵菌对防控该种害虫也具有很好的效果。化学防治重点采取低龄幼虫化学应急防治措施,玉米苗期(7叶以下)被害株率5%,玉米小喇叭期(7~11叶)被害株率10%,玉米大喇叭期(12叶)以后被害株率15%。在玉米抽雄后,不使用菊酯类、有机磷类、甲维盐等对蜜蜂等生物毒性大的药剂;注意轮换用药,采用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轮换使用,每种农药在一季作物使用次数不超过2次,延缓害虫产生抗药性。在确保药效的基础上,选择使用低剂量,确保减少农药污染、降低药害风险。防治时保证药液用量,常量喷雾亩药液量为30~45公斤,植保无人机等低容量喷雾亩施药液量3公斤以上。常用的化学农药主要包括了氯虫苯甲酰胺、甲维盐、菊酯类、啶虫脒、吡虫灵等。

综上所述,玉米草地贪夜蛾发病十分复杂,并且存在世代重叠的现象,危害严重,防治难度较大。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不断加强害虫流行病学调查,掌握害虫的具体生理特点和生长特性,并在虫害进入流行高峰期之前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针对性防控,做到科学选择化学农药,科学用药。由于该种害虫对多种农药的抵抗能力较强,在药物防治过程中应该坚持,多次防控的原则。一般在用药一周之后进行第2次用药,至少连续用药4次以上,才能够取得很好的防控效果。

(作者单位:678700云南省德宏州陇川县农业农村局)

猜你喜欢

低龄夜蛾害虫
低龄未成年人案件核准追诉问题研究
侯马市 采取果断措施开展对草地贪夜蛾统防统治
科学认知草地贪夜蛾 打赢防控攻坚战
冬季果树常见蛀干害虫的防治
草地贪夜蛾的识别与防控
枣树害虫的无公害防治
农业害虫的冬季防治
显微外科技术治疗低龄儿先天性并指
低龄未婚先孕者人工流产负压吸引术后心理健康教育干预的研究
低龄晚孕穿透性胎盘植入1例分析